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編輯是出版內容的首個把關人,是出版事業的基礎。編輯素養決定其對知識的篩選、梳理和過濾,不僅影響作者作品的內容質量,還影響讀者的閱讀體驗和對知識的理解,影響對社會認知的引導。編輯的素養關系到出版單位乃至整個出版事業持續、穩健、快速的發展。然而,在競爭激烈的新媒體環境下,一些媒體一味地追求速度和眼球效應,編輯工作被忽略,編輯尤其是年輕編輯素養缺失,使得出版質量下降,給出版行業造成了嚴重損害。文章分析了當前編輯素養缺失的現狀及原因,并提出了提升編輯素養的具體措施。
【關 鍵 詞】編輯素養;出版缺失;應對措施
【作者單位】黃曉峰,廣西科技情報研究所《農村新技術》編輯部。
不管愿不愿意,今天的我們都已經不由自主地身處新媒體的汪洋大海。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年底,我國手機上網的用戶數達10.04億戶,再創歷史新高。人們獲取知識和信息的方式已經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人們每時每刻都在接收海量信息,又隨時將海量信息傳播出去,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無拘無束。我們每個人既是信息接收者,也是信息制作者、發布者和評論者,都掌握著信息交流的控制權和話語權。正是在這種不受約束、擁有獨立表達空間的新媒體環境下,信息中夾雜著規則混亂、信息失真等負面因素,讓人真偽莫辨,無所適從,加上自媒體門檻低,難以監管,更加重了這一亂象。此時,人們更希望看到事實真相,得到有公信力的信息,有主旋律的引導。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在《關于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中強調,“推動媒體融合發展,要將技術建設和內容建設擺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要順應互聯網傳播移動化、社交化、視頻化的趨勢,以新技術驅動媒體轉型升級,要適應新興媒體傳播特點,加強內容建設,創新采編流程,以內容優勢贏得發展優勢”。
加強內容建設,必須加強編輯的培養,因為媒體內容建設依靠的是編輯。有了一流的編輯,才能打造出一流的媒體。編輯是打造精品內容的基礎,精品力作來自編輯的獨到發掘和創造性加工,就像工匠對于產品的精雕細琢、精益求精。無論時代如何變化,無論出版載體和介質如何轉換,也無論是傳統媒體還是新興媒體,打造精品內容都離不開編輯的創造性勞動,時代需要編輯的工匠精神。
編輯是讀者獲取知識的第一道關卡,也是引導者和重要參與者。編輯負責內容的選題、編輯以及質量把關,在整個流程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因此,編輯人員的職業道德和職業素養將直接關系到內容質量以及內容所產生的社會效益,關系到媒體的聲望和業績的提升。目前社會上一些媒體尤其是新媒體上刊載的內容,粗制濫造,質量低下,其實正是編輯素養缺失導致的。編輯素養缺失,其結果是所編內容質量下降,品位低下,錯誤不斷,對此我們不得不重視。只有不斷提升編輯素養,使編輯能在進行內容素材選取和編輯時進行仔細的審核,認真過濾,屏蔽負面內容,真正發揮編輯的作用,才能為廣大讀者傳播優秀文化,給全社會傳遞正能量。
一、當前編輯職業素養的現狀
不論媒體競爭如何激烈,“內容為王”的理念不會變。高質量的內容就是媒體的生命,也是其贏得市場的核心競爭力。編輯則是決定內容質量的最主要因素。編輯的素養將直接影響出版物乃至整個出版單位的生存狀況。當前,浮躁和嚴重的功利心成為社會常態,許多編輯被這種風氣侵蝕,導致職業道德失陷,出現了一系列的重大問題,成為出版行業的隱患。
1.編輯職業道德下滑
道德作為人們安身立命、立足于世的重要精神準則,對社會非強制性規則以及價值觀判定都有著重要的影響。當前編輯尤其是新媒體的年輕編輯,職業道德缺失較為嚴重,功利心強,是非觀差,往往為了追求新、奇、快,只做“標題黨”,失去了對內容的把關,致使一些宣傳暴力、拜金、低級趣味的不良內容得以在社會上傳播,對廣大讀者特別是青少年產生了極大的負面影響,造成社會道德觀、價值觀混亂。尤其是當前新媒體迅速發展,人們知識來源很大一部分依賴于網絡,而新媒體編輯職業道德缺失情況較之于傳統媒體更為嚴重,由此造成的社會危害將是深層次的。
