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羽梅
語言學習有三大要素:語音、詞匯、語法。詞匯作為語言三要素之一,是語言學習的基石,任何一項語言技能都無法忽視詞匯因素而獨立存在,正如語言學家David Wilkins 在強調詞匯學習的重要性時所說:“沒有語法就只能傳遞有限的信息,而沒有詞匯則傳達不了任何信息”。新課程標準強調了語言既是交流的工具,也是思維的工具;因此教師在詞匯教學中應發揮積極的引導作用,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保持學生的好奇心,培養學生思維的活躍性,拓展學生的國際視野,通過體驗、實踐、參與、探究和合作等方式,發現語言規律,從體會和感悟中學習和運用語言。初中階段英語學習,更加注重的是培養學生語言學習的好習慣,鍛煉學生聽說讀寫技能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英語學習的趣味性至關重要,這是學生養成終身學習習慣的強大動力。因此,在新的背景下詞匯教學具有現實意義。
情境創設法在詞匯教學上的運用
傳統的詞匯教學方式,是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是教師單方面大量的填鴨式教學,極大地限制了學生在課堂上發揮的主體性作用,從而使得學生逐漸失去英語學習的熱情,最終導致學生被動接受。而現階段,新的英語課程標準中規定,英語教學的目標是為了讓學生具備一定的英語聽說讀寫作能力和交際能力。英語教學的目的在于培養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對語言的得體運用。在英語詞匯教學方面,通過反復的操練和鞏固讓學生掌握英語詞匯音、形、義以及用法,是教師的詞匯教學目標。但是在這過程中,想要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必須考慮到學生的因素,即:學生的興趣、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以及對于詞匯的理解程度。
情境設計法主張詞匯教學不是從詞匯表逐一教授,而是應通過創設情境,將詞匯融入情境中來進行。如在教授新課時,先介紹課文相關的背景文化,中西文化結合,通過提問題、引導、等方式讓學生初步了解與課文有關詞匯;再通過讀整篇文章或者對話,聯系上下文和文化背景知識來猜測詞義、總結生詞用法。通過由情境創設讓學生充分發揮學習的主動性,從而獲得運用生詞的能力,在感悟和體會中懂得如何使用所學詞匯地道而又得體地表達自己的思想,與此同時,通過情境創設可以開拓學生的國際視野,符合新課標下的教學目標。
把創設情境法應用到英語詞匯教學過中,極大地提高語言教學的趣味性和實用性,同時可以使學生在之后的學習應用中進行詞匯再現;學生能夠通過新舊知識的練習對詞匯進行深加工。教師通過了解學生所具備的知識基礎,明確地規劃教學任務,引導學生進入到教師所設定的情境中,結合新舊知識,感悟詞匯的含義以及用法,并通過練習和操練鞏固和加深對詞匯的理解。詞匯教學過程可以分為 三個步驟:教授新詞前階段,教授新詞階段,教授新詞后的鞏固階段。
1.教授新詞前階段。好奇心,是學生學習的原動力;興趣,則能夠讓學生保持學習熱情。教師在教授新詞前階段要充分利用學生的學習特點,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因此,在詞匯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的興趣,是為了讓學生對教學內容保持高度是注意力,從而使得教學活動可以順利進行,教學目標得以完成的關鍵。教師對教授新詞前的 活動進行情境創設,比如:講一段小故事,與當下學生喜聞樂見的話題結合,背景文化知識的介紹,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教授新詞階段。有了前期的準備,學生的注意力已能夠集中到即將要學習的新詞匯上。教師應該抓住這一學生記憶的關鍵期,創設與學生實際想切合的情境,有效地幫助學生從短時記憶轉化為長時記憶。教師可以通過游戲、競賽的方式,創設情境讓學生充分參與課堂使用新詞匯。
以仁愛版英語七年級上冊的課文為例:
首先教師創設以《爸爸去哪兒》中田亮和女兒Cindy買衣服購物的情境,讓學生在此背景下進行詞匯的練習:“How much are/is...?”為例:課文里面有shoes,pants,dress,skirt,glove,等單詞,設計猜價格游戲。經過練習,學生對于新詞已經能夠了解詞義、總結用法后,教師再給學生們示范、領讀,讓學生掌握這些詞語的讀法,音形義相結合,增加學生回憶時的聯想,加深記憶。
3.教授新詞后的鞏固階段。對本階段,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如何通過創設情境讓學生能夠對所學詞匯印象深刻,從而做到學以致用。這一環節教師可以將創設情境與思維導圖相結合,學生通過思維導圖前后的知識點相聯系,拓寬學習渠道。
結語
在詞匯教學的前期預習、課堂教授、復習鞏固過程中,創設與學生實際相貼近的教學情境,有利于讓學生融入課堂,體會語言學習的趣味性,培養終身學習的興趣。在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下,情境設計法這一詞匯教學策略,是一種行之有效的策略,能夠增強詞匯教學的有效性,提高學生詞匯運用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