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研韜
《厲害了,我的國!很多外國人來了中國后就不想走了!》,一篇網絡熱文引發針鋒相對的討論。有人對外國人口中的中國優點感到自豪,也有人覺得外國人不想走是因為受到了優待。筆者認為,這個話題可從傳播學視角加以深度解析。
在很多外國人眼里,中國確實日新月異,發展之快令人訝異。一位比筆者年長的歐洲老哥曾說,在他居住的城市,幾十年都沒建一座新樓,而中國的大城市里竟然同時在蓋幾座高樓!早在2002年,一位英國地方官員在訪問中國后對筆者說,按照這個速度發展下去,一二十年后,中國會是什么樣子?以筆者自己的經歷來看,對比兒時與現在,中國的進步可謂翻天覆地!
外國人對中國發展感到驚嘆,還有另外一個重要原因。世界上絕大多數外國人沒有來過中國,他們對中國的認識基本來自本國尤其是西方媒體,而部分西方媒體對中國的報道有失客觀公正。今天如果瀏覽某些境外網站,或許清一色都是批評中國的文章。它們列舉的諸多問題,有些確實存在,有些是道聽途說,更多的是夸大其辭。筆者曾說過,西方媒體對華報道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微觀正確但宏觀錯誤”。換言之,它們只聚焦現實中存在的各類“問題”,結果給讀者描繪的中國形象是扭曲、不真實的。
因此,在不少外國人的固有印象中,中國是一個污染嚴重、盜版橫行、社會矛盾層出不窮的國家。但顯然這不是事實。當外國人親臨中國后,他們不但看不到以前媒體描寫的陰暗場景,反而看到了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因此待在這里不想走也在情理之中。
還有人說,老外來過中國后大贊中國,與外國人在中國獲得所謂“超國民待遇”有關。筆者認為,這個問題在一定程度上的確存在。譬如,外國人報的案件,破案率幾何?中國人報的案件,破案率又是多少?我想這與傳統上“涉外無小事”的觀念有關。因為涉外案件敏感,所以警方全力破案。但破案后警方大力宣傳,卻沒有意識到非預期效果,結果招致民間抵觸,宣傳不成反被批。為此,筆者建議各地警方多招聘些傳播學專業的人才,來提高公關和宣傳水平。當然,這也與媒體的新聞價值觀有關:涉外案件更吸引眼球。不過,“超國民待遇”畢竟只是個案,類似日本游客丟失自行車,警方動用刑偵力量連夜追回這樣的事例,畢竟是極少的。
因此,老外覺得中國好,想待在中國,應該是發自內心的。而對此頗有微詞的網友,據筆者以往的經歷和研究,一般而言,越是對國內現實不滿,越是不了解其他國家,就越發“抵觸”老外點贊中國的報道。筆者在英國學習一年多,有不少愉快的體驗,也有不愉快的經歷,所以對國內一味贊美或批評英國的文章從不輕信。從親身經歷中建構起來的印象,不是幾篇文章能夠輕易顛覆的。
任何國家都有優點和缺點,夸大優點而無視缺點,或者反之,都是不光彩的。而且一個自信的國度,也不必太在意外界的褒貶。▲
(作者是海南熱帶海洋學院傳播學教授、國際戰略傳播學會理事長)
環球時報2017-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