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麗芝


摘 要:通過對研究的歸納,得出以下研究內容與成果: 唐縣耕地國家自然質量等別分為7-14等,其中8等地面積最多,14等地面積最少。唐縣耕地國家利用等別分為9-14等,其中11等地面積最多,14等地面積最少。唐縣耕地國家經濟等別分為11-13等,其中11等地面積最多,12等地面積最少。
關鍵詞:耕地;質量評價;唐縣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7.11.227
1 唐縣土地利用現狀與指定作物光溫生產潛力指數
本次耕地調查評價工作,共查出耕地面積1456.41公頃,其中土地面積32657.59公頃。其中水田面積602公頃,水澆地面積18128公頃,旱地面積13927公頃。耕地主要分布在王京鎮、北店頭鄉、長古城鎮、高昌鎮、白合鎮。
作物的光溫生產潛力指數在我們取值時,有灌溉條件區域的選取光溫生產潛力指數,無灌溉條件區域的選取氣候生產潛力指數。根據《唐縣農用地分等技術報告》和《農用地分等規程》中查取資料,獲取到唐縣土地整理項目的各個指定作物的光溫生產潛力指數以及氣候生產潛力指數。
2 指定作物產量比系數與評價因子的選取
產量比系數是指以國家指定作物為基礎,按照評價區當地的各種作物單位面積實際產量與基準作物實際產量之比。其計算公式為:
某區域內指定作物的產量比=基準作物單產/指定作物單產
結合保定唐縣指定作物最高產量、平均產量的實際情況,確定各指定作物產量比系數為:冬小麥 1.00,夏玉米 0.73。
根據現有資料情況和保定市唐縣的耕地現狀特點,建立耕地質量評價的因子體系。主要選取耕地質量評價的評價因素主要包括土壤養分狀況、土層厚度、灌溉保證程度、、排水保證程度、道路密度、田塊平整度、田塊規格、單位產出等相對穩定的因素。
有機質是主要存在于表土層的含碳有機化合物,有機質是土壤的化學性質之一,是各種作物所需要養分的主要來源。土地評價可通過土地平整、農田水利工程來影響土壤中的有機質含量,根據土壤中有機質含量對其進行等級量化。
整理前,土層的厚度分布十分不均勻,差異比較大,部分區域土層較簿,不太利于作物生長。整理后,經過深耕深松然后進行土地平整、覆土等工程后,可以有效使土層厚度發生變化。
灌溉條件經過水資源平衡分析,結合研究區的實際情況,并在征求當地專家意見的基礎上,研究區內灌溉水源選擇地下水作為灌溉水源。
3 評價區自然質量等的確定與評價區耕地利用等的確定
(1)計算耕地自然等指數:
Rj=αtj×CLj×βj
Rj為整治耕地第 j 種指定作物的自然等指數;
αtj為第 j 種作物的光溫(氣候)生產潛力指數;
βj為第 j 種作物的產量比系數;
(2)耕地自然質量指數由下式定義:
式中:Ri為第i個評價單元的自然質量等指數;
Rij為第i個評價單元第j個指定作物各評價單元的自然質量等指數;
耕地利用等指數是按照標準的耕地制度所確定的指定作物,在農用地的自然質量條件和所在土地利用分區的平均利用條件,最終所獲得的按產量比系數折算成的基準作物產量指數,利用等指數法可以通過該公式進行計算:
4 耕地質量評價測算結果分析
唐縣2014年度耕地國家經濟等別分為11等、12等、13等,其中11等地面積最多,為13421.64公頃,除倒馬關鄉、迷城鄉、北店頭鄉、大洋鄉、羅莊鄉、雹水鄉沒有分布外,其他各鄉鎮均有分布,長古城鎮面積最多,為2827.40公頃,川里鎮面積最少,為7.02公頃;12等地面積最少,為9102.83公頃,除長古城鎮、王京鎮沒有分布外,其他各鄉鎮均有分布; 13等地面積為10133.12公頃,除仁厚鎮、都亭鄉、長古城鎮、王京鎮沒有分布外,其他各鄉鎮均有分布,北店頭鄉面積最多,為2824.60公頃,南店頭鄉面積最少,為9.66公頃。
5 結論
本研究以保定市唐縣為研究對象,在廣泛收集和分析研究區的數據資料的基礎上,采用層次分析法(AHP法)和特爾菲法建立了耕地評價指標體系。通過對研究的歸納,得出以下研究內容與成果:
唐縣耕地國家自然質量等別分為7-14等,其中8等地面積最多,為25111.09公頃,14等地面積最少,為20.75公頃。唐縣耕地國家利用等別分為9- 14等,其中11等地面積最多,為13729.77公頃;14等地面積最少,為125.48公頃。唐縣耕地國家經濟等別分為11-13等,其中11等地面積最多,為13421.64公頃;12等地面積最少,為9102.83公頃; 13等地面積為10133.12公頃。
參考文獻:
[1]陶曉明.我國耕地質量評價研究評述與思考[J].農業經濟與科技,201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