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校
【摘要】《法國中尉的女人》是英國作家約翰·福爾斯的代表作之一。小說中,約翰·福爾斯通過多角度切換、時空交錯以及不確定性結局等方式進行了創作,顛覆了傳統小說的敘事風格,是最具有代表性的現實主義小說。本文通過分析福爾斯《法國中尉的女人》的敘事風格,揭示了后現代主義元小說的特征和敘事策略,同時也充分體現了后現代主義元小說的地位。
【關鍵詞】約翰·福爾斯 《法國中尉的女人》 敘事風格 后現代主義元小說
【Abstract】The French Lieutenants Woman is one of the representative works of British John Fowles. In this novel,he subverted the traditional narrative style of the novel in the form of switching angles,cosmic synchronization and uncertainty about ending. It is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work of realism. The text reveals the features and narrative strategies by analyzing the narrative styles of The French Lieutenants Woman,which fully embodies the status of Postmodernism metafiction.
【Key words】John Fowles; The French Lieutenants Woman ; Narrative styles; Postmodernism metafiction
一、多角度切換
在文學作品的創作中,人稱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人稱也是小說敘事風格的重要特征,人稱表明了敘事的身份和故事中的話語權。在傳統的現實主義小說中,小說家為了使小說虛構的故事情節看起來更像現實世界的真實反映,他們通常在小說人稱敘事上從始至終都采用同一人稱,這樣有利于小說的完整性和權威性。然而在《法國中尉的女人》這部小說中,福爾斯大膽地突破了傳統小說中關于人稱唯一的這一原則,設計敘事者、故事的主人公、作者本身三種角度的敘事,通過多位一體的敘事風格,將人稱和故事情節的發展進行切換,同時根據小說的發展需要不斷調節敘事角度和敘事距離,徹底顛覆了傳統的權威式的敘事風格。
《法國中尉的女人》中多角度切換的敘事風格體現在“你”、“我”、“他”、“我們”等敘事人稱的混用。在這部文學作品中,采用了第三人稱的敘事方式,這是對維多利亞時代的小說的敘述方式的一種模仿,但是在文中同樣也出現了“我”這個角色,比如:在作品中,女主人公薩拉受到蒲爾尼太太的責罵,本來一直都是以第三人稱進行敘述的故事情節,作者突然又加入一段第一人稱的敘述方式,說:“我不會讓她站在窗緣上,也不會讓她晃著身子,然后含淚倒在房內的破地板上。”這樣描繪的作用在于對敘事的虛構性進行體現,因為在情節的發展過程中往往會加入一些自己的創作的想法,使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可以覺得這些人物形象以及故事情節都來自于作者的頭腦之外。
此外,在描寫查爾斯的內心活動時,作者又以一種旁觀者的身份出現,并且又使用了第一人稱,說道:“我不能再裝下去了,那個男子就是我。”這其實是一種全知全能的敘事模式,使得作者和作者所虛構出來的人物可以處于一種平等的關系,對傳統文本描述進行了顛覆。小說中還通過第二人稱“你”發表了大量的評論和真誠自然的議論,同時用“我們”形成與讀者進行心靈互動的對話和思想溝通。不同的敘事視角形成不同的視角觀點和不同的敘述張力,使作者能夠擺脫傳統小說敘事中的單一敘事角度的人稱的束縛,使人物從敘述權威中走出來,能夠擁有能多的話語權能夠形成更豐富的觀點,并通過人稱不斷變化形成不同的價值取向,從而使小說的主體更加多維更加立體。福爾斯巧妙地放逐了傳統歷史小說中恒定不變的敘事主體,在拆解小說家話語權威的同時,又賦予了前者虛構和想象的合法權利和自由。
二、時空交錯
小說敘事經歷了各個時代的發展變化走入了現代,傳統小說多是采用線性敘事方式,即以人與事的時間經歷為序展開敘事,其間遵循著發生、發展、結束的敘事原則,敘事主要側重于敘事內容,致力于講述一個好的完整的故事。隨著社會的變遷,敘事作為一門藝術得到了豐富和發展,尤其是在西方敘事理論的影響下,作家對不同的敘事方式做了嘗試,首當其沖的小說家就是福爾斯,他在繼承傳統敘事風格的基礎上,開創了時空交錯的敘事風格。
