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偉聰
他是一個癡狂的求愛者,癡狂的熱度足以灼傷被他求愛的人;他是一個執著的求愛者,執著的力度幾乎讓所有人為他跌碎眼鏡。他的行為,讓一切想拿來形容他的詞語變得力不從心……
還好,他終于懸崖勒馬……
今年1月13日,上海市長寧區人民法院將被執行人張毅交來的精神損害撫慰金2萬元、鑒定費3000元以及案件受理費150元,合計23150元轉賬至申請人劉婕的賬戶,至此,這起發生在追求者與被追求者之間的隱私權、一般人格權糾紛案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當劉婕在執行局做完結案筆錄離開法院時,一種久違的輕松與清靜感涌上心頭。因為只有她自己才清楚,從認識張毅的那一刻起,她的人生有了怎樣一段噩夢般的經歷。這一夢,竟足足有四年整……
初次見面 直接表白
25歲的劉婕任職于某證券公司。原本在A營業部工作的她,因公司安排臨時到C營業部輪崗。2012年年底的一天,在該證券公司B營業部工作的張毅來到C營業部,經同事介紹,兩人相互認識了。據劉婕講,兩人相識當天,張毅就向她表示喜歡她,想要她做他的女朋友。面對張毅直白而突然的表達,劉婕感到非常意外,她果斷拒絕了張毅。然而張毅并未因劉婕同樣直截了當的拒絕而卻步,反而由此開始了他對劉婕的瘋狂追求。“沒想到,從那一刻起,我的噩夢就開始了!”劉婕后來在訴狀中這樣說。
盡管拒絕做張毅的女朋友,但出于禮貌,劉婕當天還是給張毅留了自己的手機號,于是,張毅便經常打電話給劉婕。剛開始,劉婕還禮節性地接聽。很快,對張毅有一搭沒一搭的電話,劉婕心生反感,不再接聽。于是,張毅就開始給劉婕發短信,先是隔天發一兩條,漸漸變成每天一兩條,到后來每天要發十來條。
“他發的短信內容有時不能理解,有時圍繞你的愛好,有時覺得他很精明,有時覺得言語古怪,像活在自己的世界中。”劉婕說。劉婕提供給法院的書證材料有98頁A4紙,其中69頁是張毅發給劉婕的短信的打印件,而且是用小五號字體打印的,時間跨度為2013年1月至10月。說是“短信”,其中一大半是兩三百字、四五百字、甚至七八百字的“長信”。
除了發短信,張毅還經常出現在劉婕居住的小區門口,或者在她工作的營業部門口等她,有時干脆進入劉婕的辦公區域與她搭訕。讓劉婕更難接受的是,張毅會在她搭乘出租車時突然出現,或從車窗外朝里塞東西給她,或者強行打開車門坐進出租車內,又或者跟隨出租車跑直到追不上為止。“我覺得他和一般追求者完全不一樣,我很明確地拒絕了他,但他發短信的頻率越來越高,行為越來越過分。”劉婕困惑地說。
其實,張毅對自己近乎瘋狂的行為并非沒有反思。2013年3月2日,他給劉婕發短信說:“我再也不會去C營業部了,也不會給你發短信打電話了,我發這個短信是想以這種紳士的方式消失在你的生活里,一切都是我的錯,對不起……這是我最后一次發短信,珍重,再見。”這之后,除了4月3日,張毅忍不住又給劉婕發了一條短信并立即意識到自己“失信”了,追發一條短信表示歉意,除此之外,直到當年5月中旬,張毅似乎在按“紳士”的標準要求自己,沒有再去打擾劉婕。
然而,從5月中旬開始,在經歷了兩個半月的壓抑之后,理智的堤壩終于潰決。“滿血復出”的張毅,以如巖漿迸發一般的熱情給劉婕發送短信,直到劉婕忍無可忍,于10月10日將他拉入“黑名單”。在總共69頁的短信打印件中,有62頁出于這一時期,而且絕大多數是四五百字以上的“長信”。
拉黑之后 奇招迭出
很快,張毅意識到自己的手機號被劉婕加入了“黑名單”,但他并沒有就此反省自己的行為,而是想方設法通過新的途徑與劉婕聯系,向劉婕發送信息。劉婕提供給法院的證據顯示,在被劉婕列入“黑名單”后,張毅先后用了不下10種方式與劉婕聯系,可謂用心至極,奇招迭出。
