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華陽
初中英語課程總目標要求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樹立自信心,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發(fā)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學生掌握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和聽、說、讀、寫技能,形成一定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因此,有效的課堂必然是一個教師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并且不斷獲取知識和能力的課堂。如何構建高效的英語課堂,筆者做了以下嘗試:
一、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為有效課堂奠定情感基礎
學生喜歡在寬松的氣氛,自己喜愛的老師面前積極表現(xiàn)。所以,情感目標已成為教學目標之一。
1.提高教師的親和力。要使學生“親其師而重其道”,每位教師都應利用自身的性格特點,加強師生間融洽的關系。教師可以利用課余時間與各個水平段的學生適當交流,了解學生的課堂需求,改進教學設計。
2.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如果一個學生總是充滿自信,在實踐中敢于嘗試,則會獲得比較好的效果。所以對學生的錯誤要擇時而論,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他們個體差異的接受,對他們語言形式錯誤的寬容。
二、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使有效課堂成為可能
1.引導學生課前預習,培養(yǎng)自主學習的能力。在這一過程中,應指導學生完成以下任務:
(1)讓學生確立自我學習目標。上新課之前,讓學生明確他們應達到的目標,即完成哪些任務,掌握哪些內容,使他們有目的的參與課堂活動。
(2)鼓勵學生自己查資料完成知識點及背景知識,超前學習。其次,讓學生養(yǎng)成每天認真寫好預習筆記的習慣,以便于課上與其他同學交流、討論。
(3)做好學生的預習指導。預習時,不能讓學生僅滿足于會讀生詞,看懂文章。可以提出以下建議:a.對于這個課題,我會談些什么?b.這篇文章我理解了多少?c.有哪些詞句是我想不到或寫不出的?d.有哪些是很值得我好好學習的? 以此來鍛煉學生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
2.讓學生堅持寫小結。每節(jié)課和每單元結束,總結學習經(jīng)驗,并討論進步、失敗的原因。另外,每天至少背一句英語格言警句等并記入學習筆記中,一星期一小結,一個月一總結,日積月累,為課堂交際奠定語言基礎。
三、開發(fā)課堂教學策略,豐富課堂內涵
1.抓住教材及學生的特點,輕松導入。“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對學生而言,千篇一律的開場白肯定提不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只有豐富多彩、求新獵奇的活動設計才能使學生腦洞大開。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敢于創(chuàng)新,運用多姿多彩的課堂教學導入形式,營造課堂氣氛。導入的方式可以靈活多樣,如視頻剪輯、圖片、游戲、猜謎、玩笑等。
2.創(chuàng)設情景,在合作中實踐語言交際。英語教材中如果單靠教師的講解,或單純放一放課文錄音,就會顯得呆板、乏味,不能引起學生的積極參與。一方面,老師可利用網(wǎng)絡教學和多媒體技術等現(xiàn)代教育技術手段,真實又立體的展現(xiàn)所學語言的背景,并使教學過程有序化、整體化、形象化、趣味化,吸引學生有效參與課堂。另一方面,老師也可根據(jù)教學內容,按照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認知規(guī)律,設計盡可能真實的語言實踐情境。如人教新目標版八年級下冊Unit 3 Could you please clean your room? 單元重要語法項目為Make polite request,筆者在這里創(chuàng)設了一種情景,分三組學生用不同方式做出請求:第一組用Can you clean your room?第二組用Could you clean your room?第三組用Could you please clean your room?然后讓學生試比較有何不同。學生一致認為三種請求方式依次顯得更禮貌、更婉轉。接下來試著詢問學生你認為什么場景選用何種方式更為合適,學生展開討論,獲得不同答案,教師解析,這樣對學生來說更有現(xiàn)實意義。延續(xù)這一話題,進一步討論如何回復這種請求,如何做肯定回復?如何做否定的、委婉的拒絕性回復,其中再談到“是否可以用No,you couldnt.來回答”根據(jù)這種小組活動,創(chuàng)設情境的方式,輕松導入單元主題,目標達成度很高。
3.引領學生,在探究中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高中英語課堂的效能必然體現(xiàn)在重視培養(yǎng)學生自主發(fā)現(xiàn)語言規(guī)律,并能運用語言規(guī)律舉一反三的能力方面。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運用觀察、發(fā)現(xiàn)、歸納和實踐等方法,學習語言知識,感悟語言功能,使感性認識提高到理性認識,其具體過程為:積累材料——套用句型——總結規(guī)則——練習運用——系統(tǒng)歸納?——實踐。如在學習強調句時,僅告訴他們句式It+be+強調部分+that/who……是不夠的,比如對It was afternoon when they reached an agreement中用when不用that,而 What is it that can improve our English?中的that學生就可能不太理解了。筆者先給學生提供一組強調句,讓他們發(fā)現(xiàn)句式的基本規(guī)律。然后再把強調句、非強調句混于一組,句式更復雜些,學生在分組進行鑒別的過程中,進一步明確了句式特點,即被強調部分在還原后的非強調句中直接構成完整句子。如上句可還原為They reached an agreement evening,狀語部分顯然是不完整的,所以此句不是強調句,而是一個含時間狀語從句的復合句。最后結合單元話題,讓學生進行小組對話練習,要求在對話中必須用到強調句。學生們在參與探討中實現(xiàn)掌握知識與培養(yǎng)能力并行的目的。那么,還有什么比這更能體現(xiàn)一堂課的價值呢?
四、結束語
盡管無論多么完美的課堂都無法顧及所有方面,然而,陶行知先生說過:“處處是創(chuàng)造之地,天天是創(chuàng)造之時,人人是創(chuàng)造之人。”教師只要更新思想觀念,在教學中大膽改革,積極創(chuàng)新,想學生所想,我們的教學水平定會不斷提高,課堂效果也會愈加讓人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