童麗莉
摘 要:在我國當前的旅游開發項目中,大多數都包括人文景觀的建設,并將人文景觀建設作為吸引游客的重要手段。但在許多旅游項目開發過程中仍然存在許多問題,對旅游項目人文景觀建設造成不良影響。文章對當前旅游開發中人文景觀建設存在的問題進行闡述,并提出了產生的原因、產生的負面影響,并提出了一些具有針對性的應對措施,對于人文景觀建設以及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旅游開發 人文景觀建設 問題對策
引言
旅游開發過程中的人文景觀建設的目的是為了能夠滿足人們觀賞、精神培養等需要,利用通常是利用自然界當中提供的不同材料,來在自然景觀當中疊加人類創造的東西而形成的景觀。近幾年,我國的旅游事業得到了迅速的良好發展,各景區人文景觀建設也呈迅猛之勢增長,許多規模較大、品味也較高的新型人文景觀都相繼出現。這些興起的人文景觀不僅得到較為可觀的經濟收益,同時也收獲了較好社會效益。對于豐富我國旅游產品并推動我國旅游業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在當前旅游開發中人文景觀建設過程中依然存在不少令人擔憂的問題,下文對此作一定闡述。
一、盲目建設問題
當前人文景觀盲目建設主要體現在人造景觀的開發熱,許多地區的旅游開發不根據自己所處地區的區位特征來進行景點建設,也不對人文景觀在開發過程中所需的條件進行研究,盲目進行投資、或是照搬模仿其他景區,導致同類型的項目近距離地重復建設。
通常將投資在8千萬以上,占地大于0.2平方公里的主題公園都稱為大型公園。深圳市建設第一座大型的主題公園之后,全國各地都開始爭相模仿,各類投資較高且規模較大的主題公園都開始建設并完工。導致全國人造景點累計達2500多處且規模較大,另外還有數量不少的主題公園依然在建中。其次,游樂宮形式的景點也十分火熱,各地都興起建設西游、深化等主題的游樂宮,爭相模仿,數量眾多,缺乏新意。再次,各地建塔立佛造殿等形式也深受旅游開發者的歡迎,例如,浙江新昌縣就投資1.2億元,建成了“中國大佛城”。目前國內存在100多座的大佛。
即使種類數量繁多,但是大部分的人造景觀其經營情況都不容樂觀,許多項目本身不具有吸引力,位置以及市場條件等都不利于吸引客源,交通條件不夠完善等等導致其經濟收益不夠理想,不能實現資金回收,甚至導致破產。
二、破壞自然景觀
旅游景區當中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是最重要的景觀資源,在景區內建設人文景觀應當始終遵循保持、襯托并強化自然景觀的主題,讓人文景觀同自然景觀相互襯托,互相輝映,形成具有特色的人文景觀。但是,一些地區在人文景觀建造過程中,沒有充分考慮自然景觀,甚至對自然景觀造成了破壞性的建設,最終形成了毀滅性開發。首先,大量地占用土地,人造景觀濫建導致大量土地、耕地等被占用。我國目前已經有幾千個人工景點,犧牲了相當多的耕地及土地。其次,在建造人文景觀的過程中,景區內大量地采石、大興土木,造成了較為嚴重的植被破壞現象,多種名貴的植株慘遭砍伐,許多經歷漫長的使其才能夠形成的地質地貌自然景觀也被毀壞,但是這些開發者忽略了這些天然景觀具有的極高的欣賞價值,在科研方面同樣也具有較高價值,一旦遭到毀壞,就極難再生。
三、同自然景觀不能相互協調
