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 任廷會
打造“中國溫泉省” 譜寫旅游新篇章
文 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 任廷會
2016年,貴州省旅游資源大普查共登記溫泉(地熱)類資源單體264處,分布在全省72個縣(區)。貴州省溫泉旅游資源種類多,分布區域廣,開發價值高,為打造“中國溫泉省”,引領溫泉旅游轉型升級提供了堅實的資源保障。
4月16日,在貴州省第十二次黨代會上,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陳敏爾提出了打造“中國溫泉省”的新部署和新目標。
5月2日,貴州省召開溫泉工作會議,提出將貴州全力打造為“中國溫泉省”,通過旅游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補齊冬季旅游短板,培育新的旅游經濟增長點,推動溫泉產業健康快速發展。為加快推進溫泉旅游綜合體、溫泉旅游帶建設,全省各地結合實際,探索“旅游+”“溫泉+”產品開發模式,努力打造“中國溫泉省”旅游品牌。
“石罅空蒙逗燭光,訪泉亭上拂衣忙。”
“斯泉靈幻極,地噴水如湯。暖沸膚添潤,云蒸氣自香。”
在石阡溫泉文化博物館,古照壁上,清代詩人洪吉亮、郡守崔詩等人的題詞折射出石阡深厚的溫泉文化。古泉池里,溫泉水從石罅中冒出,泉涌若噴珠,清澈如明鏡。
“溫泉文化博物館是全省唯一,全國少有的以展現溫泉文化為主的博物館。文化底蘊是石阡溫泉的獨特魅力,同時也是全縣發展旅游產業的‘軟實力’。”據石阡溫泉投資開發有限公司辦公室主任徐林軍介紹,石阡溫泉設施始建于明代萬歷三十四年(1606),至今已有400多年歷史。
石阡縣現已探明的天然溫泉出露點有36個,遍布9個鄉鎮,形成了“溫泉群”。憑借豐富的地熱資源,石阡縣被評為“中國溫泉之鄉”“中國礦泉水之鄉”。
“石阡溫泉點多面廣,孕育在山林之間、溪河之濱、古城之中,易于與其他旅游資源和產品組合,串聯成旅游線路,形成旅游精品。”石阡縣旅游產業發展中心主任陳元靜說,溫泉資源是石阡縣發展旅游業、礦泉水產業和養生產業的重要載體。
為了讓更多貧困戶搭上溫泉產業開發的致富列車,石阡縣試點運行“精扶貸+龍頭企業+貧困戶”金融扶貧模式,通過向信用社借貼息貸款,入股溫泉水上樂園的方式,讓貧困群眾共享溫泉紅利,實現脫貧致富。
石阡溫泉產業的快速發展,是貴州深入挖掘溫泉養生文化內涵,推進文化旅游和溫泉健康產業加快發展的范例之一。
“打造‘溫泉省’,是助推脫貧攻堅同步全面小康的必然要求。”副省長盧雍政在全省溫泉工作會議上指出,大力發展溫泉產業,密切貧困農戶與溫泉產業發展的利益聯結機制,有利于貧困農戶就近在溫泉產業中找到就業崗位,增加群眾收入。
通過對溫泉產品的開發利用,探索出溫泉旅游與民族文化體驗等產品結合、與山地生態旅游融合的發展新路,是貴州推進“溫泉+文化”、增強旅游產品文化底蘊,打造旅游精品的重要舉措。
“為嚴防溫泉資源的破壞性、低端化、無序化開發,我們將切實履行好旅游資源開發統籌監管職責。”省旅游發展委員會主任李三旗表示,下一步,全省將繼續堅持科學保護、合理開發的基本原則,優化溫泉旅游業態產品布局,提升溫泉旅游產品檔次和內涵,打造溫泉旅游精品。
5月10日,記者在息烽溫泉療養院看到游客結伴相隨,或徜徉于綺麗風光中,或沐浴在溫泉池里,一片歡聲笑語。
“在繚繞的霧氣中養神,讓人心靜神安。”家住貴陽的陳安勇從事地質勘查工作,幾乎每個月都要去息烽泡一次溫泉。“溫泉水富含鍶、鋅、鋰、硒等微量元素,對身體保健大有裨益。”
泉熱、水清、景幽、院美、交通便利、服務一流……游客對息烽高規格打造的溫泉療養院贊不絕口。
