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飛
近年來,我國職務犯罪的人數居高不下,被查出的官員行政級別越來越高,涉案金額和情節觸目驚心。貪污賄賂等職務犯罪嚴重侵蝕著國家肌體,是腐敗現象的極端表現,較之一般的犯罪具有更大的社會危害性。剖析職務犯罪的成因、預防和治理職務犯罪已經迫在眉睫。
職務犯罪的經濟學分析
傳統法學、社會學將犯罪人視為“非正常”人,是正常社會人的對立面,認為犯罪人不具有足夠的理智去應對來自外部環境的刺激。刑事實證學派觀點也認為,犯罪人并非完全是理性的,有特定的部分是缺乏理性判斷而實施了犯罪行為的。他們認為“缺乏遠見的人對最確定的自然后果也是滿不在乎的,因此這種后果在保證他們不從事違反自然的危險行為上也失去了大部分效力”,這種特征在缺乏教育的階層中特別明顯。犯罪經濟學認為犯罪人與普通人一樣是經濟的、理性的,一貫追求的是實現自我利益的最大化,“當犯罪所獲得的收益大于犯罪所付出的成本時,他就會積極地追求,反之則會放棄?!?/p>
美國犯罪經濟學學者貝克爾認為,罪犯們要最大限度地實現他們自身的利益,而這種自身利益受到他們在市場上或在別處的各種限制的影響。我國社會學家鄭杭生認為,犯罪實施主體在犯罪和非犯罪這兩類行為中之所以選擇實施犯罪,是因為實施犯罪行為給自己帶來的收益要遠大于或者大于不實施犯罪行為所帶來的收益。及至職務犯罪人,他們更加接近“理性經濟人”。美國經濟學家、社會學家曼舍爾·奧爾森認為,每個人都是經濟理性人,也就是說,每個人做事,都會首先考慮自己的利益得失。在職務犯罪的犯罪構成中,絕大多數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人更容易預測自己一旦實施犯罪行為所付出的成本和收獲的利益。職務犯罪行為人一般受過良好的教育,在多年執務過程中不斷受到來自各個方面的誘惑和影響,最后或多或少抱有一定的僥幸、頑抗或者法不責眾等心理的情況下實施了職務犯罪行為。也就是說,職務犯罪行為人之所以實施犯罪,是經過一定的權衡,在考慮了每種選擇的純支出和純收益之后才做出選擇,實施了犯罪。只有當他們認為實施犯罪的收益大于或遠大于實施犯罪的成本時,才會鋌而走險。
提高職務犯罪成本的幾點思考
(一)職務犯罪輕刑化問題
職務犯罪輕刑化的趨勢現如今愈演愈烈。根據最高人民法院的2015年年度工作報告,2014年各級人民法院審結貪污賄賂等犯罪案件3.1萬件4.4萬人,同比分別上升6.7%和5.2%。統計筆者所在區院辦理的職務犯罪案件審判情況也看到自2010年至2014年,區縣基層院共辦理貪污賄賂職務案件(去除瀆職侵權案件)81件85人,其中共判處適用緩刑52人,占所有生效判決的61%,判處適用免予刑事處罰的共計8人,占所有生效判決的9%,判處財產刑(罰金、沒收財產)的共計16人,占所有生效判決的18%。這僅僅是法院最終的判處結果方面。深究職務犯罪從立案到最終執行各個環節,可能存在更多的輕刑化現象,比如大要案(5萬元)立案比例,個別地區甚至達到了100%大要案的情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2009年3月20日聯合發布的《關于辦理職務犯罪案件認定自首、立功等量刑情節若干問題的意見》以及《關于貫徹寬嚴相濟形勢政策的若干意見》等相關部門出臺的司法解釋、規章制度近年來在基層辦案工作中被頻繁適用。在一些地區的職務偵查部門,自首、立功等減刑情節被濫用,甚至在一些區縣基層院自首等情節已經達到100%的適用率。
職務犯罪輕刑化現象無疑直觀地降低了職務犯罪的懲罰成本,提高了職務犯罪的犯罪收益。從我國目前已經曝光的職務犯罪案件來看,證實由于犯罪成本和犯罪收益之間的懸殊、不成比例,導致了職務犯罪率的居高不下,職務犯罪情節、數額的觸目驚心。大多數官員貪腐所得也往往是其工資收入的數十倍、數百倍,而其犯罪收益的受益者往往是其家庭或家族。目前職務犯罪輕刑化現象進一步降低了其犯罪成本,抬高了其犯罪收益。提高職務犯罪的懲罰成本,使貪腐犯罪嫌疑人受到應有的重懲,是當前懲治和預防職務犯罪工作的當務之急。
面對職務犯罪輕刑化的問題,我們可以嘗試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解決:
