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俊
摘 要:2008年的汶川地震給人們帶來的生命安全和財產安全帶來了巨大的損失和傷害,這就要求我們現在在進行建筑設計的時候需要重視建筑的抗震設計,以此來提升建筑的抗震能力,將地震帶給人們的損失降低。建筑設計作為建筑的總設計當中重要的一部分,要求建筑設計必須達到抗震設計的硬標準,保障建筑的穩定性。這個需要國家相關單位以及建筑相關負責企業將建筑抗震設計重視起來,將其應用于建筑設計中。
關鍵詞:建筑設計中的抗震設計 建筑穩定性 問題及處理
引言
建筑抗震設計在越來越多的國家以及建筑中得到重視,建筑設計是建筑抗震設計的基礎,在建筑抗震設計中需要將其能力進行提高,增強建筑的抗震能力,保障人生和社會財產安全。但是現如今我國的建筑設計和建筑抗震設計以及建筑的抗震能力都存在著部分的缺陷,影響國家整體的建筑水平。
一、建筑設計應用于建筑抗震設計的作用
在建筑設計中依靠有效的建筑抗震能力需要以建筑設計為依據進行,將建筑形成更加合理的科學性的建筑結構,將建筑的抗震能力得到提升。這就要求在建筑設計當中不能忽視建筑的抗震設計,避免在后期出現抗震不力的情況,影響建筑的后期工程。所以,在建筑設計時,要將建筑設計和建筑抗震設計這兩樣進行有效的結合,提高建筑結構的穩定能力和抗震能力。
二、建筑抗震設計的相關問題
1.缺乏科學的建筑抗震設計理論。我國對地質災害的研究和地震的預測和防治上的研究還是很低級,影響了地震的準確預測以及無法做出科學的地震防患,所以我們國家的建筑抗震設計缺乏相對的科學理論指導,這就直接出現了建筑抗爭設計不合理的情況出現。
2. 建筑抗爭設計沒有根據實際情況。現有的建筑抗震設計基本上是依照固定的參數進行抗爭設計,這種非實際性的建筑抗震設計的相關設計無法將其抗震作用得到有效的發揮。在我國比較小的的地震會運用實際的結構設計,建筑結構當中的變形檢驗和橫截面的承載能力需要實際情況設計。建筑設計如果不深入考慮建筑結構的層次順序的話,將會難以使建筑的抗爭結構和抗震能力發揮出重要的意義。
3. 建筑構件上和其連接點構造設計問題。現在的社會情況上,建筑設計師在建筑上使用的大部分品種和形式以及材料越來越多,例如:外貼、大理石外掛、玻璃幕布墻、懸挑、壁雕等等……所有這些設計和材料的使用都直接影響著抗震能力,而且其和主建筑的連接點是否可靠也直接受到影響。這就要求這類材料的使用要考慮到連接點的設計和應該具有相應的變位能力,使得在地震發生的時候了可以主動與建筑脫離。對一些主體結構材料需要牢固錨拉和粘結,避免在地震發生的時候脫落。
三、建筑抗爭設計在建筑設計上的問題
1.體型設計問題。建筑體型一般是平面形狀和立體的空間形狀,建筑體型設計中,盡量使用平面和空間的形狀簡潔,抗震能力比較不錯的形狀,比如矩形、圓形、方形等,避免外凸內凹的相關設計造型以及不對稱或者是比較偏長的側翼,在體型布置上分布要適當均衡。避免因體型上的不對稱導致建筑物不穩定。在創意上,有的建筑為了追求其美觀和藝術設計而設計出一些比較復雜的建筑,但是一定要注意的是,在此類建筑物的設計上,一定要將建筑的相關穩定性理念以及建筑的基本功能和藝術相結合。
2.平面布局設計問題。平面布局設計直接影響建筑的使用功能和相關的性能,它也直接影響著建筑的抗震性。所以這就要求建筑設計要盡量做到結構上的質量均衡和剛度均勻,協調對稱性,防止產生扭轉性。在墻體布局上均衡,將建筑功能和建筑抗震要求相結合,將其抗震能力發揮到極致。
3.豎向布局設計問題。建筑的豎向設計主要反映建筑沿高度建筑結構在質量和剛度上的要求。設計師在設計的過程中,需要盡可能的使建筑物沿豎向的剛度分布比較接近。將剪力墻布置做的均勻并且沿豎向貫穿到建筑底部,不能中斷和不到底,為了避免地震時產生扭轉效應,應該將某一樓層剛度大小控制好。
