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少武
【摘要】由于我國的教育模式具有歷史性,過去的教育方式重點強調的是文化知識的積累,往往忽視了學生的各個方面素質的發展。本文結合現階段我國教育的基本問題,以及課堂教學經驗,論述了從美術教學當中加強學生的素質教育,實現文化教育與素質教育并重,充分發揮美術教學的作用,促進學生整體能力的提高。
【關鍵詞】文化教育 素質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0-0019-01
1993年2月13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在總結廣大教育工作者改革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制定發布的《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以下簡稱《綱要》)中指出:“中小學要從‘應試教育轉向全面提高國民素質的軌道,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學、勞動技能和身體心理素質,促進學生生動活潑地發展,辦出各自的特色。”素質教育就是要使學生在德、智、體、美、勞等方面都能夠得到發展,而不是只重視文化素質的加強,學生的全面發展才是教育的目的。美術教育是其中關于美德的一方面內容,通過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和審美情趣,培養學生發現美的能力。
一、現階段我國教育的問題
(一)素質教育發展不完善
過去的科舉制,選取人才的標準就是四書五經,這種歷史發展原因,造成了我國的教育方式長期屬于應試教育。由于我國的素質教育起步時間比較晚,還處于初步的探索和研發階段,在前期都是借鑒國外的素質教育經驗,所以在體系的建立或者是落實的情況上看,還存在許多的問題。我國的人口基數龐大,社會競爭壓力也比較大,所以學校和家長,一般都會將教育的重點放在文化教育上,主要就是讓學生學習文化課程,忽視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教師隊伍建設不足
我國的中小學教師在素質教育方面有一個普遍的問題,就是人才缺乏,師資隊伍力量嚴重不足。由于學校對于文化教育的重視程度遠高于素質教育,所以學校在進行教師人才的挑選時,可能會加強文化教育教師的隊伍,而忽視了素質教育教師的選拔,例如素質教育教師名額較少,或者是不重視專業素質。接受過美術教育的高等人才不愿意投身到這種不重視自身的隊伍當中,造成學校內素質教育教師隊伍建設不足的問題。
(三)學校的重視程度不夠
學校的重視程度直接決定素質教育的發展,如果學校有足夠的重視,就可以為素質教育的發展提供良好的基礎。雖然教育部一直在呼吁素質教育,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但由于現代的壓力,普遍的情況當中學校還是選擇重視文化教育,忽略了學生的其他素質的發展。
二、實現文化教育與素質教育并重的方法
(一)提高教師隊伍的素質
“師者,人之模范也。”作為教師,應當是學生學習的基本范本,所以在教師的選擇上,必須同時重視專業知識和思想素養。專業的知識,可以給學生提供良好的教育,讓學生接觸到專業的教育,提高基本的知識素養;思想素養也是選拔教師的一個重要條件,初中階段的學生具有叛逆期的特點,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肯定會遇到一些問題,在解決問題時,需要足夠的耐心和細心,還要有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將教育事業作為自己的終身事業。美術教師的隊伍建設應該以加強素質教育為主,先對教師進行培訓工作,鼓勵、支持美術教師發展素質教育,提高學生的欣賞水平,促進思維的發散。
(二)加強對素質教育的重視程度
加強對素質教育的重視程度主要是通過三個方面:一是學校和家長,這是決定素質教育的發展力量,只有學校和家長的配合,才能實現素質教育的全面發展;二是教師自身,素質教育的教師就應該從思想上提高對素質教育的重視,不能將自己的課程看作是可有可無的課程,而應該積極地參與到教學活動當中;三是學生,學生是教育的主體,學生通過素質教育能夠促進自身的全面發展,培養學生的其他方面的才能,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挖掘不同學生的潛能。
(三)創新教學模式
加強素質教育不僅是學校的事情,作為教師,還應當改善過去的教學模式,創新發展,以新手段來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一方面,改變過去的教學模式,通過使用新媒體的手段,利用高新科技來讓學生感受到美術的不同魅力,這樣可以讓學生有基礎的思路,使學生產生學習的興趣。另一方面,對學生進行分組,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學習,鼓勵學生思考,交流彼此的看法,在相互學習中有所提高。
三、小結
綜上所述,文化教育與素質教育占據同等教育地位,我們只有將兩種教育并重,才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作為教師,應當發揮自身的力量,提高素質教育的重視程度,引導學生積極、健康地成長。
參考文獻:
[1]戴桂玲.當前中小學素質教育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措施[J]. 考試周刊.2008
[2]王青松.對初中美術素質教育的探索[J].南北橋.2017
[3]田智軍.淺談初中美術在素質教育中發揮的作用[J].美與時代:城市.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