1.嚴格適用自首、坦白、立功等情節。在職務犯罪偵查過程中,由于職務犯罪的特殊性(尤其是行受賄犯罪)依賴口供,對于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突破是很多基層職務偵查部門的“軟肋”,“零口供”定案案件少之又少。這就導致了職務犯罪偵查人員在審訊過程中會以各種形式突破犯罪嫌疑人的心理防線,其中就難免存在了自首、立功情節的濫用,以期能提高偵查人員的審訊籌碼;犯罪嫌疑人在高壓下往往對偵查人員拋出的這些條件甘之如飴。刑法明文規定:對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其中犯罪較輕的,可以免除處罰。在偵查階段已經適用了相關的自首坦白情節,一方面確實有利于突破犯罪嫌疑人的心理防線,使案件偵查過程顯得更為順利,但另外一方面適用這些情節之后,對于該案件的懲罰難免輕刑化。基于此,對于職務犯罪的偵查過程應當嚴格厘定上述情節的適用,對于不符合法定條件的犯罪嫌疑人堅決不予以適用,以高壓態勢嚴厲打擊職務犯罪,后續的審查起訴、審判部門也應嚴格審查犯罪嫌疑人的各種法定情節,嚴格適用法律。
2.完善職務犯罪量刑建議制度。2010年10月全國檢察機關開始全面施行量刑建議工作,審查起訴部門在審查案件起訴至法院都會隨案移送《量刑建議書》,其目的是規范法官刑罰裁量權,實現量刑公正,提高司法公信力和司法權威。職務犯罪是由檢察院自行偵查的,對于其中的犯罪嫌疑人相關情節較法院更完善掌握?;诖?,在提出量刑建議前做好考量量刑的具體工作,認真核查犯罪嫌疑人的相關情節,在此基礎上開展案件的量刑建議工作。
(二)職務犯罪的名譽成本問題
職務犯罪另一被忽略的主要成本是個人和家族名譽的損失。古時山西某村一人經營不善破產,無力償還一個債權人的欠款,該債權人表示只要債務人在他家門前鞠躬三次便一筆勾銷,著力刻畫的是債權人的富裕和大度。但從另一個角度分析,其實鞠躬三次的債務人付出的成本極為慘重,他的后世子孫今后在債權人的后人面前永遠只能卑躬屈膝。在一個人口流動不暢的社會中,名譽是一個沉重的成本,不注重名譽的人會生存艱難甚至禍及子孫。其他諸如盜竊、賣淫等治安案件中犯罪嫌疑人的這種心理就很值得玩味。他們最關心的是自己的判決結果老家的人是否會知道,因為他們原本的打算是在外地賺到一筆錢之后回老家娶妻生子繼續生活,判決結果是否廣泛被原先及今后生活圈子內的人群知曉,是他們重點考慮的犯罪成本。
名譽成本本身也應該成為貪腐犯罪的重要成本。榮辱之心人皆有之,榮辱心作為社會道德的組成部分,對人們的行為選擇有著重要的影響。但在當今人口流動頻繁的社會,這種成本極大地弱化。當前那些“不幸”被抓的貪官除臭名昭著之極的,其他影響小一點的犯罪人過一段時間就被人遺忘了,或者居家遷徙之后對其個人和家族的生活負面影響很小。當前的中國社會,貪腐犯罪如此猖獗,提高職務犯罪人犯罪后的名譽成本,遏制貪腐現象勢在必行。
提高職務犯罪人實施犯罪的名譽成本,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解決:
1.進一步完善行賄檔案查詢系統,提高其強制適用范圍。現如今,我國已經初步建立并完善了行賄檔案查詢系統,在某些賄賂犯罪比較嚴重的領域(建筑工程領域、醫療衛生領域等),由特定機關將行賄人員、行賄單位名單予以收集,作為限制行賄人員和行賄單位從事某些領域的工作依據?!靶匈V犯罪檔案的信息收集、系統建立及對外受理查詢由檢察機關負責,特定主體通過向檢察機關查詢行賄犯罪記錄對特定行賄人采取降低資質、取消資格等監管措施,從而起到打擊賄賂犯罪,促進市場經濟在法治軌道上健康運行的作用”。
但是,目前使用該系統存在一系列問題。比如說,部分地區錄入范圍較窄,錄入時間不及時,對于錄入信息的使用沒有強制性,未能設置相應的配套法律法規予以保障該系統的執行。對于錄入范圍較窄的問題,現實生活中主要體現為只有經過法院判決構成犯罪的情形下錄入機關才會予以錄入,對于數額較小沒有構成犯罪的但具備行賄事實的相關單位并沒有錄入,這就導致了信息的不完善,應當在具體操作的時候一經發現存在行賄行為就對相關事實及時錄入。從法理角度講,犯罪檔案查詢實質是著眼于公共利益所提供的社會服務,不具有強制性,不需要獲得法律授權,故應視其為檢察建議的一種延伸。在一些行受賄犯罪高發的領域,為了使行賄犯罪檔案查詢制度得到有效發揮,就需要加強相關行政主管部門與檢察機關的配合協作并完善相應的配套措施,建立合理的市場廉潔準入制度。
2.建立貪腐犯罪案件審判結果公開制度。對于職務犯罪尤其是貪腐犯罪案件,目前司法處理上對于相關審判結果只是在有限的范圍內進行公開。為了遏制貪腐犯罪,提高貪腐犯罪的名譽成本、精神成本,建議在更廣泛的范圍內予以公開,例如在犯罪行為人原工作單位、戶籍地居委會或村民委員會、現住地居委會或村民委員會強制告示等方式。擴大審判結果的受眾范圍,直觀地起到警示和預防作用,讓潛在職務犯罪人員在衡量職務犯罪成本與收益的時候,能夠將心理的天平向放棄職務犯罪傾斜。
編輯:薛華 icexue032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