張毅先是改用新的手機號給劉婕打電話、發短信,而且至少用了三個新號碼。后來又通過手機點歌、“易信”發短信、QQ郵箱發郵件等方式持續向劉婕發送信息。讓劉婕深感意外的是,張毅還通過銀行轉賬“附言”和“支付寶”親密付的方式向劉婕發送信息。在2015年2月1日至11月1日的9個月計272天里,張毅通過銀行向劉婕轉賬共計235次,金額從0.01元至數千元不等。每次轉賬,張毅都給劉婕“附言”。如3月22日,張毅兩次各轉賬55.55元,分別附言“我不要進微信黑名單”“我知道錯了,換個方式嚴懲”。5月3日,轉賬三次各0.01元,分別附言“存一分錢,代表一路平安!”“婕婕,今天從香港回來嗎?”“航班號多少我來熱烈歡迎儂”。8月30日轉賬1804.66元,附言“婕婕,在外面玩要注意安全”。10月29日轉賬0.05元,附言“偶在小區樓下,請偶喝杯水”……“我把他轉過來的錢還回去,他又轉過來,我每天都會收到這樣的短消息。”劉婕無奈地說。
如果說張毅的上述行為屬于“隔空傳情”,尚未對劉婕的實際生活造成影響,那么,接下來張毅的作為,不僅讓當事者劉婕驚詫不已,也讓身處局外的同事和朋友們大跌眼鏡。
劉婕在訴狀中說,張毅曾趁保安不注意,多次開車或跑步闖入她居住的小區,想強行進入她的家里,最終因保姆阻止未能得逞。張毅還獲取她的出入境信息,到機場甚至登機口對她進行圍堵,造成機場秩序混亂。此外,張毅還經常在晚上將車停在劉婕所住小區附近,人卻藏匿在某處對她家進行窺視,并通過銀行轉賬附言方式,對她的衣著等進行描述。在后來的庭審中,張毅對劉婕的上述說法予以否認,但對以下兩件事,張毅表示認可。
2015年9月,張毅打聽到劉婕外婆生病住院后,多次到醫院探望劉婕外婆。醫院和病人家屬發覺異常后報警,警方到場進行了處置。同年11月4日,劉婕赴日本東京探望母親,張毅探得信息后追隨劉婕前往。由于不知道劉婕母親在東京的具體地址,張毅在未經允許擅自侵入公寓兩道門禁系統后挨家挨戶詢問。后經人報警,張毅被日本警方拘留。
對張毅如此瘋狂地干涉、侵擾自己的生活,劉婕決定不再默默忍受。從日本回國后,劉婕立即委托律師準備訴訟。2016年1月11日,長寧區法院受理了劉婕的起訴。然而,法院在發送起訴狀副本時發現,張毅不在國內。
原來,張毅因涉嫌“非法侵入建筑物”被訴至日本當地法院,此時,張毅還在日本的警局里等待案件的開庭審理。據后來劉婕提供的證據材料以及張毅向本案承辦法官的陳述,張毅因“非法侵入建筑物”被日本法院判處有期徒刑一年,緩刑兩年。2016年2月1日,張毅因“簽證過期”被遣送回國。
司法鑒定 精神正常
因張毅不在國內,2016年1月20日,劉婕向法院申請撤回了起訴,并在得知張毅回國后,于同年3月3日再次起訴。劉婕向法院提出三項訴訟請求:一、判令被告停止對原告的侵害(停止采取打電話、發短信、發郵件、轉賬、跟蹤等任何方式對原告進行騷擾,停止對原告住在日本的母親、妹妹和住在上海的外婆進行探望、聯系等方式的騷擾);二、判令被告向原告書寫書面道歉信進行賠禮道歉;三、判令被告賠償原告精神損害撫慰金5萬元。
2016年3月15日,長寧法院組織原、被告雙方進行庭前證據交換。張毅表示,劉婕提出的三項訴訟請求他僅同意前兩項。對訴狀羅列的張毅騷擾劉婕的十三項具體表現,張毅逐一作了解釋、說明和辯解。張毅認為,他給劉婕發的不是騷擾短信,都是讓劉婕關心家人的信息。張毅承認2015年9月去醫院看望過劉婕外婆,但是沒有騷擾,也沒有和醫生護士發生沖突。張毅說:“當天有人報過警,警察沒有做筆錄,警察說交朋友要互相情愿,不能勉強別人。”對在日本“挨家挨戶”向當地居民詢問的說法張毅也予以否認,表示“只問了一家”。
劉婕當庭提出申請,要求對張毅是否具有民事行為能力進行司法鑒定。張毅表示自己從去年到現在一直睡眠不好,同意作相關鑒定。法院遂委托司法鑒定機構對張毅進行精神狀態鑒定、民事行為能力和訴訟行為能力評定。
委托鑒定期間,因鑒定機構需要,法院曾要求張毅提供他父母的聯系方式。張毅以“不方便提供”斷然拒絕,并表示自己工作之前沒有看過精神科,也沒有住過精神病院。
