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萌 白云怡



去過菲律賓 的人,可能都會對當地破舊的道路留下印象。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上臺之后,基礎設施建設成為“杜特爾特經濟學”重頭戲,大批項目等待投資興建,很多人認為菲律賓就此進入“基礎設施建設的黃金時代”。為此,菲律賓也不遺余力吸引中國企業參與建設。投資菲律賓基建項目有哪些風險?如此多的機會,中企怎樣抓住?《環球時報》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采訪。
全菲律賓都有待建基建項目
菲律賓首都馬尼拉是一個貧富分化非常嚴重的區域:商業中心馬卡蒂區和旅游目的地帕賽市高樓林立、道路寬闊,但諸如馬尼拉老城區等大部分區域,卻仍然飽受基礎設施“老、破、小”之苦。《環球時報》記者近日赴菲律賓采訪時看到,老城區的道路往往十分狹窄,而且路面經常坑坑洼洼凹凸不平,有時路邊甚至還能看到不平整的土塊和雜草。而在道路兩側,破舊的房屋,凌亂的電線,隨意堆積的垃圾,更是時不時會映入眼簾。
在這樣的環境下,可想而知交通也自然也好不到哪里去。記者在馬尼拉的幾天,堵車基本是家常便飯。一個出租車司機告訴記者,當地不少人每天用于通勤的時間就要差不多4小時,一天下來真的是筋疲力盡。
除馬尼拉、宿務以及其他幾大城市外,菲律賓很多地區都實行嚴格的限電措施。在菲律賓北部投資風力和太陽能發電項目的青島恒順眾昇集團董事長盧民告訴《環球時報》記者,菲律賓是群島國家,建設覆蓋全國的電網難度較大,目前除首都馬尼拉所在的呂宋島有比較完善的電力網架外,其余的各島都是孤網運行。
菲律賓S&P建筑科技發展公司總裁張紅波也向記者證實,菲律賓在基建方面缺口很大,公路、橋梁、港口、機場等基礎設施大多比較老舊,全菲律賓都有“杜特爾特經濟學”框架下的基建項目。按照杜特爾特本人的想法,主要基建項目要向棉蘭老島傾斜,因為那里是他的家鄉。
想賺錢,不容易
在這種國情下,菲律賓對基建比較重視,開的綠燈也比較多,所以外資在基建項目上的推進相對要容易一些。據介紹,菲律賓目前設有投資署機構,有意投資的企業可到投資署注冊,投資署會就如何投資、如何操作等問題給出相應的指引。
“但一些因素制約了菲律賓的基礎設施建設,主要是該國項目審批過程非常長。”張紅波告訴記者,在菲律賓,大項目需要國會通過,而不是總統通過或者某些部門審批后就能實施,整套程序非常冗長,很多項目都因審批過程太久而進行不下去。這一問題也成為過去30年,菲律賓基礎設施建設稀缺的主要原因。張紅波說,去年有很多中國公司到菲律賓進行考察,但今年數量有所下降,冗長的審批手續導致中資熱情冷卻。
此外,張紅波認為,菲律賓真正缺乏的是可行性研究。在菲律賓做基建,公路和鐵路等大部分項目都不賺錢,投資很難收回。很多項目都不成熟,只有名字,沒有實質內容。實際上,菲律賓基建很多項目還沒有真正開展,現在已經在招標的項目,都是前總統阿基諾和阿羅約時期遺留下來的,這些項目數量較少,很多也未必能夠實行,可行性研究也已不完全適用新的變化。
另一位在菲中資企業工作多年的老員工王先生也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目前還沒有實實在在成功的項目,他所在的中資企業在菲也曾跟蹤過電站、供水等基建項目,但都沒有推動成功,原因有很多,例如當地政府不支持某類型的項目,或者出于環保原因以及少數民族的反對等。
多重風險要考慮
多名中資企業,將政治風險列為在菲律賓投資要面臨的首要風險。王先生告訴《環球時報》記者,菲律賓政府政策不是很連貫,這屆政府支持的事,下屆政府就有可能完全推翻,所以參與政府項目要非常注意這類風險。
另外就是勞工風險。菲律賓限制勞工進口,除非是本國不能滿足要求的工種才會允許勞務輸入。王先生表示,菲律賓本地不缺勞工,但是由于氣候、文化等原因,菲律賓人工作效率要比中國人低不少。此外,菲律賓勞動法和工會很強,菲律賓工人有一點小事就會跑去工會告企業,引起一些勞務糾紛。
至于在菲律賓投資的困難與疑慮,盧民與王先生都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菲律賓對外國投資法律政策限制比較嚴,一些領域外資禁入,還有一些領域設置股權比例限制等,這阻礙了外國企業在這些領域開展深入合作。此外,外資在菲律賓稅種多、稅率高、稅負較重、稅務審計周期長等等,也需要提前做好準備。
不少人對中國有好感
“我們所接觸的菲律賓政府官員、議會議員和企業家都期待和歡迎與中國合作,尤其歡迎中國投資菲律賓的能源類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盧民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這是主流的聲音。當然不可否認,菲律賓也存在一部分人不愿意與中國走得太近。
目前,很多國家對投資菲律賓的基礎設施有興趣。王先生介紹說,目前在菲律賓做基建的外國承包商,除中國外,以日本和韓國居多。早年間中國曾有些便宜、質量差的設備進入到菲律賓,給菲律賓人留下了不好的印象,這些印象很難改變,所以一般來說,大財團都愿意用歐美、日本等國家的較貴設備,中國則需要花一點時間給他們信心,讓他們相信中國設備也很好。
至于如何跟菲律賓人打交道,王先生認為,和菲律賓官方打交道不是很難,禮節性的拜訪門檻并不是很高,大家通過一些切入點,一些關系介紹,還是比較容易溝通的。而菲律賓人的誠信要從兩方面看,王先生表示,從政府項目上看,菲律賓的主權評級還是可信的,還款也是有保證的。私人方面則良莠不齊,一些大財團做生意非常規矩,誠信度很高,但也會有企業出現騙子。
談及中國人比較關心的菲律賓“反華情緒”和“安全問題”,張紅波稱,華人在菲律賓社會地位不錯,當地人總體比較謙和,即便有反華情緒,也只是個案,對中國持好感的人不少。“很多菲律賓人在華人企業打工,他們沒理由反自己的老板,否則飯碗都丟了”。▲
環球時報2017-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