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敏靈 李英明 蔡聰智
堅持綠色發展 建設富美金漳浦
薛敏靈 李英明 蔡聰智

漳浦地處福建東南沿海,轄21個鄉鎮、10個農村鹽茶場,陸域面積2145平方公里,海域面積3560平方公里,人口90萬人,史有“海濱鄒魯”“金漳浦”美譽。漳浦歷史悠久,區位優越,氣候宜人,物產豐富,是著名的僑鄉和臺胞祖居地;是全國石化基地、臨港工業大縣、對臺合作前沿、旅游觀光勝地、海西濱海新城。近幾年來,漳浦縣委、縣政府緊扣漳浦實際,落實四大生態保障,構建三大生態體系,走出一條可持續發展的生態文明建設之路。

漳浦農民創業園生態農業一角
注重落實四大保障。按照“富美金漳浦、山水綠家園”的定位,在推進生態文明的進程中,漳浦縣落實組織保障,成立縣委主要領導為組長,分管領導具體負責,發改、建設、環保、農業、水利、國土、林業等職能部門為成員的生態文明建設領導小組,把生態文明納入全縣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規劃,把2016年作為“生態環境建設年”,出臺生態創建工作實施意見,細化分解工作任務,逐級簽訂目標責任書,形成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格局。落實規劃保障,編制《漳浦縣環境保護規劃》《漳浦縣創建生態縣實施方案》等多個生態建設專項規劃和方案。落實機制保障,建立環保投入機制、環保目標責任制、環保創新執法機制、環保考核機制等多種工作機制,更好地貫徹縣委的決策。落實宣傳保障,以專題會議推動、學習培訓促動、全面宣傳發動,做到“廣播有聲、電視有像、報紙有文、社區有欄、公共場所有標語”,全縣上下形成生態文明建設的濃厚氛圍和強大合力。
構建三大生態體系。漳浦縣把建設富美金漳浦的要求貫穿于生態文明建設的全過程,實行產業發展和生態體系的有機結合,構建生態產業發展、生態城鄉建設、生態環境整治三大生態體系。在發展生態產業中,堅持生態保護與發展并重,促進產業向生態化可持續發展,實現全縣工業園區整合提升,規劃建設萬安生態產業園、前亭高新產業園、赤湖皮革園、長橋木業園;圍繞建設國家級現代農業示范區,初步建成“一線(國道324線閩南生態文明走廊)、兩園(漳浦臺灣農民創業園和漳浦農民創業園)、三基地(種養、加工、流通三大示范基地)”現代生態農業示范工程;圍繞打造國際濱海自然文化旅游目的地目標,建成國家4A級旅游景區5個,數量為全省縣級之冠。在生態城鄉建設中,著力打造漳州次中心城市,投入2.3億元完成縣城概念性規劃等16個專項規劃,投資5億多元,新建鹿溪、道周、郊野等9個城市主題公園,投資100多億元建成金仕頓、新都城市廣場等5個城市綜合體,投資30多億元完成10個片區舊城改造;著力打造生態村鎮,建設48個農村污水處理示范點,36座鄉鎮垃圾中轉站,投資4億多元建成漳州圣元環保有限公司垃圾焚燒發電廠,在漳州市率先形成“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的垃圾收集處理系統,創建18個國家級生態鄉鎮,3個省級生態鎮,20個省級生態村,243個市級生態村;開展美麗鄉村創建活動,創建市級以上美麗鄉村43個,石牛尾、趙家城、城內3個村入選中國傳統村落名錄,后坑村被評為全國美麗鄉村示范村,軋內村被評為全省最美鄉村。在生態環境整治中,開展整頓違法排污企業專項行動、非法采砂專項整治、重點流域綜合整治、畜禽養殖污染治理等行動;投入1.5億元,實施內河流域綜合治理,完成綏東溪、南門溪景觀改造,新建27個游園綠地,構建循環流動水系,形成一河一景、一河一特色和“水清岸綠景美”的生態水系景觀;實施海洋開發宏觀調控,掛牌成立全省首家海域收購儲備中心和海域使用權交易中心,開展漳浦海灣生態修復工作,恢復沙灘自然景觀。推進生態綠化,實施“四綠”工程,2013-2015年完成造林綠化面積16萬多畝,建成綠色通道5000多畝,全縣花卉苗木種植面積超過10萬畝,成為全省乃至全國重要的花卉苗木生產集散地。

漳浦環保志愿隊在造林綠化

漳浦六鰲風力發電場
注重創新工作機制。在實施富美金漳浦戰略過程中,漳浦縣大膽探索,創新機制。針對漳浦臺商多臺企多的實際,在全國率先設立涉臺環保服務中心,科學運作,精心服務,為臺商臺企排憂解難,服務經濟發展。在全省率先進行農村污水處理設施示范建設,采取縣、鄉鎮、村“三三制”方法籌措資金,投資6000多萬元,采用“五種技術模式”進行建設,在全縣18個鄉鎮建成48個農村污水處理設施示范項目,明顯改善了農村人居環境,提升了農村環境質量。在全省首創設立巡回檢察環保工作室,加強環保執法與檢察、公安的司法銜接,為環保執法提供法律保障。2016年,縣環保與檢察、公安等部門開展聯合執法,依法查封4家非法廢塑料加工廠,依法查處違法排污企業15家,處罰金33.9萬元,移送公安機關行政拘留9起9人。
(作者單位:漳浦縣新聞中心)
題圖:漳浦城市江濱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