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斌
(桐城市能源辦,安徽 安慶 231400)
根據省財政廳、省環保廳、省農委關于<<安徽省農作物秸稈禁燒獎補辦法>>的通知(財建[2014]584號)和<<桐城市農作物秸稈禁燒及綜合利用工作的通知>>(桐辦發[2015]50號)文件精神,結合桐城市實際,就2015年秸稈綜合利用工作和2016年秸稈利用開展情況匯報如下:
一、2015年度秸稈綜合利用工作情況匯報
2015年全市共有七家企業申報了秸稈綜合利用,全年共利用農作物秸稈72335.64噸,兌現獎補資金256.52萬圓。具體做法:一是年初企業申報,能源辦到企業實地考察,對符合省、市文件要求的市能源辦與實施企業鑒定秸稈綜合利用合同,同時企業上報基本材料和秸稈利用量的承諾函;二是在秸稈收購期內,市能源辦與財政、農委督查人員不定期到各企業檢查臺帳、現場核實秸稈收購量與上報的秸稈收購量是否存在差異,嚴格按照財務要求,規范企業必須具備收購合同、具有收購臺帳同時收購資金必須轉帳不得以現金支付,便于核查、核實;三是根據<<桐城市政府辦公室關于進一步做好全市農作物秸稈焚燒及綜合利用工作的通知>>精神,按照<<2015年桐城市農作物秸稈焚燒及綜合利用獎補資金使用辦法>>要求,經申報、審查、審核,于4月15日-4月22日對全市七家企業2015 秸稈綜合利用的數量在桐城市政府網進行了公示,公示期7天,對無異議的六家企業于5月底兌現了秸稈綜合利用全年獎補資金。只有凱迪電廠在秸稈利用數量上有人質疑,能源辦及時向市政府分管領導、市秸稈焚燒及綜合利用領導小組和市財政局分工領導進行了反映,與凱迪電廠溝通,一致同意第三方審計。對市政府預拔收購款的桐城市凱迪綠色能源開發有限公司,市能源辦按照企業與市政府鑒定的協議,實行獨立核算. 通過財務審計,2015年凱迪綠色能源開發公司共收購了農作物秸稈71277.53噸,從外地收購40541.89元,本市收購秸稈30735.64噸,亨受秸稈利用政策補助金為152.41萬元,但未完成十萬噸收購任務,承擔失信懲戒15.75萬元,凱迪綠色能源有限公司實際補助款為136.66萬元。由于2015年12月凱迪公司申請政府預拔資金用于秸稈收貯款的支付,能源辦根據其與政府鑒定的協議和每月核查的收購量從共管帳戶315萬元中預撥了150萬元,預拔款余額165萬元轉到市財政,兩比凱迪電廠還結余13.34萬元轉為2016年秸稈補助款。
2015年我市農作物秸稈有綜合利用上:一是類型較多,除秸稈粉碎切碎還田外,企業利用主要體現在秸稈發電(凱迪)、秸稈飼料化(回春農牧)、肥料化(咯呵呵公司)、基料化(綠福科技公司)、原料化(志祥草繩)及固化成型燃料化(香楊材業);二是綜合利用數量不大(不含未上報的),全年利用量72335.64噸;三是存在問題:1、秸稈利用上品種單一,主要是水稻秸稈,其它如油菜、小麥秸稈面積不大且分散,很難收集;2、秸稈機械收割留樁沒有統一標準,打捆機械還未全覆蓋;3、因稻草所占體積較大,隨距離增加運輸費增加,增加了企業收購成本;4、秸稈收購期較集中,收貯時間短,還要考慮天氣因素,秸稈利用大戶及時兌現秸稈貨款、收購資本金周轉很難保證,建議政府在政策充許條件下,能否借用獎補資金或設立專項貸款作為企業大戶收購周轉金,年終多退少補,鼓勵企業及時多收、搶收,以達到企業創收、農民增收并能解決秸稈焚燒造成的環境污染。
二、2016年秸稈綜合利用開展情況
首先于2016年5月先后在市政府網站上發布<<關于申請2016年秸稈綜合利用獎補資金的公示>>和<<桐城市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獎補資金實施細則>>;同時通知到各鄉鎮分管農業的負責人,對有意愿申請的企業按秸稈綜合利用標準要求,摸底上報,最終統計有17家企業。我辦實地考察,排除了4家未達到要求的企業,最終與13家企業簽定了秸稈綜合利用并于10月份在市政府網上進行了公示;二是根據市政府及焚燒綜合利用小組的要求,2016年聘請了中星會計師事務所,對所參與的企業實時跟蹤統計檢查,確保秸稈綜合利用企業在數據上能夠真實有效,政府專項資金能夠落到實處。截止2016年11月15日全市13家企業上報秸稈利用總量105780噸,下一步審計部門進駐企業,逐一審計,并以實際結果在桐城政府網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