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麗燕
摘 要:語文是學生學習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課,是學生聽、說、讀、寫的綜合實踐課,是引導學生提高語文綜合素養的課。說到底,語文是學生用來說、講、 讀、寫、用的必然工具。其中閱讀教學在初中語文教學,乃至整個教育過程中都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因此,在初中語文的閱讀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成為教師必須關注的問題。
關鍵詞:初中語文 閱讀教學 注重 層次
語文是一門綜合性、實踐性很強的基礎工具學科,更是一門情感學科;從某種意義上講,又是一門德育教育學科。要提高語文學科的教學質量,讓學生在學習、掌握語文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受到情操的陶冶和品德的教育,除了教師淵博的知識、豐富的材料、善辯的口才和行之有效的課堂教學方法以外,閱讀教學也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因素。
一、課堂閱讀教學要充分形成師生互動
課堂的閱讀教學應當是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雙向活動,是兩者共同參與、協調完成溝通交流的信息傳遞過程。教師只有充分發揚教學民主,才能增強學生的課堂“主人翁”意識,鍛煉他們積極思維的能力和勇于質疑的膽量,讓他們嘗到“跳一跳就能夠得到”的甜頭,讓學生不僅主動參與學,也參與教。在閱讀教學中,必須摒棄傳統的教學觀念和方法,努力創設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嘗試著讓學生參與教學,體現真正的學習民主。在教學中,可以這樣讓學生民主地參與教學:教師給學生布置的作業,然后提出要求:“您對本學期的閱讀教學有何建議。”通過對學生的建議——閱讀及認真分析,從中選取可行的建議,并將這些點子逐步運用于閱讀教學中。這樣作為主體的學生,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就能充分體會到自主學習的樂趣和參與教學實踐的快樂。當學生感覺到自己的建議被教師采納,這種自主的權力和被激發的興趣成為課堂教學的前奏,也成為學生主動積極參與教學的一種動力,教師通過對學生“點子”的調查,可了解哪些內容是學生最需要的,哪些方法是學生最易接受的,那些話題是學生最歡迎的,通過教學、教法的改進,就可以大大提高教學質量,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注重層次,引導思路,培養學生總結歸納能力
閱讀的對象是文章,閱讀的主要目標是讀懂,這里的讀懂是層次分明的能力系統。它包括閱讀主體對語言的認知,對文本負載的重要信息的提取與整合,對文章內容與表達方式準確地加以分析和概括;簡單的說就是認讀與解讀這兩個環節。作為文學作品,還要進行鑒賞和評價。認讀雖簡單,但也會受學生選擇不一的干擾,此時就需要教師引導歸納,將學生的疑惑歸結到一個焦點上,然后順利有序地引出更高層次的問題,并加以解決。這個被認準了得提出的問題應該是“大眾化”的。解讀,必須做到準確把握文章的方式方法和表達的內容。就像寫文章一樣,閱讀也該有一個整體思路,這個思路即由整體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體。在這一輪回環中,教學要從學生的差異性出發,設計不同層次的活動內容,由認讀到鑒賞,甚至到評價與創新,應體現出梯度。每一個閱讀者都可以在其中發揮盡可能多的專長:善于組織的就去組織,善于觀察的多談觀察所得,善于思考的積極表述思想,善于辯論的要讓他暢所欲言,善于表演的要鼓勵他表現自我……每個閱讀者都能懷有奮發向上的情緒的話,最終會產生強大的整合效應。在教學設計的梯度化中.每個學生都可以發揮自己的優勢,處于不同層次的學生的積極性的發揮程度、專注投入程度、思考深化程度以及問題解決問題的滿意度都趨于最佳狀態,才能各有所得,各有提高。
三、注重學生的閱讀感受與體驗
針對傳統的閱讀教學存在的:追求共性,忽視個性,強調統一,回避差異,基本上把教參視為唯一標準的現象。在找準教學切入點和課內外資源整合的基礎上,將語文新課程閱讀理念付之于教學實踐,必須營造師生平等、民主、開放的課堂氣氛,淡化教參、教師的權威意識,尊重學生獨立思考的結果,保護學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鼓勵學生敢于發表自己的意見,使教學過程成為師生分享彼此思考、體驗、觀念,實現教學相長的互動過程。在閱讀教學中應注意提問設計要注重開放性。在開課之初,教師習慣于設計一兩個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這里,教師應根據學生個性、思維的差異,設計具有開放性的提問,給學生更多表達自己看法的機會和更廣闊的思維空間。例如在《我的叔叔于勒》的教學中提問:①課文的主人公究竟是“于勒”還是“菲利普夫婦”?②你討厭“于勒”還是“菲利普夫婦”?民主、開放的課堂,并不等于課堂是放任自由、天馬行空的,甚至是一盤散沙的。一堂課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對放與收的尺度的把握。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懂得在細心聆聽學生對文本的感受與見解的同時,及時介入,善于評價、總結、拓展、補充、提升。
四、提倡教學中的讀寫結合
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還要用適當的生活實際為素材進行以閱讀為基礎的小練筆。如擴寫、續寫和仿寫等等都是比較好的讀寫結合形式。總之,通過以讀帶寫、以寫促讀的讀寫訓練,使學生的思維得到發展,能力得到提升,可以幫助學生從接受性閱讀開始走向創造性閱讀。提高語文閱讀能力的方式方法很多,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閱讀能力的培養不能一蹴而就,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隨時貫穿學生能力培養的方方面面,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才能逐步提高。
總之,閱讀教學直接關系到各科基礎知識的學習和提高,學生必須具有一定的閱讀能力,才能逐漸領會、理解課文及其他閱讀材料的意義,進而去學習寫作技能及加深對其他課程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在初中階段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過程中,必須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通過必要的語文閱讀訓練,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1]車靜淺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兩種方式 《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 2008第7期仇定榮.聚焦初中語文探究性閱讀《中國教育學刊》,2005第6期.
[2]張壽山 如何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教育導刊(上半月)》,2010 第7期.
[3]王柳柳.如何讓初中語文早讀課成為學生學習的助推器[J].語數外學習(初中版中旬),2014(8).
[4]徐洪.初中語文合作學習中教師角色的轉換探討[J].課外語文,2014(16).
[5]閆世林.淺析當前初中語文多媒體教學的誤區[J].現代語文(教育研究版),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