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淑玲++黃秋梅++陳燕春
[摘要] 目的 分析糖尿病患者實施護理干預在控制糖尿病并發癥方面的作用。方法 隨機抽取該院接收的102例糖尿病患者,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對照組行常規護理,干預組行綜合性護理干預。 結果 干預組與對照組在經過護理后,在糖尿病并發癥發生率上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組與對照組在經過護理后,在總滿意率上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在控制糖尿斌并發癥過程中實施綜合護理干預,能夠充分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能夠在臨床中加強對綜合護理干預的應用。
[關鍵詞] 糖尿病;護理干預;并發癥
[中圖分類號] R47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7)02(b)-0133-02
在經濟快速發展,醫學技術不斷更新和進步的基礎上,人們逐漸提升對糖尿病臨床護理的要求。在此新的形勢下,不少醫療機構和學者為了有效控制糖尿病的并發癥,均展開了對糖尿病臨床護理方法的研究[1-2]。經過多項臨床實踐證明,綜合護理干預能夠充分實現對糖尿病并發癥的控制,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為此,該研究選取了102例糖尿病患者進行研究,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期間,該院接收的102例糖尿病患者,將其作為該次研究的對象,通過該院倫理委員組織、患者和家屬的同意,由臨床護理人員根據患者所采用的護理方法不同,將上述所有患者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干預組中患者為51例,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1例,年齡為50~90歲,平均年齡為(71.36±9.14)歲;對照組中患者為51例,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20例,年齡為51~89歲,平均年齡為(70.91±9.56)歲。納入及排除標準:①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②排除患有肝腎功能不全的患者;③排除相關藥物過敏患者。經過對干預組和對照組的分析,其在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上的對比,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行常規護理 ①實施入院資料護理,明確患者入院時的基本信息,包括患者的性別、年齡、糖尿病病史以及病情嚴重情況,以便能夠為患者提供有針對性的護理[3]。②對患者實施生命體征護理,觀察患者的血壓、脈搏等情況,并對相應的生命指標加以記錄,保持患者生命體征的穩定。③對患者實施環境護理,護理人員要定期早晚2次對病房加以消毒,保證室內環境的清潔。此外,護理人員也要及時更換患者的被褥,保持被褥的衛生。
1.2.2 干預組行綜合性護理干預 ①健康知識教育護理。護理人員要向患者及家屬講述糖尿病相關內容,包括糖尿病的病發機制、影響因素等,使患者和家屬從根本上認識糖尿病,明確糖尿病的相關發病機制;護理人員要根據患者對疾病的掌握情況,向其發放宣傳手冊,使其能夠獨立實現對糖尿病的學習,提升其對糖尿病疾病的認知能力,最終提高對抗疾病的信心[4]。②健康心理護理。加強與患者的溝通,提升與患者的交往能力,通過有針對性的對話明確患者的心理健康情況,并針對情緒不一的患者實施具體的心理護理。對于焦慮情緒較為嚴重的患者,護理人員應在掌握患者喜好的基礎上,為其播放柔和優美的音樂,放松患者的心情。對于抑郁情緒較為嚴重的患者,護理人員應指導患者參與其喜愛的活動,通過與病友之間的交流,逐漸消除其不良心理情緒[5]。③用藥指導護理。根據患者血糖的高低情況,向患者闡述與糖尿病治療藥物相關的知識和內容,對患者展開藥物指導,使患者明確具體的用藥時間、次數和不良反應等,使患者有一定的心理準備;此外,護理人員也要指導患者在飯前注射胰島素,使患者能夠掌握具體注射的位置。④對患者實施健康飲食和運動護理。在健康飲食指導過程中,護理人員要告知患者盡量少服用含鹽量高的食物,并嚴格控制飲食,堅持少食多餐的原則,并多食用蔬菜和豆制品等食物,為患者制定科學合理的飲食表。在運動指導護理中,護理人員要向患者講述定期運動的好處,并叮囑患者在運動前要服用食物,以散步和慢走為主要的運動方式,若出現低血糖而頭暈的現象,應及時停止運動。⑤對患者實施并發癥預防護理。護理人員要根據患者的實際身體情況為預防依據,耐心向患者講述糖尿病可能引發的并發癥,使患者掌握并發癥的類型和危害,并指導患者有效預防并發癥[6]。通過上述相關指導,使患者能夠積極配合護理人員的工作。
1.3 療效判定
