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靜
(山東省棲霞市委黨校 山東棲霞 265300)
棲霞蘋果產業創新發展情況的調查
孫曉靜
(山東省棲霞市委黨校 山東棲霞 265300)

近年來,山東省棲霞市以實現“果品升級、果業增效、果農增收”為目標,深入實施蘋果全產業鏈提升計劃,著力推動蘋果品質向高端提升、市場向高端拓展、產業向高端轉型,努力打造“國際標準、國內領先、地方特色”的棲霞蘋果產業,進一步鞏固棲霞的中國“蘋果之都”地位。
1.1 夯實種植鏈,提升基礎要素,著力推動蘋果品質向高端提升
1.1.1 強化品種選育和苗木繁育 抓好新優品種選育引種,不斷擴大種植范圍,全市煙富1、3、6號、新2001、宮藤富士、美國8號等蘋果新優品種覆蓋率占35%;加快苗木繁育基地建設,促進蘋果升級換代,先后扶持發展3處大型蘋果優質苗木繁育基地(圖1),年出圃優質苗木500萬株以上。

圖1 新優品種——脫毒新2001
1.1.2 加快老劣果園更新與示范園建設 為提高土地經營規模效益及綜合利用率,鼓勵農民將土地流轉出來向果業生產大戶集中,先后流轉農民土地4萬畝,農民入股土地8 000余畝。累計建設百畝以上標準化新植園30處,1 000畝以上的示范園5處,示范帶動老劣果園改造完成15萬畝。
1.1.3 擴大新優技術受益面 每年舉辦大型電視直播培訓、現場示范培訓、專題講座100多次,并邀請美國加州大學、康奈爾大學、青島農業大學、山東省、煙臺市果茶站等專家來棲霞,現場指導矮砧栽培管理,挖掘提升技術空間。
1.1.4 培育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通過政策傾斜、項目支持、技術升級等方式逐步形成以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為骨干,其他形式為補充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全市年銷售收入2 000萬元以上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38家,其中過億元的12家,省級3家、煙臺市級18家;注冊農民專業合作社1 332個(其中果業合作社1 198個),注冊家庭農場48家,國家級示范社2家,省級10家。
1.2 強化營銷鏈,打造知名品牌,著力推動蘋果市場向高端拓展
1.2.1 強化蘋果營銷工作 按照“做大產業、做強品牌、叫響國際”的思路,全力打好營銷組合拳,連續多年斥巨資在中央電視臺等各大媒體做蘋果形象宣傳,成功舉辦十四屆蘋果藝術節;2010年棲霞蘋果打進上海世博會;2015年在北京舉辦棲霞蘋果品鑒推介會(圖2),確定北京寶紅運綠源商貿公司為棲霞蘋果在京首席戰略合作伙伴,十三五期間計劃銷量將達到50萬噸;與北京菜籃子集團、百寶源集團、“我的未來網”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進一步為棲霞蘋果的銷售開拓市場。目前,棲霞蘋果約占據國內高端市場60%以上的份額,其中占北京市場份額達到80%以上;年出口蘋果8萬噸、1億美元左右,約占全市出口總額的30%左右,出口到40多個國家和地區;實現農超對接大型連鎖超市累計100多家,年銷售棲霞蘋果35萬噸。

圖2 棲霞蘋果品鑒推介會
1.2.2 推進農村電商工程 先后舉辦“淘寶首屆棲霞蘋果網貨節”、“互聯網+棲霞農產品”平臺渠道營銷論壇等系列活動;依托中國工商銀行融e購等平臺,舉辦網上“棲霞蘋果節”,啟動上線“棲霞蘋果商城”;“千縣萬村”村淘工程、“千縣燎原”項目、“萬商購”工程等農村電商服務體系項目成功落戶棲霞,京東商城中國特產·棲霞館上線運營;累計發展果品網絡店鋪800多家,網上年銷量占果品總銷量的10%。
1.2.3 推行果品現貨拍賣工作 2012年10月成立的棲霞果品拍賣中心有限公司(圖3),為全國第一家從事果品拍賣的專業公司,主要以煙臺蘋果品牌優勢為依托,努力打造成國內最大的果品拍賣中心和進出口水果集散中心,著力創建集信息流、商流、物流、資金流為一體的統領全國的大型專業果品現貨拍賣交易市場,實現中國果品在全國乃至世界范圍內的自由流動,實現價格主導話語權。

圖3 棲霞果品拍賣中心
1.2.4 開展品牌塑造工作 棲霞市立足“中國蘋果之都”、“中國文學之鄉”、“中國蘋果文化之鄉”等地域特色文化品牌,加強以蘋果為媒介的電影、微視頻、音樂作品等宣傳,著力打造特色蘋果文化品牌。通過推廣藝術蘋果、建設蘋果主題公園和蘋果博物館等,展示蘋果歷史、蘋果科技和蘋果藝術,充分挖掘蘋果文化,增加蘋果之都文化內涵。加快綠色有機食品認證,目前,全市共有18家企業的18個產品獲得綠色食品認證,基地面積7萬多畝;8家企業的8個產品獲得省以上名牌或著名商標稱號,30多家企業通過歐洲GAP認證??〗苁称繁涣袨樯綎|省首批蘋果出口美國企業;“德豐”、“泉源”品牌被授予2015“中國十大蘋果品牌”和“中國果品百強品牌”。
1.3 拓展產業鏈,搭建科研平臺,著力推動蘋果產業向高端轉型
1.3.1 做大做強冷鏈系統 為有效解決棲霞蘋果存貯問題,積極支持發展冷貯、包裝等相關企業,變多年前的土窖貯藏為冷風庫、氣調庫儲存,提升產業配套能力,并引導企業按國際標準高水平、規范化管理,不斷提高企業競爭力。目前,全市累計發展冷藏、包裝、印刷、運輸等冷鏈企業820多家,其中冷風庫、氣調庫600多座(圖4),年貯藏能力150萬噸,保證了貯藏蘋果的優良品質,延長了蘋果市場供應期,實現蘋果季產年銷、周年供應。

