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國勛
【摘要】目的:探討心血管內科臨床見習教學過程中,PBL教學方法及LBL教學方法的應用價值。方法:選擇我院2014年09月~2015年5月見習生120名作為研究對象;所有實習生通過抽簽進行分組;A組:教學過程中選擇PBL教學法;B組:教學過程中選擇LBL教學法;比較兩組心血管內科考試成績和滿意度。結果:在心血管內科理論考試成績方面,A組優于B組,尤其是臨床應用題和綜合分析題(P<0.05);激發學習興趣、臨床能力提高滿意度方面,A組優于B組(P<0.05)。結論:在心血管內科臨床實習教學過程中,采用PBL教學法,較LBL教學法更能激發實習生的學習興趣和加深理論知識的理解,并提高心血管內科考試成績,從而顯著提高心血管內科教學質量。
【關鍵詞】PBL LBL 教學模式 心血管內科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0-0248-02
Lecture-Based Learning(LBL)教學法是以教師為主體,講課為中心,對學生進行準確、系統、全面規范的知識傳授,是長期以來一直采用的一種傳統的教育方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學法是首先由美國神經病學 Barrows 教授在加拿大的McMaster 大學醫學院于 1969年提出來的[1]以問題為導向,以學生為主體 ,在老師的組織下, 以小組討論的形式, 圍繞某一專題或病例的診治等問題進行討論的學習方法。近年來,在國內外的應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3]。內科學是一門知識面廣、實踐性強、邏輯思維緊密的學科,心血管內科學在其中更是關鍵而又難學的學科分支。要學好這門課程,需要有扎實的基礎知識、理論知識的深入理解、綜合分析能力以及臨床應用實踐。醫學生在進入臨床見習前已經完成了基礎課與專業課的理論學習。見習是將所學知識應用于臨床的關鍵環節。在這一時期的教學過程中,采用何種教學法能更好地提高教學質量仍值得探討。本研究對我院2014年09月~2015年5月見習生120名分別采用LBL和PBL教學法,比較兩者的教學效果,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4年09月~2015年5月見習生120名作為研究對象;所有實習生通過抽簽展開分組;A組(60例):男28例,女32例;實習生的年齡分布范圍為22歲~24歲,平均年齡為(23.29±0.49)歲;B組(60例):男29例,女31例;實習生的年齡分布范圍為22歲~25歲,平均年齡為(23.52±0.62)歲;兩組見習生的性別、年齡、受教育程度、既往內科學考試成績無顯著性差異(P>0.05)。
1.2 教學方法
1.2.1 A組方法 對A組見習生采用PBL教學法,具體為:①有效完成學習小組的創建。小組成員包括見習醫師的數量在6名與8名之間,并且完成小組組長的篩選,要求組長需要學習成績優異,并且具有較強的組織協調能力;②將實際病例有效引入。老師事先選擇好心血管常見、多發疾病(高血壓、冠心病、心力衰竭等)典型病例,提出數個問題讓見習醫師通過學習課本、查閱有關文獻等方法收集資料,見習生亦可自主提出問題進行資料的收集。由組長組織大家針對問題進行討論,并詳細記錄討論的結果。③床旁見習和討論。見習課時老師先對某一疾病進行簡單介紹,接著在征得患者同意后,帶見習生到患者床旁進行問診和體格檢查,查看實驗室檢查和器械檢查結果,回到教室進行討論。討論時,按診療順序一個個問題來進行,包括組織實習生之間展開自由討論。針對存在的問題,要求實習生之間可以做到互相討論,控制時間為4分鐘~5分鐘/人,由組長匯報討論情況,老師針對問題進行完善、補充和糾正,期間學生可以穿插提問互動。④歸納總結。在所有問題討論結束后,由老師根據患者的臨床資料綜合分析患者病情,根據討論情況指出學生的對錯以及優勢與薄弱環節。根據實際病例,對相關的疾病出現原因、疾病癥狀表現以及臨床治療方法等展開認真講解,針對有關基礎知識進行認真學習。針對實習生彼此之間的討論情況加以了解,針對存在的共性問題加以總結分析,之后加以統一講解[4-5]。
1.2.2 B組方法 對于B組見習生采用LBL教學法,主要是先由老師按照教學大綱的教學內容進行講授,在征得患者同意后,帶見習生到患者床旁進行問診和體格檢查,查看實驗室檢查和器械檢查結果,見習生匯報病情后由老師按照診療順序來進行分析總結。
1.3 效果評價
1.3.1 滿意度調查 見習結束后,針對激發學習興趣、理論知識掌握、臨床能力提高方面的滿意度發放調查表,認為滿意者回答“滿意”,否則不回答,調查兩組學生對兩種教學方法的反饋意見。
1.3.2 理論考試 見習結束后,對見習過的相關疾病相關內容進行考試,考試形式為閉卷理論考試,內容涉及基礎知識題、理解記憶題、臨床應用題、綜合分析題,兩組考試難度相當。
1.4 統計學方法
計量資料以(x±s)表示,滿意度調查結果用數值和百分比表示[n(%)],采用 SPSS 20.0 統計軟件。計量資料采用 t 檢驗,率的比較采用x 2 檢驗,P<0.05 為差異有顯著性。
2.結果
2.1 教學效果滿意度
A組見習生對于PBL教學法在激發學習興趣、臨床能力提高的滿意度顯著高于B組(P<0.05),但兩組在理論知識掌握的滿意度方面無顯著性差異(P>0.05)
2.2 理論考試成績
從見習結束后的考試成績看,兩組在基礎知識題、理解記憶題方面成績無顯著性差異;在臨床應用題、綜合分析題以及總分方面,A組顯著優于B組(P<0.05)
3.討論
