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新社6月12日文章,原題:中國的霧霾對旅游者意味著什么? 中國有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自然景觀,是最受德國人歡迎的旅游目的地之一。但不少游客擔心霧霾對健康的影響。尤其是北京等顆粒物污染較強的大城市。在媒體和社交網站上呈現出幽靈般的霧霾圖像對中國旅游業不是一個很好的廣告。
盡管如此,多年來,德國人到中國旅行的數字卻相對穩定。根據中國旅游部門的數據,過去一年,共有62.7萬德國人到中國旅行。單從這點上看,霧霾是否影響中國旅游并不能確定。旅游專家認為,中國霧霾常被媒體報道,會打擊中國旅游的吸引力。像旅游運營商“德途”,盡管在前幾年辦理赴中國旅游的人數有所下降,但現在又出現“中國熱”。另一家公司則表示,業務沒有受到影響,但人們經常會問起霧霾問題。
在專家和旅行業者看來,這些詢問是可以理解的,畢竟霧霾是有害的。“霧霾中的顆粒非常小,會破壞人體的保護機制。”烏爾姆醫學專家巴爾佐克解釋道,人體受到影響后,最初的癥狀可能是咳嗽,然后會出現呼吸困難等問題。“口罩幾乎毫無意義。”巴爾佐克指出,只有真正的精細防塵口罩可以擋住小顆粒。他建議游客,如果在旅行中遇到霧霾天氣就不要走出房屋,避免參加戶外活動。
所以,最好取消去北京的旅行?旅行醫學專家可并不這么建議。他認為,霧霾對于短期旅行的風險是可控的。而且,旅游的季節因素也有助于降低風險。中國的霧霾在冬季尤為強烈,因為那時煤爐加熱產生顆粒。但中國的冬天較為寒冷,作為旅游目的地還尚未普及。大多數國際游客都是在春季和秋季去中國。同時,游客們通常會計劃在中國待二至四星期。他們大多會計劃在城市與自然環境中穿行,而這也有助于避免霧霾。
事實上,中國也已認識到霧霾問題。中國政府為防止空氣污染,已經制定了各種改進措施。特別是高硫煤已被取締。中國的主要港口地區還建立了“保護區”,降低貨船的排污量。與此同時,中國政府也正大力促進旅游業。到2020年,中國將投資約2710億歐元,包括建設更多的自行車道,以及更環保的基礎設施等,隨著空氣和各項設施的改善,相信“中國熱”將會一直繼續下去。▲
(作者朱利安·希爾格爾斯,青木譯)
環球時報2017-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