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濤
【摘要】長期以來地理不是高考考試科目導致地理學科不被大眾所重視,自從成為高考科目以來,開始得到學校和家長的重視。地理學科的教師組成由于歷史原因不夠完善,年齡較大和較青并存出現年齡的中間斷代現象,這給地理教學帶來不便。基于這種狀況文章分析了當前地理教學面臨的問題并分析了問題產生的原因,結合實際提出了可行的合理化建議。
【關鍵詞】地理教學 面臨的問題 對策
【中圖分類號】G633.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0-0177-02
引言
長期以來,高中地理教學面臨著教材的變革不夠合理,教師隊伍因為歷史的原因年齡結構不合理,地理的教與學常受高考的影響嚴重。因此,如何完善高中地理教材,改變教師隊伍不夠健全的狀況提高地理課考試成績,已成為每個初中地理老師的當務之急,也是每個高中學校教育教學中值得關注的問題。
1.地理教學面臨的問題
1.1新教材使師生難以把握
1.1.1地理課程結構變化很大,教師和學生一時很難適應
地理新教材分必修、選修模塊。必修3冊、選修7本。但就在這樣看似以學生為主體的新課改下,卻存在著種種問題:
(1)教材與初中脫節,初中生基礎較差,很難有能力學好高中課程。(2)部分知識不注重地理知識的整體性和系統性。增加了學生學習難度。
1.1.2新課程倡導的教學模式與當前高中教學模式矛盾
新課改要求教師徹底改變傳統的應試教學模式,真正做到課堂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但現實高中應試教育思想很嚴重。
1.2社會和學生對地理學科不夠重視
1.2.1對地理學科的價值認識不足
地理學科的教育價值未得到社會的廣泛認同,是制約我國地理教育發展與改革的突出問題。這一問題的長期存在,是導致我國地理教育地位偏低的重要原因。
1.2.2中學地理教學不受重視
在十分重視升學率的今天,中學教學隨著高考指揮棒轉。在安徽,地理不是中考科目,導致學校、學生等對地理課不重視。在高中階段地理作為高考科目,但是剛步入高中的學生還以初中的學習態度對待它,有些知識學生會感到難學,從而打擊他們學習興趣。
1.3教師隊伍的年齡結構與數量配置,教學資質不合理
現在高中地理教師隊伍里出現年齡結構失調現象,基本上是年齡教長者和剛出校門不久的教師相結合的現象,教師數量的配備達不到國家的要求。教育系統開設的培訓又過少,面對新課程改革教師面臨很大的挑戰。
2.問題產生原因
2.1教材改革不夠合理
2.1.1地理課程教材改革缺乏研究的積累和地理學家和一線教師的參與
2.1.2.不合理的課程設置使初中學生缺乏必要的地球科學教育
2.2高考制度對地理學科的安排直接影響大眾和學生的重視程度
高考的變革時刻牽動著社會,家長,老師和學生。當高考地理作為考試科目的時候人們開始普遍的關注了它的開設,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學生的學習情況。安徽省自從地理納入了高考科目以后大家開始關注了它的學習。
2.3歷史原因導致教師隊伍年齡結構存在差異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地理不作為考試的科目,導致大量的地理教師改行,地理課被其它學科的老師代替,導致沒有完整的教師隊伍。
3.建議與對策
3.1教材的改革應該有專家和一線教師的參與,教改才能真正達到預期的目標
地理教材的改革應該有一線教師的參與,教師是課程的教授者,應該吸納教師的建議。不應兩者產生矛盾。教材的設置還應根據全國大多數學校的配備設施來設,有些內容的設置在很多學校不能實現。
3.2扭轉大眾及學生對地理學科的態度,突出其學科的重要性
在地理學科中要重視綜合能力的培養,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需要,是課堂教學改革的方向,也是地理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決不是僅僅為了適應高考改革的“權宜之計”。
3.2.1中學地理教學在生產建設中有著重要作用
地理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學科,它在很多方面能為生產建設服務。例如:地理教學中各種交通路線分布和交通樞紐等知識,對學生將來參加交通運輸業生產實踐是有用處的,特別是地圖、地名知識等,對學生將來進行通訊、郵電、貿易等工作有很大幫助。
3.2.2地理知識在日常生活中有著重要的作用
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問題同樣與地理知識有關,重要城市、旅游景點的分布等知識都來源地理學科,而這些又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3.3抓好新老教師的過渡階段,適當的補充專業教師,加強新老教師的互幫互助共同推動地理教學的前進
新老教師的過渡階段,老教師面對退休,新教師面對成長。老教師雖然有教學的經驗但面對新課改,老教師的教育方法和知識更新已經跟不上時代要求,新教師雖然具有了電教方面的優勢但課堂教學經驗較少,知識體系不夠完整。應該加強新老教師的互助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