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鈺
摘 要:近幾年來,國學教育滲透到學校教育中的氛圍空前,其中最重要的意義就是讓更多的學生能夠更多地了解、學習和傳承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并通過了解和學習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來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自身綜合素質,以更好地豐富我們素質教育的內涵。
關鍵詞:國學 幼兒教育
國學經典教育只是幼兒園課程中的一部分,應該與幼兒教育和幼兒園課程結合,科學理性地開展讀經教育。在新時代的教育背景下,國學經典誦讀活動如何與當下幼兒教育核心理念相結合,如何體現現代幼兒教育方法與國學經典教育內容的融合,成為當今急需思考和改善的問題。
一、國學啟蒙教育的意義
《綱要》指出:教育活動內容的組織應充分考慮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認識規律,各領域的內容要有機聯系,相互滲透,注重綜合性、趣味性、活動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戲之中。我結合《綱要》的精神,根據幼兒教育的基本規律,經過兩年的教學實踐,有效地將國學經典教育幼兒園課程整合起來,從而初步建立富有特色的國學經典教育實施體系,使國學經典教育成為孩子的一種樂趣?,F將教學心得與同行分享交流。我國古代文化典籍中蘊藏著豐富的人生哲理和人們行為處事的道德標準。在開展幼兒國學經典活動時,我堅持古為今用,挖掘潛在的積極因素,用傳統文化中的精髓來童蒙養正,培養幼兒養成良好的習慣。如我班有一位孩子經常很晚才上學,家長生氣的跟我說這幾天早上起床他總是磨磨蹭蹭的,還鬧著不洗手,不刷牙洗臉,于是我抓住契機,將《弟子規》納入健康教育。幼兒時期是語言發展的關鍵。國學經典內容豐富,往往簡短的幾句話就包含了很深的意義。我將豐富多彩又行之有效的語言教學活動與國學經典教育有機的結合起來,促進幼兒的語言發展,也達到強化復習與記憶國學的效果。國學故事讓幼兒插上想象的翅膀。喜歡聽故事是孩子的天性。我借助蘊含中國經典文化要義的故事的敘述,讓幼兒逐漸熟悉、理解和掌握中國經典文化。國學是一座豐富的寶藏,它蘊含有多元文化的價值取向,而科學文化也正是其生命軀干上的一個有機活體。由于一些國學經典作品的句子很長,讀起來拗口,影響幼兒的學習興趣,因此我創編節奏,讓幼兒在節奏中輕松學會誦讀國學,感受音樂的美妙。在國際多元文化飛速發展的今天,在這新一代國學人才的培養上,我認為:如何建立符合兒童身心發展和認知規律的國學經典教育實施體系,更好的發揚和傳承中華優秀文化,讓中華的優秀文化凝聚為幼兒持續發展的底蘊,真正做到立足本土、面向世界,是我們教育工作者不能回避的前景問題。今后在實踐中,我將鍥而不舍,積極探索國學教育的新思路、新方法,在傳承中發展,在感悟中創新,最終探索出符合國情和時代特點的國學教育理念,以促進國學經典教育在幼兒園的發展。幼兒園里學習國學,應根據幼童的生理特點、心理特點。掌握幼兒學習的規律,循序漸進地開展培養與訓練,主要在于通過聽、讀及直接感知來加深對經典著作的理解。聽、讀是基礎,“讀書百遍,其意自見?!敝^讀得熟,則不待解釋,自曉其義也。盡管幼兒理解能力有限,然而通過聽教師范讀,幼兒跟讀乃至自讀,把經典著作的情感在讀的時候傳達出來,這個過程還是有利于幼兒理解作者抒發的感情。直接感知是關鍵,也就是要為幼兒創造良好的國學學習環境,豐富幼兒對生活的感性認知。結合生活情境講解國學,經典來自于生活,在教育工作中,要給幼兒創設豐富多彩的生活環境,增長幼兒知識,開闊幼兒視野,擴大加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理解,促進幼兒思維發展,使幼兒更加喜愛學習國學,更深切體會國學的深意。
二、國學啟蒙教育開展的路徑
1.以樂為先,由古而知今。從古代教育思想中探索現代化教育精神,我們得到了“以樂教為基礎的,集合了詩書禮樂等方面的國學啟蒙教育”的教學模式。主要的教學內容有每天固定十五分鐘朗誦經典文學,將我國的古典音樂滲透到家庭和學校中,讓學生每天欣賞古典音樂三十分鐘,把教學內容與生活結合起來,讓孩子快樂生活的同時學習國學知識,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影響和熏陶,進而培養學生的健全人格、溫和性情、健康身心,使其能夠在今后的生活中擅于將壓力轉變為生活智慧,將繁瑣的生活過得和諧。
2.組織游戲,領悟國學內涵。老師可以依據年齡的大小將學生劃分為不同的階段,并且每個星期要求各階段的孩子參加1-2次專項活動。愛玩是孩子們的天性,所以游戲受到了孩子們的歡迎,在設計游戲的時候要考慮到孩子的身心發展需求,能夠激發孩子們主動參與活動的力量及積極的心態。在游戲的時候,孩子們可以進行角色扮演,以此來實現規范自身行為的目的,作為老師不僅要帶領孩子們朗誦經典,關鍵的是要安排科學的游戲,讓孩子們在游戲的過程中得到教育。例如,老師可以依據《弟子規》的內容,設置《出門》、《回家》等游戲,讓孩子們切實體會《弟子規》中所倡導的傳統美德。
3.每周一詩,在文化中浸染。每周固定學習一定量的知識,鼓勵兒童理解詩詞的基礎上做到背誦詩詞,背誦名言名句,積累豐富的關于傳統美德的詩句,讓孩子們在背誦的同時思考,在思考中進步,把名言名句、經典詩句與現實生活結合起來,在生活中嚴格要求自己[3]。并且在此基礎上創建一個以詩為背景的校園氛圍,讓孩子們時時刻刻沉浸在傳統文化中。生命就是一幅畫卷,有了傳統文化的點綴,這幅畫卷才會絢爛多彩。文化和美是緊密聯系的,懂得美才能具有高潔的品質,孩子們在閱讀詩文的同時對世界有了深刻的認知,真善美在孩子們的心中便長成了參天大樹。
4.環境建設,營造國學氛圍。努力進行環境建設,創造濃厚的國學啟蒙教育文化氛圍。一是創造家庭音樂和詩文環境,將我國的經典音樂與生活結合起來,關鍵是聆聽。家長可以在每天的清晨、睡前為孩子播放古典音樂,讓孩子在這樣的音樂環境中生活,養成良好的習慣,使之做到注意力集中、能夠自我控制,并養成溫和性情。二是創造校園音樂環境,在下課和放學期間為孩子播放古典音樂,這樣不僅能夠讓孩子放松,還能夠創造國學啟蒙的氛圍,讓孩子在這樣優雅的環境中學習,在不知不覺中對孩子形成影響。
“路漫漫其修遠兮”,在國學經典教育的征程上,我們取得的些許成績只能算是剛剛起步。我們明白讀國學經典,能助人修身怡心,達到“腹有詩書氣自華”的境界;品國學經典,能讓今人以圣人為師,汲取歷經歲月沉淀的人生哲理。
參考文獻
[1]董書研.國學啟蒙教育與學前階段素質教育初探[J].兒童發展研究,20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