同年7月,鑒定機構出具《鑒定意見書》。鑒定意見為:“被鑒定人張毅目前無精神病,對本案應評定為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具有訴訟行為能力。”承辦法官就鑒定意見詢問鑒定人,鑒定人表示,“被鑒定人意識清,定向好,儀態端整,接觸時神情自若,侃侃而談,思維清晰,談吐有序,講述自己個人經歷時應答自如,問及與本案有關情況如與原告的關系時,回答模棱兩可,輕描淡寫,存在一定掩飾和回避。”鑒定人分析,“從提供的書證材料中可見,所發信息內容字里行間充滿了對原告的愛慕和崇拜之情,完全沉湎于個人的自我陶醉之中,并樂此不疲地付之于行動。”鑒定人表示,“縱觀本案的整個過程,反映出被鑒定人對原告的傾慕和迷戀已沉湎于個人幻想之中,導致其做出過度的、不合常理、不計后果的行為結果,但尚未到妄想程度。”
如夢初醒 回頭是岸
2016年9月8日,長寧區法院公開開庭審理本案。張毅堅持之前證據交換時的意見,不同意賠付精神損害撫慰金。張毅認為,劉婕訴狀中說的有言過其實的地方,比如他只是探望過外婆幾次,沒有持續很久;在日本也沒有騷擾劉婕的家人,因為他找的建筑物里是否住著劉婕家人他并不清楚。張毅還認為,自己的所作所為并不是為了與劉婕建立戀愛關系,而是為了交一般朋友。張毅承認對劉婕造成了傷害,但認為自己并無過錯。
法庭辯論階段劉婕說,張毅對她進行方式多樣、時間持久、行為惡劣、全天候不分場合的騷擾,使她本人以及家人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受到極大干擾,嚴重侵犯了她的健康權和隱私權,請求法院支持她的全部訴訟請求。張毅表示,他會停止對劉婕的侵害,并對劉婕以及她的家人道歉。張毅重申,他沒有全天候不分場合地騷擾劉婕。張毅希望能和劉婕達成調解,劉婕沒有同意。
同年9月29日,長寧區法院對原告劉婕訴被告張毅隱私權、一般人格權糾紛案作出一審判決:
一、被告張毅于判決生效之日起立即停止侵犯原告劉婕隱私權、一般人格權的行為(被告停止采取打電話、發短信、發郵件、轉賬、跟蹤等任何方式對原告進行騷擾的行為,被告停止對住在日本的原告母親、原告妹妹、住在上海的原告外婆進行探望、聯系等方式的騷擾行為);二、被告張毅于判決生效之日起五日內向原告劉婕書面賠禮道歉(書面道歉信內容須事先經本院審核);三、被告張毅應賠付原告劉婕精神損害撫慰金人民幣2萬元,于判決生效之日起五日內履行完畢。法庭同時判令:劉婕預付的3000元鑒定費、案件受理費150元由張毅負擔。
承辦本案的胡培莉法官在闡釋判案理由時說,公民的隱私權受法律保護。胡法官解釋說,隱私權是指個人對其私生活安寧、私生活秘密等享有的權利。一般人格權是指公民、法人享有的,包括人格獨立、人格自由和人格尊嚴等內容的一般人格利益。本案被告沒有證據證明自己合法取得原告的身份信息、家庭住址、親屬住址等信息,主觀上存在侵害原告隱私權、一般人格利益的違法故意,客觀上對原告實施了長達3年多的電話、短信、QQ信息、銀行轉賬附言等騷擾行為,甚至騷擾到居住在國內及國外的原告家屬,使無意與被告交往的原告及家人的生活、工作不得安寧,使原告的精神受到嚴重損害。被告的行為已經構成對原告隱私權、一般人格利益的侵害。
胡法官表示,基于上述事實,原告的相關訴訟請求合法有據,依法應予支持。至于精神損害撫慰金的數額,胡法官表示,系根據被告過錯程度、侵害的手段、場合、行為方式等酌情確定。
一審判決之后,原、被告雙方均未提出上訴。2016年11月15日,劉婕向法院申請執行。
今年1月5日,法院向張毅發出《執行通知書》,并告知張毅,在判決書確定的義務履行完畢之前,他將被限制高消費。
1月9日,張毅按照通知的日期來到法院執行接待室。張毅表示,自法院判決之后,再未聯系過劉婕,他將按照判決書確定的內容全部履行自己的義務,并當場書寫了道歉信。
1月11日,劉婕接通知來到法院執行接待室。劉婕確認,法院判決后張毅沒有再聯系過她。執行法官將張毅道歉信的復印件交與劉婕,同時核對確認劉婕收取執行款的銀行賬號。執行法官告知劉婕,張毅已經將執行款交到法院,在法院將款項轉入劉婕賬戶后,本案即告執行完畢。
1月13日,相關執行款項轉入申請人劉婕賬戶中。
(文中當事人姓名均為化名)
編輯:薛華 icexue032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