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牛
把養生寓于日常生活之中
阿牛
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養生被越來越多的人所重視。但在有些人看來,養生需要特定的時間、特別的器械、特殊的飲食、特有的方法等。其實,養生并沒有那么神秘和深奧,是再簡單不過的事情了,養生就要始于我們的日常生活。
作為高級動物的人類,活動是日常生活的行為之一。但無論是在行走還是在其他方面的運動時,活動必須要有節制,切莫太過,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勞逸結合。活動時最好是有動有靜,動靜相宜,任何只動不靜或只靜不動的做法都是不利于養生的。這正如元代養生家李洽在《敬齋古今》卷五中說的那樣:“大抵人不能常動,亦不能常靜。常動則膠于陽,而有以失于陰;常靜則膠于陰,而有以失于陽。陰陽偏勝,則傷之者至矣。”
萬物生長靠太陽。而對于我們人類來說,適度的光照不但能殺滅細菌,健美肌膚,促進血液循環,還能在很大程度上為心理健康提供一種感覺上的愉悅,曾有這樣一首《日光詩》寫得極是:“給我光明暖我身,不分秋夏與冬春。太空神妙如何限?第一關垂總讓君。”關于陽光的好處及陽光浴的方法,清代醫學家曹慈山在《老老恒言》中如是說:“清晨略進飲食后,如值日晴風定,就南窗下,背日光而坐,列子所謂負日之暄也,脊梁得有微暖,能使遍體和暢。日為太陽之精,其光壯人陽氣,極為補益。過午陰氣漸長,日光減暖,久坐非宜。”
衣食住行是生活的基本需要,衣乃為首要。季節更迭,或增或減衣物,這原本是人們為了順應四時氣候寒暖變化所采取的必要措施。唐代養生家孫思邈在《孫真人衛生歌》中載:“春寒莫使綿衣薄,夏熱汗多需換著。秋冬衣冷漸加添,莫待疾生才服藥。”這就是說,著衣要以恰到好處為宜。

頭和腳是人體頂天立地的兩端,經常梳頭洗腳十分有益于養生。因為梳頭不僅可以梳去灰塵頭屑,保持頭發干凈和發根空氣流通,同時還可以改善和增進血液循環,防止脫發延緩白發產生。明代醫學家沈仕在《攝生要錄》中指出:每天梳頭一次可以疏通血脈,散去風濕。由于梳頭具有良好的健康防病功效,清代養生家俞樾甚至把它叫做“神仙洗頭法”。在臨睡前既洗頭又洗腳,可增進健康,使睡覺安穩。北宋張瑞義在《貴耳集》中記載:“郭尚賢耽書落魄,自陽翟尉致事,嘗云服餌導引之余,有二事乃養生之要,梳頭浴腳是也。尚賢云‘梳頭浴腳長生事,臨睡之時小太平’。”由此可以看出,梳頭浴腳不僅有益于養生,而且還是臨睡時的一種享受呢。
人類的日常生活瑣碎無比,且千差萬別,敘述起來很難概全,以上幾點只不過是例舉。但古往今來的事實證明,只要把養生寓于我們的日常生活之中,就能收到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