通常在傳統小說中敘事話語通常使用單維的閉合時空結構,通過自然延伸構建時空。然而,《法國中尉的女人》在藝術時空結構的處理上采用了時空交錯的敘事風格。小說中的女主人公莎拉作為19世紀語境下的人物,他的思想和敘事風格都符合當時的歷史狀況,而奇妙的是,小說中19世紀的真實人物與小說虛構的人物在當時的語境下頻繁出現20世紀的人物,思想和物品,這使得小說的敘事結構呈現出多樣化的變化,突破了傳統小說敘事的結構和特征。因此,我們創造出了時空交錯的敘事風格。
福爾斯小說中時空交錯的敘事風格通常開始讓讀者以為是傳統的歷史小說,當讀者進入故事情節后,作者突然用敘述者的身份提醒讀者,敘述者是當代人,他有當代人的思想。物品也是當代人所熟知的。小說中體現這一敘事風格有這樣一段話:“他那鄧德里雷式的連鬢已經大大地修短過了。一兩年前,英國最著名的男性時尚專家已經宣布這種長鬢有點土,因為它在外國人眼里顯得滑稽可笑。年輕女子的衣服顏色在今天看來可能過分夸張。”小說在開始介紹查爾斯和蒂娜時,都采用了19世紀的故事背景和時空環境,通過敘事者的敘述,讀者被入19世紀的故事情境中去了,顯然查爾斯和蒂娜都屬于19世紀的人物,然后敘述者突然話鋒轉變,文中提到“一兩年前,英國最著名的男性時尚專家已經宣布這種長鬢有點土,因為他在外國人眼里顯得滑稽可笑。”這句話顯然是現代人對舊代人的評價,然而這種突然的轉變并沒有讓讀者覺得唐突,相反,使故事中的層次不那么單一,這樣時空交錯讓讀者覺得不那樣枯燥乏味。
三、不確定性
《法國中尉的女人》敘事風格中最讓人稱贊的莫過于小說開放式的結局。福爾斯沒有按照傳統小說的創作方式給小說安排一個固定的結尾,而是為小說安排了三個迥然不同的,耐人尋味的結尾,使小說的結局呈現多元開放性的特點。
第一個結局出現在第44章,查爾斯沒有去旅館與莎拉約會,而是乘火車回到了萊姆鎮與未婚妻蒂娜成婚,有了7個兒女并在商界馳騁。這種大團圓式的喜劇結局屬于典型的維多利亞小說的敘述方式,他服從道德理性,但并不是作者的真實意圖。在第45章,小說也證實了這一點:“你在前面讀到的最后幾頁并非真實發生過的事情,而是他從倫敦前往埃克塞特途中幾個小時里想象可能發生的情景。”
第二個結局是查爾斯受到只寫有地址的信后,按照地址找到了莎拉,當查爾斯看到莎拉流淚時,他的理智崩潰了,他與莎拉發生了性關系,事后他發現莎拉竟是處女,他不知為何莎拉欺騙他,只能滿懷心事的走了。查爾斯在懺悔后決定與歐內斯蒂娜解除婚約并回旅館找莎拉,可是莎拉已經離開了。經過兩年的苦尋,他終于找到了莎拉,他發現莎拉以為他生下一女,兩人有請人終成眷屬,自此一家三口大團圓結局。這個大團圓結局符合一部分讀者的欣賞水準,但是讀者細細想來這一結局又不符合“給予人物自由”創作理念,莎拉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她是否還愿意與查爾斯在一起,很顯然這個結局并沒有考慮到莎拉個人的意愿。
第三個結局是查爾斯與莎拉相逢,但是莎拉已經不是從前的“莎拉”了。她能表達自己的思想,她有表達自己的思想,他有了自己的生活觀,她有追求獨立和自由的權利,她不想成為男人的附屬品,于是拒絕了查爾斯,開啟了新的人生。這一結局與福爾斯小說創作的“自由”理論最為匹配,既給了查爾斯自由,又給了自己自由。
多重不確定性的結局打破了傳統作家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的“決定論”地位,把決定權留給了讀者,大大擴展了小說的想像空間,與傳統小說單維線性閉合式的小說空間結構不同,《法國中尉的女人》呈現多元化的敘述空間,這不僅在寫作上是一次全新的嘗試,而且也調動讀者的閱讀積極性,使讀者參與其中。
四、結語
《法國中尉的女人》是一部經典的后現代主義元小說。該小說幾乎擁有后現代主義小說全部的敘事技巧,包括多角度切換、時空交錯和不確定性等敘事風格。它顛覆了傳統小說的敘事風格,是具有代表性的現實小說也是開啟文學創作新時代的小說,呈現出了與眾不同的敘事風格。
參考文獻:
[1]約翰·福爾斯.陳安全譯.法國中尉的女人[M].上海譯文出版社.2003.
[2]王玨.從《法國中尉的女人》看約翰·福爾斯的后現代歷史觀.2008.
[3]馬宏敏,胡雯雯.后現代主義視閾下對《法國中尉的女人》的解讀.
[4]譚袆哲.福爾斯《法國中尉的女人》敘事風格解析.
[5]鄧幫華.《法國中尉的女人》的敘事策略再研究[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