根據國際臨床護理評判方法,制定護理效果判定標準:①十分滿意(80~100分):無并發癥,患者心情舒暢;②滿意(60~79分):并發癥較少,患者心情改善;③不滿意(60分以下):并發癥增多并加重,患者心情較差。總滿意=(①+②)/(①+②+③)×100%。
1.4 統計學處理
該次研究當中的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 17.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以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比較兩組護理后糖尿病并發癥發生率
干預組進過護理后,神經病變發生率為1.96%,并發癥總發生率為1.96%;對照組經過護理后,神經病變發生率為5.88%,并發癥總發生率為11.76%。干預組與對照組在經過護理后,在糖尿病并發癥發生率上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后總滿意度情況
干預組護理后,十分滿意率為86.27%,總滿意率為98.04%;對照組護理后,十分滿意率為82.35%,總滿意率為88.24%。干預組與對照組在經過護理后,在總滿意率上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糖尿病是臨床中常見的內科疾病,其病發影響因素較多,尤其在人們生活方式日益轉變的現代社會中,病發率逐年提升[7]。就現階段臨床對于糖尿病的護理方法而言,通常采用的是臨床常規護理方法,受諸多因素的影響,該護理方法取得的護理效果相對較差。而在醫學技術不斷進步的新形勢下,綜合護理干預逐漸被廣泛應用到臨床中,并取得一定效果。該研究為進一步明確綜合護理干預對糖尿病的護理效果,展開對糖尿病患者的研究。結果顯示,干預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同時,干預組護理總滿意率明顯高于對照組護理總滿意率。由此能夠看出,干預組護理方法明顯優于對照組。對照組在實施護理時,采用的是醫院普遍常規護理,缺乏一定的專業性和針對性。干預組在實施護理時,則是護理人員充分發揮其自身主觀能動性,根據患者糖尿病的輕重情況,向患者講述與疾病的相關的知識,針對患者的心理情況對患者實施心理指導,根據患者的血糖情況對患者實施飲食指導等,能夠使患者在接受護理過程中,了解更多關于糖尿病及并發癥相關內容知識,在護理中逐漸放松自身的心情,消除不良心理情緒[8]。患者在經過綜合性護理干預后,能夠在健康知識和心理護理的基礎上,對糖尿病有比較明確的認識,提升其對抗疾病的信心,在明確糖尿病并發癥類型和危害的前提下,積極配合護理人員的工作,從而極大程度上降低了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通過上述具有針對性的護理措施,能夠為患者生活質量的改善奠定堅實的基礎。與對照組的常規護理方法相比,干預組的綜合護理干預的護理范圍更廣泛、護理內容更全面,能夠使患者取得一定的護理效果。
綜上所述,在控制糖尿斌并發癥過程中實施綜合護理干預,能夠充分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能夠在臨床中加強對綜合護理干預的應用。
[參考文獻]
[1] 于冬艷.探討糖尿病患者的護理干預措施[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5,4(10):105-106.
[2] 張彥霞,石在紅.護理干預在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及預防并發癥中的作用[J].中國實用醫藥,2015,3(18):245-246.
[3] 沈潔.護理干預在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及預防并發癥中的作用[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5,5(19):248-250.
[4] 王爽.護理干預在伴糖尿病的冠脈搭橋患者圍手術期護理中的作用[J].繼續醫學教育,2015,1(8):105-107.
[5] 高永玲.護理干預在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及預防并發癥中的作用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5,2(99):260-261.
[6] 黃家容,趙鳳英.2型糖尿病患者實施社區護理干預對血糖水平控制作用[J].內蒙古中醫藥,2016,9(4):2.
[7] 朱麗平.護理干預在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及預防并發癥中的作用[J].中國實用醫藥,2014,2(9):236-237.
[8] 楊景娜.護理干預在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及預防并發癥中的作用[J].基層醫學論壇,2014,3(18):2388-2389.
(收稿日期:2016-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