2.編輯責任素養的缺失
編輯責任素養是保證其能夠勝任編輯工作、引導讀者閱讀興趣的重要因素。但是,一些媒體編輯往往為了搶首發、搶速度,不走審稿流程,就將未經求證的消息直接傳播,將并不完善,甚至未完成修訂的內容推送給讀者。有的編輯甚至杜撰虛假信息來誤導讀者。這些不負責任的內容在社會上傳播,后果嚴重的會影響社會和諧,造成社會動蕩,如果涉及泄密,還會給國家安全造成危害。
3.編輯專業素質的缺失
在現代編輯工作中,編輯的職能已不僅僅是選題、組稿、審稿、編稿等文字內容的加工,而且還參與到了出版的各個流程之中。編輯不僅要了解和學習傳統的裝訂、印刷、發行、宣傳等,還要掌握新媒體出版的流程。而部分編輯專業素養缺失,在內容選擇、修改加工與核校環節不作為,對語法錯誤、知識性錯誤視而不見,造成內容結構不合理,文字錯漏百出,邏輯混亂,語言失衡。作為出版工作一線的編輯人員,其專業素養的缺失是造成內容質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也將影響到出版單位的生存價值。
二、編輯素養缺失的原因
導致編輯素養缺失的原因很多,歸結起來主要有以下三點。
1.編輯的作用被弱化
在新媒體浪潮的推動下,傳統媒體紛紛“觸電”,建立了自己的新媒體,走上媒體融合的道路。但是在追求速度和眼球效應的移動互聯網時代,許多媒體尤其是新媒體,為了節約時間成本和人力成本,有意無意地忽視了編輯的作用,或者是編輯把關意識淡薄,沒有認識到編輯把關和加工的重要性,導致一些粗制濫造的文章、未經證實的信息直接傳遞到讀者手中。更有甚者,一些新媒體根本沒有編輯環節,沒有對來稿進行判斷、評價和取舍就直接推送。
2.編輯的自我要求降低
在這個功利和浮躁的時代,編輯需要堅持理想,需要靜下心來。編輯工作本來就是在幕后為他人作嫁衣,編輯既然選擇了這個職業,就要擺正自己的位置,嚴格要求自己。編輯的自我要求,決定了他們在審稿時是字斟句酌,還是一目十行,抑或是囫圇吞棗。對于轉載的文章,有些編輯認為文章都是摘編來的,不需要再去推敲字句,這種思想導致編輯業務水平越來越低,最終的結果是內容質量越來越差。
3.對編輯管理的缺失
新媒體的迅速發展,使傳統媒體受到嚴重沖擊,傳統媒體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都大不如前,風光難再。如果加上主管領導不再重視管理,更難調動編輯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編輯不再認真對待編校環節,內容質量下降就在所難免。而一些新媒體的管理更不到位,沒有制定適應新媒體的采編流程和責任制度,只追求發稿速度和數量。不尊重編輯勞動,編輯工作時間長、強度大,但是收入卻與工作不成正比,職業前景不明朗,導致編輯自我評價低下。這種狀況同樣導致編輯失去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更不會沉下心來做內容建設,直接影響媒體的良好發展。
三、提高編輯素養的措施
在碎片化、快餐式文化風行的當下,編輯需要擔當起社會責任,要有文化堅守,能沉得住氣,要以精雕細琢的文化產品為讀者啟迪心智,陶冶情操,引領人們追求高層次的精神享受。出版的載體變了,讀者的需求變了,但編輯的嚴謹精神不能變。只有編輯的素養提高了,方能為社會奉獻更多的文化精品。
1.牢固樹立政治意識和導向意識
媒體編輯一定要緊跟時代步伐,不斷提升政治素質,樹立正確的導向意識。編輯應該具有敏銳的政治素養,要認真學習,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牢記“四十八字方針”,堅持以正面宣傳為主,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正確的導向意識體現在對稿件的取舍上,編輯不僅要注重稿件的標題,還要明確把握內文的思想,弄清內文的思想是消極的還是積極的,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唯有如此,編輯才能在紛繁的稿件中加工出以文化傳遞正能量的好內容。
2.培養法律意識和規范意識
作為一名編輯,對自己的工作要心存敬畏。編輯工作涉及眾多的法律法規、部門規章和各種規范性文件。編輯要對這些規章了然于心,在工作的各個環節中嚴格遵守,做到選題方向正確,尊重著作權,規范使用漢字,正確使用數字和標點符號等,保障編輯工作的合法合規,保證刊載的內容具有合法性、真實性和規范性。