圖4 泉源果蔬氣調庫
1.3.2 扶持發展蘋果深加工 加強與央企、省企、強企、優秀民企的走訪對接,尋求更多合作機會;強化與科研單位和高等院校聯絡,搭建平臺,推動棲霞相關企業與之對接、合作,并借助“煙臺果蔬會”、“棲霞蘋果藝術節”、“上海農展會”等各類農產品展銷活動,強化蘋果深加工招商工作。先后引進、培育了海升果汁、杏源果醋、味之緣蘋果脆片、蘋果酒、蘋果酵素等深加工企業30多家,年加工能力40萬噸。近期,引進的“NFC果汁”外資項目(屬非濃縮還原100%果汁),計劃2016年10月開工建設,2017年12月正式投產。
1.3.3 推廣發展生態循環農業 圍繞拓展蘋果產業鏈條,改善農村環境,保障水源地和水系生態安全,立足棲霞實際,鼓勵發展“果樹枝條—食用菌—有機肥”、“種植—養殖—沼氣(沼渣、沼液)—種植”等生態循環農業,力爭每個鎮街區至少發展50萬袋以上規模生產基地1處,爭取把食用菌生產(圖5)培植成棲霞市農業產業的新亮點。

圖5食用菌生產
1.3.4 抓好蘋果產業科研平臺建設 為切實解決蘋果產業發展中的關鍵技術和制約瓶頸,棲霞市政府與青島農業大學協商溝通,決定雙方共建政產學研推深度合作平臺,于2013年11月成立“青島農業大學現代農業研發中心暨棲霞蘋果產業發展研究院”(圖6),由青島農業大學提供蘋果產業發展智力支持和技術支撐。目前,蘋果產業研究院的設備已安裝調試完成,技術人員已到位,即將投入運行。

圖6 山東棲霞國家農業科技園區
1.3.5 發展PPP新型融資模式 為解決棲霞蘋果產業發展資金瓶頸問題,設立棲霞市蘋果產業基金,依托國內大型資本公司,吸引金融機構和社會資本參與,大力發展PPP融資模式。資金主要投向規模種植園、優質農資封閉運行、物聯網追溯系統、大數據建設、融資租賃、蘋果拍賣中心等行業和系統,推動蘋果產業全面升級改造,
人日 達斡爾人認為,農歷正月初一為雞日;初二為狗日;初三為豬日;初四為羊日;初五為馬日;初六為牛日;初七為人日(Ku-Wdur)。到初七這一天,人們不出遠門,一家人其樂容容的歡聚一堂,回想往日的時光,暢想美好的明天。這就是人們俗稱的“七不出,八不進”。
計劃年內基金總規模達到3億元,十三五末達到10億元。
2.1 生產成本過高
果農投資購買配置的各種小型生產設備、工具一應俱全,存在小型設備重復投資、閑置浪費的現象;農村勞動力極為短缺,勞動成本不斷增大,年輕勞動力不足,50歲以上者約占80%以上;雇工費用高,平時120~150元/日,忙時可達300元/日;生產資料投入花費很大,化肥、農藥使用不科學,過量、頻繁使用,化肥、農藥銷售中間商過多,導致銷售價格增加。
2.2 標準化體系不健全
種植端標準化未建立起來,喬砧密植和喬砧稀植栽培模式較多,矮砧寬行栽植模式較少,不利于推廣機械化、現代化管理;蘋果等級分選環節標準化程度不夠,以傳統手工方式分選為主,機械化、智能化、標準化程度低,影響分選效果;冷庫倉儲環節未按標準化操作實施,多數冷庫沒有按等級劃區存儲,存在各等級混儲存放現象。
2.3 蘋果深加工滯后
棲霞市蘋果以鮮食果銷售為主,深加工量僅占總產量的15%。一旦市場出現波動,蘋果銷售價格勢必受到沖擊,直接影響到果農的切身利益。如蘋果產量增加、經濟下滑、購買力下降、福利果減少、關貿總協定保護期到期、北方蘋果銷售期長等因素都會成為蘋果銷售價格下降的主因。
3.1 降低蘋果生產成本
引導農民規模種植,逐步形成集約化發展格局。逐步推廣新興農業種植和管理模式:土地托管。下一步,將在土地權屬不變的前提下,進一步鼓勵調動合作社、龍頭企業、大型公司及廣大農民參與土地托管的積極性,促進全市果園集中開發、統一管理,進一步提高規?;?、集約化發展水平;推廣發展融資租賃業務,進一步降低農民勞動成本投入;鼓勵、幫助農民使用水肥一體化技術,擴大受益覆蓋面。
3.2 大力推廣標準化
推廣標準化種植模式,圍繞喬化、矮化果樹生產及新品種推廣制定技術規程,加強果農標準化管理知識培訓,引導果農標準化生產;提升蘋果倉儲、分選標準化水平。
3.3 發展蘋果精深加工
引進、開發蘋果燒酒、蘋果白蘭地、蘋果醬、蘋果奶制品、蘋果化妝品、蘋果酚、蘋果水溶多糖等新產品,豐富完善蘋果深加工產品種類,推動蘋果深加工產業提檔升級,實現蘋果產業的多重轉化增值?!笆濉蹦O果加工量達到3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