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翟 昕
推動中國再生資源產業加工裝備邁上新臺階:我們一直在努力
——與鼎斯(上海)液壓科技有限公司大區域副總經理楊棋君一席談
To promote China's renewable resources industry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a new level: We keep on working hard
本刊記者/翟 昕


在我國一帶一路建設正如火如荼的當下,眾多業內人士對于制造業以及再生資源產業如何應對新局面充滿了疑惑與期待。首先,整個行業在面對持續多年的低迷與滯漲之后對于基礎材料產業的未來走向充滿迷茫;其次是一直在擔心的廢舊物資進口的限制政策正越來越清晰地走近,眾多企業向何處去,龐大的產業群體如何實現轉型與突圍?諸多企業對于自己的未來和整個行業的走勢顯得十分困惑。這是我國再生資源產業以及制造業走到了一個歷史轉折關頭的必然現象;同時也是我國傳統產業結構調整和工業4.0時代來臨給眾人們帶來的普遍焦慮。正是在這種形勢下,一大批年青企業家雖然也有著同樣的痛楚和擔心,但是他們看得更遠,思索得也更深。正因為他們在傳統的制造業和再生資源產業中奔走了一段時間,因而看到的問題和自己的感受要比一些年長者有著更深的體會。由于這些年輕才俊大都是在市場經濟初步確立的時候出生,又一直在不斷變化的社會轉型和不斷更新的市風世態下成長起來的,包括他們的求學和擇業過程所經歷的社會形態與過去已經迥然有異,新思想、新觀念、新環境是他們耳濡目染的;追求新穎、追求卓越、不斷超越是他們血液中的新基因,他們是整個社會創新中一支最有力量也最有前景的一批人。這里我們訪談的是:鼎斯(上海)液壓科技有限公司大區域副總經理楊棋君。這位畢業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江南小伙第一次見面就給了我深刻的印象:帶著江南水鄉口音的普通話第一句就是:“你們這個雜志我看了,很貼合行業實際,企業界的朋友愿意看,不過,還有許多地方需要再提升一下,我覺得至少在三個方面還要做一些開拓……”此時旁邊站著的一位業界大佬笑了:“你個毛頭小伙跟大人說話咋這么沒大沒小的……”我卻覺得:他點到了我的痛處,卻也撓到了我的癢處,不多見!于是我們一老一少趁著論壇晚宴之后的習習涼風在賓館外面的海濱上踱步良久,話越說就越暢快,心底的一些深層次思考也越來越明晰,海濤陣陣之中,沙灘上留下了兩對腳印在月光下迤邐延伸……這是第一次與他的邂逅。此后我們又在其他幾個會議上相遇。上一次我們主辦的論壇,幸虧這位年輕人的幫助,給我們提供了充足的車輛和人馬,讓代表們翩然而來又乘興而去。會務組的同事也覺得特別有面子。一來二去,楊棋君與大家成了無話不談的好朋友,而作為年輕人的他經常來個電話說說他的事業進展,我也聽得津津有味,其實這種忘年交是彌足珍貴的:要知道現在年輕人相差個幾歲就覺得沒有共同話題了!這一次,正趕上一帶一路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辦。我給了他個提議:何不到北京來感受一下呢?于是就有了下面的訪談。
《資源再生》:我們在2016年第七期上曾經刊發了記者張化冰對你的訪談,那一次是在你們的加工制造基地——江陰采訪之后刊發的。差不多又是一年了。我不知道你們現在對于再生資源加工設備上的研發與生產走到了哪一步,能把你最深刻的感受說一說嗎?
