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遠群
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人們越來越認識到廣大教師在課程改革中至關重要的作用和應擔負的神圣使命。教師對于新課程的理解和參與是實施新課程的前提和基礎,他們將最終決定著新課程實施的走向以及素質教育推進的深度。教師要用新的理念,使用新課標、新教材,走進課堂,面對全體學生去上好每一節課,要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在教學實踐中深刻理解、體驗新課標的精髓,吃透新教材,不斷進行進行教學反思,改進教學行為。
為適應新課改,使用好新課標、新教材,我對解讀教學目標、創設教學情境、提供教學素材、展示教學案例等進行了初步的探究:
一、備課前要認真鉆研教學大綱
教學大綱是編寫教材的依據,是教師進行教學的依據,是學生學習的依據,也是考核的依據,因此要重視大綱的學習。在鉆研大綱的基礎上不僅通讀,還要熟讀、鉆研教材。這樣才能掌握教材的重點、難點和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系。任何知識都不是孤立的,都有它的系統性和連貫性。不了解前后內容的關系,就不能準確地制定出每單元和每課書的教學要求,就不能在處理教材時突出重點。
如教材對音標和拼讀規則的教學安排就是一個例子:教材為了使學生識記單詞,安排三個循環,由淺入深地結合單詞把拼讀規則、音標有機地結合起來。第一循環是第四單元至第八單元。在這一循環中,通過單詞中字母的排列,教會學生五個元音字母在重讀開、閉音節中的讀單音;第二個循環是第九單元至第十六單元。在這一循環中,老師要教會學生認讀40個國際音標符號和學會一些拼讀規則;老師如果注意到教材的這個內容,并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這些材料,教會學生用音、形、義結合的方法記憶單詞,不是教學生死背拼讀規則,而是教學生在讀、記單詞時會用拼讀規則,以后看到符合拼讀規則的單詞,能基本正確地讀出來;聽到符合拼讀規則的詞的讀音,能拼出這個單詞來。例如第65頁有這樣一個句子:CouldIhaveafullone,please?第66頁有一個句子:Couldyouhelpme,please?第69課有Whatdoyouwant?/Idontwanttoputitaway.第71頁有Doyouhaveaknife?第73課有Doyoulikeit?以上這些句子無論從功能的角度,還是從語言結構的角度看,是學生應當掌握的重點,但為什么《教師用書》把它們定為“三會”呢?如果我們仔細鉆研教材就會發現,這些語言現象在后面的課文里將不斷出現,現階段只要求“三會”是符合認識規律的。如果不了解教材的內容,把上面這些句子定為當堂必須達到“四會”掌握的內容,不僅在課上練,而且還要留一定量的家庭作業,就會加重學生負擔,教學就沒有抓住重點。由此看來,教師在備課時應做到心中有數。
二、備課時不要受課次順序的限制,而要把一個單元作為一個整體來考慮
按單元備課比按課次順序備課更可以突出重點,對重點練的機會會更多,因而不僅節省了時間,而且還能夠通過多練達到熟練掌握。以第十五單元為例,這一單元是學“時間表達法”和“在什么時間做什么事”的內容。如果按書上的課次順序教,學生在第一節課上接觸不到時間表達法,到第二、三節課才能學到這個內容,而第四節課是單元復習課,課文里也沒有出現“現在是幾點幾分”這類句子。是用兩節課的時間學、練時間表達法呢,還是把這個內容分散在四節課的時間來學呢?用四課時,學生會練得更熟。因此,我就重新安排一下每節課的內容比較好。要學時間表達法,首先要記熟數詞,尤其是1-60。所以我認為第一節課先學第57頁的數詞,然后學第58頁第二部分:Whatsthetime?Its….這節課讓學生把這兩個內容學熟;第二節課先用一點時間復習第一節所學內容,再學第59頁的歌,通過這首歌,又可以鞏固Itstimetodosomething這個句子;第三節先復習第一、二節所學內容,再學第57課第一部分和第58課第一部分,三小段是互相關聯的,學完還可以讓學生表演。學完這三小段,再學第58課第三部分和第59課第一部分,學完也讓學生表演。這樣把下一課的部分內容提前介紹給學生,不僅使學生有更多練習的機會,而且幾個人在一起練,顯得課堂上活潑,多變化,更便于進行交際。事實證明,只有備課得具體、翔實、課堂上才能教得嫻熟、自如。
三、備課時應根據學習的一般規律和學習英語的特殊規律考慮教法
學習的過程就是認識問題的過程,它包括從不知到知、到會、到熟練掌握幾個步驟。人們識識問題一般是由淺入深、由近及遠、由表及里、由簡單到復雜,逐步發展和提高的。因此在教學時老師不應超越學生現階段的認識能力和學習過程。我們在教學中常用舊單詞引出新句型、用舊句型引出新詞匯,這個做法是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的。有的老師喜歡把生詞寫在小黑板上,一個一個地帶讀,帶著拼,這種方法不大好。因為孤立地記單詞是難以記住的,即使一時記住了,到頭來還是不會用。老師應該把詞放在上、下文的句子里教,這樣不但容易記,而且記住以后也會用。
教學中要重視第一次感知。感知印象是否深刻,關鍵在于學生在感知過程中是否處于積極思維狀態。在學習過程中,多種感官的協同活動,是提高識記效果的一個重要手段。老師在教新詞、句子或課文時使用實物和圖片,使學生邊看實物或圖片,邊聽老師說這個詞和句子,邊想詞義,詞的拼寫形式或句義,邊說或邊寫這些詞。這樣眼看、耳聽、腦想、口說、手寫,幾種動作有機配合、協調活動,就能大大提高識記效果。結合新詞復習舊詞、結合新句型復習舊句型、結合新內容復習舊內容等都是常用的一些教法。
總之,備課是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并非輕而易舉的事情,備一節好課更難。然而,只要我們認真學習新大綱,鉆研教材,了解學生,掌握教法,一定能備出一節很好的優質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