LBL 教學法是由老師對學生采取全程灌輸的教學方法,其主要優點是能教給學生全面、系統、完整的知識,條理清晰便于理解和記憶;缺點是不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和知識運用能力[6]。我國傳統心血管內科的教學中多采用的是 LBL 教學法,由老師按照疾病概述、病因、病理生理、病理機制、臨床表現、診斷與鑒別診斷、治療與預防順序進行授課[7]。PBL教學主要稱之為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在采用此種教學理念開展臨床教學的過程中,主要將典型病例作為臨床教學的基礎,將學生作為教學的中心,將教師作為引導的一種科學有效教學方法。文獻報道[8],PBL教學法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主動性并獲得好的效果。
臨床見習是從教室走向醫院,把所學醫學知識應用于解決病人實際問題的初步實踐,為實習做好充分的準備,亦是實習的預演。醫學科學涉及的基礎學科知識和專業學科知識很多,當應用于臨床時往往難以適應,尤其是心血管內科,許多癥狀體征比較難以記憶和理解,有時需要聯系解剖學、病理生理學、血流動力學來加以推斷和記憶,如果繼續采用傳統的LBL教學法,勢必抑制學生的橫向思維而達不到臨床教學的效果。我們在開展PBL教學期間,主要將實際問題作為主導,將醫學生自主討論作為教學主體,重點對見習生的自學能力進行培養,將針對相關實際問題的解決能力加以有效提高。之后針對教師提出的問題,實習生合理展開資料收集工作以及文獻檢索工作,之后自行展開相關討論,教師針對學生討論過程中存在的系列疑惑加以認真解答,對最終表現出的共性問題進行總結,對見習生展開系統講解。
本次研究結果表明,PBL教學法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臨床應用能力,受到學生的喜愛,并能提高心血管內科考試成績。分析此種結果形成的原因為:在應用PBL教學理念開展臨床教學期間,學生在實施基礎理論知識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臨床存在的系列問題加以正確引導,最終可以將學生的學習注意力顯著提高,尤其在對相關問題加以解決方面,充分調動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把所學過的知識縱向、橫向聯系起來,提高綜合分析能力和臨床思維能力,從而達到解決問題的能力。王錦達等報道[9], PBL教學在心內科臨床實習帶教中亦能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臨床思維能力、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高溝通能力及考試成績。
盡管PBL教學法較LBL教學法在某些方面顯示出明顯的優勢,但亦存在有不足之處:由于時間的關系對于某一疾病講授會欠全面;師資的能力和準備是否充分;老師和學生觀念的轉變;學生的能力和主動參與的程度等等都會影響PBL教學法的效果。因此,在我國現行的教育背景下,老師根據自身條件、學生的情況、教學的內容選擇相應的教學方法對提高心血管內科教學質量具有重要意義。對于老師準備充分、學生自學能力較強、勤于思考、主動參與討論積極的學生來說,采用PBL教學法可能會有更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Barrow sH S.A taxonom y ofproblem -based learning m ethods[J].M edicalEducation,1986,20:481-486.
[2]孫玉芹,韓海玲,宋文剛等.典型病例+PBL教學法在心血管內科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基層醫藥,2013,20(5):775-776.
[3]Jiqin Lian,Fengtian He.Improved Performance of Students Instructed in a Hybrid PBL Format[J].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 education,2013,41(1):5-10.
[4]Xiaomei Shen.PBL and LBL Combination Pedagogy in Teaching of Structural Mechanics[C].//Conference on education technology and information systems: ICETIS 2013, Sanya, China, 21-22 June 2013, v.2.2013:904-907.
[5]Sasmita Mishra,P.Padmanaban,G.Sarkar et al.PBL-An approach in medical biochemistry[J].Biochemistry: an Indian journal,2012,6(6):205-208.
[6]于述偉 ,王玉孝. LBL 、PBL 、TBL 教學法在醫學教學中的綜合應用[J]. 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1,(5):100-102
[7]葛萱,厲偉民,盧亮.LBL 與 PBL 教學模式在心血管內科中的教學[J].浙江中醫藥大學學報,2010,34(1):108-109.
[8]程宇彤,高云,李志忠等.在心血管培訓基地實行 PBL 教學法的研究[J]. 臨床心電學雜志 2016,25(2) :125-127
[9]王錦達,張華巍,陳思等.情景式PBL教學在心內科臨床實習帶教中的應用及探索[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6, 8(1):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