楊棋君:嗨!上次的訪談有當時的環境和心態,一年下來,我也有了新的感受和體驗。我一直在制造基地與相關企業之間穿梭來往,忙著要把一些新的研究應用到再生金屬回收加工裝備上,項目進展較快,我也發現了一些新的問題與新的機遇,正好要跟大家一起探討一下。上次已經說過,鼎斯(上海)液壓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立足中國、服務世界的機械制造類輕資產公司,產品廣泛應用于廢鋼、有色金屬、非金屬資源再生等回收設備。為什么說是一家輕資產公司是因為我們通過中外的對比與歷史經驗的總結就發現:制造業要轉型升級,過重的資產并非優勢,弄不好也是一種包袱。因為制造業經過了這么多年的發展,我們國家的工業基礎已經十分雄厚,加工制造能力也與以往不可同日而語。中國目前的制造業加工能力實際上是嚴重過剩的。就說這個再生資源加工設備制造企業吧!您到了一些制造業集群去看就會發現,中國的裝備制造只要是能有一點兒利潤,大家一哄而上,把別人家的技術人員挖幾個過來,拼拼湊湊找來圖紙就干上了,那里頭有多少技術含量?可是還就是這種企業干上幾年,也都“小康”了。幾年過后,也許這些企業早已不存在了,但是這些設備還在服役,怎么辦?這是眾多用戶十分頭痛的問題。這恐怕也是中國特有的現象。這些年來,中國再生資源設備制造業的同質化現象十分嚴重,這是我們不愿走老路的一個重要原因。
作為臺灣鼎斯工業集團在大陸成立的國內合資企業,鼎斯(上海)液壓科技有限公司正是一家典型的“品牌型、服務型、技術型輕資產公司”。正是鑒于中國制造業的這種現狀,確定了以價值為驅動的新型資本戰略。我們是根據知識管理的內容和要求,以人力資源管理為紐帶,通過建立良好的管理系統平臺來促進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將重資產業務外包或轉讓出去;另一種是收購其他企業部分股權或利用其它企業進行生產,企業本身僅輸出品牌、輸出管理,利用自己靈活的現金,盤活合作企業的重資產為我所用。所謂的“輕資產”,既不是無本之源,更不是空手套白狼。“輕”既不是代表“少”,更不是象征“無”;而輕資產公司的價值,則主要取決于三個因素:現金流、團隊與商業模式。上一次您在江蘇舉辦論壇的時候曾經與我們的團隊成員有過接觸,應當對我們員工的素質、業務水平、開發能力包括親和力有一定的了解。我覺得,在現代社會,人仍然是第一要素。

《資源再生》:這些年來,我們一直在追求再生資源產業加工裝備的現代化,許多企業也為之做出了極大的努力。但是,中國生產的再生資源加工設備盡管比以往有了明顯的進步,但是,在一些國內外的展會上,我們還是明顯地感到:中國的裝備與國外相比,還有不小的差距,這個差距表現在方方面面,其一,再生資源的加工設備的液壓系統是整個裝備的心臟部件,電器部分是它的大腦系統,這是非常關鍵的東西,但由于我國裝備制造的總體水平還有一定的差距,表現為一些裝備使用了一段時間之后,不是這漏油就是那里跑冒滴漏,盡管這些裝備的使用環境都比較粗陋,但是這些問題不能夠妥善解決,不僅給使用客戶帶來諸多的麻煩,也給生產廠家的維修保養造成極大的負擔;再一個是我國裝備的電機系統在質量和性能上與國外先進國家同行相比,差得還不是一個檔次;而在設備的外觀設計上就更明顯地看出我國裝備制造的粗陋與設計理念的陳舊。這些都是前進道路上需要逐一解決的重大問題。當然,在邁向制造業強國的路上,我們正在拼命地追趕。2015年5月,中國版的“工業4.0”規劃——《中國制造2025》公布,明確9項戰略任務突破10大高端領域;我看到了那上面提出的工業強基工程、綠色制造工程、制造創新中心建設工程、智能制造工程、高端裝備創新工程,這些都與提升我國裝備制造水平息息相關。我也覺得格外振奮。俗話說:“不積細流無以成江海,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 當下我們所要做的就是從行業的實際出發,從當下裝備制造中的薄弱環節的突破口上的問題解決出發,做出我們的努力。最近,我見到了國內著名的裝備制造大型企業——湖北力帝機床股份公司的李明波總經理,這位曾經走過國內外許多地方的專家對于你們最近的發展給予了很高的評價。這里也請談談你們的一些情況和感受。

楊棋君:您剛才說的這些問題,我作為第一線的人感觸就更深了。過去許多年里,我們的客戶對設備的認知就是越便宜越覺得物有所值,越跟你砍下價來就覺得成就感越大。在購買設備的時候拼命地給你殺價呀!你知道他們怎么說:你看看你這臺設備攏共才有幾噸重,你竟然要這么多錢?弄得我們在無語的同時也心生幾分悲涼:我們售賣的是裝備,不是鋼材!可是返過頭來替用戶想想,他們利用我們的加工裝備把廢鋼鐵、廢有色金屬加工成為鋼廠和有色金屬冶煉企業的原料,在高額的稅收政策擠壓下,也掙不了幾個錢,這是一個社會現實。所以才有這樣一種現象:同樣型號的設備看誰賣得更便宜。于是也催生了一大批低端設備制造廠家的風起云涌。許多客戶到了設備制造集中地走了一圈之后他茫然了:我究竟該買誰的東西?這反映的是中國制造業的同質化現象與行業的不正當競爭,其背后是知識產權問題與整個制造業的低水平現狀。那些國外同類設備的價格是國產設備的十幾倍甚至更多,但是其質量的優越以及對于知識產權的尊重是我們所沒有的。我們也是看到了這種現狀,決定不走那種沒前途的老路,而是在業態創新上不斷探索,不斷調整。