息烽溫泉療養院于1956年建院,隸屬省總工會,是貴州唯一以溫泉療養為主的公立療養院,是“全國勞動模范療休養基地”,主要服務廣大勞模、先進工作者和職工群眾。
4月26日,歷時三年升級改造后的息烽溫泉療養院竣工開業。擴建項目于2015年6月開工,新建了游客服務中心、水上游樂中心、勞模大樓、環形步道等基礎設施。僅“五一”小長假就接待游客近兩萬人次。
“溫泉旅游作為大眾化的旅游活動,除了講究溫泉水質外,環境是否依山傍水、設施是否衛生便捷、項目是否多元有趣,都是游客心中的評分項。”息烽溫泉療養院工作人員劉暢說。
息烽溫泉療養院是貴州省100個重點旅游景區之一,也是全省“十三五”規劃的82個溫泉養生大健康產業項目之一。息烽縣積極開發溫泉產業,做好療養、休養、康復以及養老等業務,努力在全省溫泉開發管理上走前列、在推動溫泉與康養融合上作示范、在打造中高端旅游產品上創品牌。
貴州省溫泉產業在經歷娛樂型、度假型模式開發后,開始在溫泉與養生、康療、養老等方面進行探索和實踐。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溫泉產業發展,省委副書記、省長孫志剛在今年的省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要加大中高端旅游產品供給,推動溫泉與康養融合,打造高水平溫泉之省。
為推動溫泉產業與大健康產業融合發展,貴州省將繼續利用溫泉產業縱向拉動沐浴、桑拿、健身、體檢等系列產業,建設綜合性康養旅游基地,通過升級技術、產品、營銷等各項配套服務,走出一條溫泉與康養融合的發展新路。

石阡縣以“健康養生、度假休閑、旅游觀光”為核心,全力打造武陵山國際溫泉城。圖為石阡古溫泉景區一角。(石阡溫泉投資開發有限公司供圖)
初夏時節,劍河溫泉景區花開正盛、景色宜人。
“不管是走在溫泉街、苗家溫泉樂園,還是溫泉文化廣場,工作人員都溫和有禮,面帶微笑,讓人如沐春風。”來自湖南的游客楊先生說,劍河溫泉景區景美人更美。
劍河溫泉是以“氡硫溫泉+苗族文化”為核心資源,以四季全天候的苗族文化溫泉產品為特色,以溫泉度假、文化體驗、苗藥養生等為主要功能的中國唯一的苗族文化主題溫泉景區。“我們的目的就是要打造國家級森林溫泉康養示范區、國際級溫泉康療度假目的地。”劍河縣旅游發展委員會副主任朱通明說。
2017年,劍河縣邀請重慶箱根溫泉產業發展集團重點打造劍河國際森林溫泉康養谷項目。項目以傳統苗侗醫藥文化為基礎,引進了國際先進的溫泉療法、森林療法、運動療法和園藝療法這四大療法技術和體系。整個項目預計2018年下半年全面建成開業。
4月28日,首屆中國·劍河溫泉康養國際高峰論壇暨第三屆中國溫泉金湯獎啟動儀式在劍河舉行,與會專家對劍河縣借力大健康,延伸溫泉旅游產業鏈的舉措給予高度評價。
當前,利用溫泉資源打造溫泉小鎮較為普遍。思南、興仁等地充分利用溫泉產業綜合性強、帶動力大、輻射面廣的特點,推動溫泉產業與文化創意、影視娛樂、商務會議、景觀地產等現代服務業互動發展,與農業及農產品加工、體育、文化、衛生等行業有機結合,培育出了一批“溫泉+”產業聚集區。
優質服務,是溫泉旅游行業的核心競爭力。“加強對溫泉經營場所環境、接待設施和設備、溫泉旅游、溫泉產品等的規范化管理,才能有效提升我省溫泉產業的品質、品味和品牌。”省旅游發展委員會規劃財務處副處長侯躍紅說,《打造“中國溫泉省”實施方案》正在加緊征求意見。
同時,從今年開始,溫泉養生、溫泉旅游將納入當地健康產業、旅游產業發展的考核項目,實行加分制,通過示范效應,帶動全省溫泉產業發展。
(責任編輯/喻 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