人文景觀是人們在特定自然環境中產生的人類活動產物,它在生產和發展過程中的基礎都是自然自理環境,一旦拋開這一基礎,就無法稱為真正的人文景觀,也不能作為人文景觀來供人觀賞。因此,人文景觀必須要同自然景觀相互聯系,不能作為單獨存在的兩個個體。自然景觀是人文景觀的基礎,為人類景觀的建設及發展提供了各種有利條件。在人文景觀建設及開發過程中,體現出了人類對于自然的改造以及利用,充分展現了人與自然的關系,這一關系是否協調,就需要人類全面考慮,合理開發。在旅游開發中人文景觀建設過程中必須要因地制宜,以已經存在的景觀為依托,在開發過程中,使之協調發展,合理安排布局,讓其成為一個有機整體,實現情景交融,相互映襯。尤其在新設景點建設的過程中,要以自然景觀為主要,人文景觀則作為必要點綴,兩者要達到統一構圖,總體環境上相互協調,保證景區內部景觀資源的完整性。
人們在開發及建設人文景觀過程中,常常容易忽視同自然景觀的相互協調,常見遇水搭橋以及遇山開路等現象都嚴重破壞了自然景觀的生態平衡以及完整性。另外,例如景區內部索道監理,賓館等的位置及風格都會對景區整體的協調性造成影響。甚至一些風景區,忽略了自身特點,忽視了自身風景秀麗的優點,轉而重視一些庸俗的娛樂宮形式的景觀,同周圍自然景觀不協調。
四、忽視了中華傳統文化及現代文明
新建設的人文景觀應當將歷史文化作為建設導線,人文景觀建設的目的是為了發展我國具有特色的民族性、藝術性以及傳統性等的歷史文化,新建設的人文景觀作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直接體現了我國文明創造中的物質文化及精神。這就要求旅游開發的相關負責人能夠具備一定的社會歷史責任感,在人文景觀設計及建設過程中,不僅充分展現我國民族歷史,對傳統文化進行弘揚,同時對于游客來說,又可以達到提升并培養其精神境界以及審美情趣的目的。但是,在當前的許多人文景觀建設過程中,尤其是許多以展示歷史題材為主要的人文景觀,只是盲目地仿古、復古或是微縮,在這一過程中,完全無視了對我國歷史文化遺產采取保護措施的真正價值以及我國傳統文化和當代文明,甚至采取一些媚俗的手段來將史實歪曲、風格離奇怪誕、格調低下、內容較為粗俗,甚至一些帶著嚴重的封建迷信色彩的人文景觀也不斷涌現出來,這些都對我國的人文景觀建設及旅游業的發展產生了嚴重的負面影響。
在當前的部分人文景觀中流行的仿古風潮,甚至一些模仿者根本不明白所仿景觀出自哪個朝代,更多的仿古建筑都不知從何而來。盡管大多數仿古設計者的初衷都是為了展現我國優秀的歷史并弘揚傳統文化,為當地的旅游業發展帶來動力,但是這樣的輕古重仿,失去了原本歷史遺跡的價值,由于不能真正地遵照原有風格、建筑等,同樣也不能真正達到這一目的。另外,對于一些歷史文化,為了娛樂大眾,吸引客源,不惜粗制濫造,一味地再現名著,甚至對名著進行褻瀆,將陋習當作傳統,糟粕當作文化,歪曲了中國傳統文化。再次,一些人文景觀以民俗文化為借口,為了吸引顧客,修建廟宇,立佛、頂禮朝拜,推動封建迷信活動,這樣的人文景觀并不具備較高的社會效益。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旅游開發中人文景觀建設過程中依然存在許多問題需要解決,開發建設者們應當肩負社會歷史文化使命,在人文景觀建設過程中,重視文化傳統的傳播,而不是只圖經濟效益而盲目效仿,而為了旅游景區能夠長遠的發展,同樣也需要景區開發并圍繞自身特色進行建設,才是真正的立足之本。
參考文獻
[1]丁樹謙.旅游開發中人文景觀建設若干問題的思考[J].人文地理,1999-12-30.
[2]張小紅,何啟儒.青海旅游開發中人文景點建設若干問題的思考[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12-03-15.
[3]黃桐.長白山自然保護區人文景觀開發與保護研究[D].吉林藝術學院,2016-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