3.提高編輯的責任意識
編輯從事的是出版事業,編輯工作的產品是文化產品。文化產品具有引領社會風尚、教化育人、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作用。因此,編輯必須承擔起文化傳播者的責任和使命,時刻把社會效益放在第一位,做好知識輿論的引導和審查,做好質量的審定。編輯要用好媒體陣地,多編發有思想、有溫度、感人心的文章,宣揚真善美,鞭笞假惡丑,講好中國故事,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輿論氛圍。
4.強化編輯的專業能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編輯要強化專業能力,需進行專業理論學習、專業崗位培訓歷練和專業技能鍛煉。一名普通的編輯只有進行文字、語法、邏輯等方面的強化訓練,學習出版流程的專業知識,勤學苦練,才能成為一名具有過硬基本功的優秀編輯。編輯工作需要工匠精神。編輯的工匠精神體現在對內容的選擇、把關、過濾和加工上的一絲不茍和精益求精。一名具有工匠精神的編輯,能夠正確把握文章導向,準確判斷內容價值,規范運用語言文字,自如駕馭語法邏輯,熟練把控出版流程,直至將內容完美呈現給讀者。
5.提高編輯的創新意識和能力
當今社會,創新是生存和發展的強大動力。編輯沒有創新能力則難以在媒體立足,因此,對編輯創新能力及創新意識的培養至關重要。在媒體融合發展的背景下,在媒體轉型過程中,編輯需要具有創新性的互聯網思維。新媒體的傳播注重編者與讀者的互動、溝通和協作,體現人性化特點。由于新媒體受眾日益分化,閱讀方式也變得多元化和碎片化,這就需要編輯將內容細分和重構,進行數字化加工,使內容做到定位精準,并以網絡、手持終端等形式呈現給讀者。因此,新時代編輯要以開放的心態,打破傳統媒體編輯的思維定式,學習新媒體編輯技術,創新編輯工作方法和流程,增強創新活力,以適應新時代編輯工作的新要求。
6.加強對編輯的管理和監督
編輯是出版單位的最大財富。制定科學合理和以人為本的管理制度、激勵機制和監督機制,是發揮編輯主觀能動性,提高編輯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提升編輯素養的有力保障。出版單位要構建一個完善的道德規范機制,以制度的實施加深編輯對職業道德的理解與認識程度,以規則約束其職業道德行為;要制定適合當前媒體融合發展的“三審制”,這樣既保證內容質量,又保證傳播速度;要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讓編輯的努力付出獲得同等回報,得到認可;要建立相應的監督機制,對出版物質量的審核、對編輯工作績效的考評、對讀者的反饋都可以起到監督的作用。
7.營造尊重編輯的社會氛圍
“為人作嫁”是社會對編輯工作的普遍認識,多少有些消極色彩。事實上,編輯是文化產品的生產者,編輯工作是在加工整理人類社會的知識,是在與優秀文化對話,是在積累和傳承人類文明,這個工作對當今和未來都會產生積極作用。編輯工作具有高尚的意義,應該得到全社會的尊重和認可。
四、結語
我們在關注媒體融合發展、關注出版質量的同時,更要關心編輯的成長,重視編輯素養的提升。出版單位必須采取措施加強對編輯素養的培養,并將此當作常抓不懈的任務。在媒體深度融合的當下,打造一支高素質的編輯隊伍,對增強媒體的傳播力、公信力、引導力和影響力具有重大意義。編輯人員也必須與時俱進,不斷對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提升自身素質,當好把關人,以高質量的文化產品引領社會風尚,以實際行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參考文獻|
[1]推動主流媒體在融合發展之路上走穩走快走好[N]. 人民日報,2014-08-21.
[2] 黃茂林. 編輯道德規范的內容與構建途徑[J]. 科技和出版,2010(6).
[3] 王星,盧怡. 論市場經濟對編輯職業道德建設的影響及思考[J]. 開發研究,2009(4).
[4]付一靜. 論編輯權利及其規范行使[J]. 中國編輯,2016(1):3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