說到我們的產品,具體如木工機械、再生資源回收設備、壓鑄機、注塑機、冶金機械、起重機、海事液壓機械、纖維打包機、剪板機、折彎機、高速高精度發動機缸套珩磨機等設備,都力求做到核心部件的電液量身定制。這也是我們與許多企業最大的不同之處。具體一些說,鼎斯一直在致力于二通插裝閥集成控制系統的研究與開發,以集成化、模塊化、智能化、開放式、可組配、高效節能的設計理念,精益求精的加工工藝,以及無微不至的產品服務,為客戶提供電液控制系統整體解決方案。實際上,電液系統是再生資源加工設備的頭腦與心臟。試想一個人不管他外表如何俊美,看上去如何強健,倘若他的大腦和心臟不行,豈不是廢物一個?解決目前我們這個行業加工設備的核心問題,有兩種最終結果頗有些相似、但過程與本質卻截然不同的思路:一種的目標是要試圖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具體到機械設備領域就是全面地提升產品的質量與性能,使其不僅能夠游刃有余地完成當前的任務,還能承擔更進一步的工作要求。從目前的一些破碎、剪切、分選設備來說,電液系統性能提升與整個裝備的質量與效能的提升是中國再生資源加工設備最需要解決的問題,而我們正是在這方面發功使力。這一點,我們在與一些專家和企業決策者的交流中得到了充分的認可。這更增強了我們技術攻關和工藝突破的信心與勇氣。今天這樣一個瞬息萬變的時代,變化無常,這正應驗了《易經》里的一個核心思想,那就是“變”。這個世界上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如果說過去一款定型產品常常能夠賣到5年、乃至10年,那么現在很多技術和設備卻只能做到‘各領風騷大半年’,這就對設備制造企業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要不斷適應新形勢的要求,滿足不斷變化的要求。正因為如此,我們這樣一個充滿朝氣又具有創新意識并充滿危機感的青年團隊對于形勢的把握和不斷變化的需求有一種“時刻準備著的”動態瞄準姿態。說到這里,我們也很自豪地檢視著自己的實力與設計理念和設計能力。你看,這一次我帶來的最新開發的電液系統用在打包設備上的情況。過去,設備制造行業開發一款設備,光那些硫酸紙的藍圖就一大屋子,一個人把一攤,很難有個統一的東西,往往在實際施工的時候不是這個不對就是那個不能很好地配合,這就是傳統設計的弊端。我們現在的3D設計打印擺脫了那些困擾。三維設計使大家真正能夠做到了協同配合,在一個界面上完成了復雜設備的整體設計和各個單元的設計與制造。這一點,我們走在了前面,要想追趕,還不僅是個資金的問題,要知道一點,“人”是第一寶貴的。
液壓設備更多是被作為一種重要的基礎產品、而成為其他機械設備的某一部分來使用——諸如千噸(10000KN)級以上鍛壓機主缸、五千噸(50000KN)級以上銅鋁型材擠壓機主缸、挖掘機的液壓臂、打包機的蓋、側、主缸,但這無疑是極為重要、甚至是最為重要的一個部件。我們要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這些。而就這些,也不是眾多低水平企業所能夠望其項背的。什么叫做“茍日新,日日新?”當你騎上自行車與別人競賽的時候,你總是遇到新面孔,那些跟你出發時候還前后腳的,后來不見了,你總遇到陌生面孔的時候,這就是你的速度上來了。
另外,我們也集中力量以解決當前所面臨的問題為目標,具體到機械設備就是針對性地強化產品特定方面的質量與性能、使其能夠保質保量地勝任現階段的工作要求,但并不強求其他方面的性能與質量必須同步提升。我們也深深地感到:提升整個行業的裝備水平絕非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但我們對此充滿了期待。對于我們這幾年的努力,再生資源加工設備制造的大佬——湖北力帝的總經理李明波有一句特別讓我們倍感欣喜的評述:“鼎斯是電液系統科技領先的知名企業,但產品卻物美價廉,其系統在節能增效上不斷完善創新,不但與歐美設計理念堪可比肩,甚至在適用性方面還要更勝一籌。”


這兩年,鼎斯的產品已被全面應用于力帝的多線產品,不僅完美地體現了其龍門剪、金屬打包機、非金屬打包機、破碎線等拳頭產品的設計理念,而且在某些方面還常常會有讓人“意想不到”的小突破,使整個設備的性能得以明顯提升且發揮更加穩定。我記得上一次接受《資源再生》記者采訪時曾經這樣對他說:“鼎斯的產品既非技術最為領先,價格也絕非最低,但鼎斯的每一件產品都是為最終使用客戶專業設計、量身定制的,對其設備而言是不可或缺、也是最為適合的產品。”我覺得這還是一個理念性的東西,我們最近忙乎的一件重要的事情是:通過了解一線設備使用企業對于既有設備的使用意見以及對未來設備功能的需求,我們已經分門別類地為不同類別的設備建立了龐大的專業數據庫——用于各類液壓機械例如鋼材的剪板機、折彎、廢金屬打包剪切破碎、用于塑料的注塑機、大平面木板熱壓機乃至于用于廢銅、廢鋁的……這一次在無錫舉辦第十四屆中國鑄造鋁合金產業鏈發展論壇,我也準備了一個PPT,就是想在會上與大家進一步交流在有色金屬特別是鋁分選設備開發上的一些進展,同時也想聽聽大家的更多訴求,有一句話叫做“干活不依東,累死也無功”,雖然粗俗了一些,但是卻道出了一個千古不變的真理:用戶永遠是對的。你得順著用戶的需求找資格的飯轍,您說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