4.整體建筑設計。建筑的整個平面以及整個立體的設計就是建筑的整體設計,在進行這項工作的時候,需要保持建筑的空間和建筑的平面在整體上是有章可循的,簡潔而有規則。在建筑設計師進行平面設計的時候一般可以遵循矩形、圓形、方形等抗震性比較好的建筑結構。這樣的選擇可以有效的提高建筑的抗震能力。此外,還需要在設計的過程之中避免那些凹凸的形狀,這些形狀會嚴重影響建筑的抗震性,還會增強建筑的扭曲性。所以,要求建筑設計師在設計的過程之中不僅僅要考慮到建筑的美感和藝術,還需要考慮到建筑的抗震設計。以此設計出更優秀的建筑。
四、屋頂建筑的抗震設計問題
現代建筑有很多高層的建筑,在進行高層設置是超高層建筑設計時,非常重要的一個環境就是高層建筑的屋頂建筑的抗震設計。但是現有的建筑很大程度上在屋頂的抗震設計存在了一些缺陷,比如很多就是屋頂的設計太高或者是整個屋頂設計比較重,這兩種情況都很容易引起建筑變形,將建筑的抗震能力降低。尤其是針對屋頂建筑之下的建筑體,造成了巨大的傷害。其次,建筑的屋頂之下的中心和屋頂的中心不在同一占線上,就會導致地震期間的搖晃不定,發生劇烈的扭轉現象,所產生的抗震效果達不到預期的效果。所以要保持屋頂的中心和屋頂下建筑的中心在同一直線上,以此保證高層建筑的抗震能力。
結語
總體上來說,建筑設計的抗震設計師建筑設計的整體上比較重要的一個方面,他們之間有著非常重要的密切關系,對建筑抗震有著很重要的基礎作用。隨著我國建筑行業的不斷發展,以及近期的地質災害頻繁發生,建筑抗震設計的重要性也越來越受到行業的重視,而且在建筑設計中融入建筑抗震設計的理念,進而提高建筑的抗震能力,以求能夠設計出一個安全可靠的居住生活的地方,是每個人的追求。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建筑師在進行建筑設計的時候也應該將科學的建筑抗震設計融入其中,充分發揮建筑設計中建筑抗震的作用,與整體建筑結構相互配合,達到建筑抗震的作用得到良好的發揮。
參考文獻
[1]建筑抗震設計須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則[J].周建青.建材技術與應用.2002(04).
[2]關于做好建筑抗震設計的幾點想法[J].王學軍.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0(05).
[3]Push-over在考慮兩次地震作用下的建筑物震害預測方法中的應用[D].馬駿馳.河北工業大學2004.
[4]基于平面規則鋼筋混凝土杠架結構的新舊抗震設計規范對比研究[D].周長安.重慶大學2002.
[5]結合建筑抗震設計課程教學實踐,培養大學生自主學習的探索[J].陳娟.科教導刊(中旬刊).2014(02).
[6]]對震后圖書館重建的若干思考[J].張勇,龔宏.成都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02).
[7]建筑設計在建筑抗震設計中的重要作用[J].程新波.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15(21).
[8]建筑設計在建筑抗震設計中的探討[J].陸雪松.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1(14).
[9]芻議我國現階段建筑設計的現狀以及未來的發展[J].荊慧芬.西建材.2016(08).
[10]建筑抗震設計課程教學研究[J].陳連云.赤峰學院學報(科學教育版).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