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瓊
(河北省青龍縣林業局森林病蟲害防疫站 河北青龍 066599)
核桃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
費瓊
(河北省青龍縣林業局森林病蟲害防疫站 河北青龍 066599)
在核桃病蟲害防治中,應從生態學的整體觀念出發,采用植物檢疫、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及化學防治等綜合措施,將病蟲害控制在允許閾值之內,達到高產、穩產、優質、無公害的目的。
植物檢疫是由國家頒布條例和法令,對植物及其產品,特別是苗木、接穗、插條、種子等繁殖材料,進行管理和控制,防止危險性病、蟲、雜草傳播和蔓延。植物檢疫是貫徹“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重要舉措之一。因此,在從外地引進或調出核桃苗木、種子、接穗時,必須進行嚴格的檢疫檢驗,防止危險病蟲害的傳播擴散。
農業防治是采用合理的農業栽培措施,有目的地創造有利于果樹生長發育的環境條件,提高果樹的抗病蟲能力。同時,創造不利于病蟲害活動、繁殖的環境條件,或是直接消滅病蟲害,從而控制病蟲害發生和危害的程度。
2.1 選育和利用抗病品種
是防治果樹病害的重要途徑之一。不同品種對于病蟲害的抗性不同,在建園及高接換優時,應優先考慮選用抗病品種,如晚實品種“清香”,就具有抗病性強的特點。
2.2 培育無病蟲苗木
一些病蟲害是隨著苗木、接穗、插條、種子等繁殖材料擴大傳播的。因此,必須將培育無病蟲的苗木,作為一項十分重要的措施,尤其在新建果園時,一定要使用無病蟲害的優質嫁接苗木。
2.3 科學修剪,合理負載
科學修剪,確定合理的負載量,可以調整樹體營養分配,創造良好的通風透光條件,進而促進樹體生長健壯,惡化病蟲繁殖條件,增強樹體的抗病蟲能力。此外,結合修剪還可以去掉病枝、病梢、病干、病芽和僵果等,減少病蟲源數量。
2.4 改善耕作制度,加強肥水管理
根據果園的土壤、氣候條件,因地制宜地建立合理的土壤耕作制度和肥水管理制度,提高果樹的抗病蟲能力;創造不利于病蟲生長繁殖的環境條件,從而起到壯樹防病蟲的作用。如刨樹盤,既可疏松土壤,促進根系生長,將地表的落葉翻于地下,也可將在土壤中的越冬害蟲和病菌翻于地表加以消滅;加強果園衛生,及時清除病株、病蟲果和病蟲葉,并集中銷毀;深耕除草,去除轉寄主植物,可以及時消滅和減少初侵染以及再侵染的病蟲來源;加強肥水管理,增施有機肥,改善果園土壤、水分和營養狀況,促進根系發育,增強樹勢,提高植株抗病蟲能力。
利用害蟲對光、色、味、聲波等趨性誘殺或人工捕殺。
許多害蟲有群集和假死的習性,可采用人工捕殺,例如核桃云斑天牛、金龜子有受驚假死性,可白天震動枝干,使成蟲受驚落地,再人工捕殺;草履介殼蟲早春若蟲將要上樹危害時,在樹干基部涂寬粘膠環,阻止或殺死上樹若蟲;核桃瘤蛾幼蟲喜歡在干翹皮、草叢、落葉中越冬,可在果實采收后,在樹干綁縛松散草繩,誘殺幼蟲;利用昆蟲趨光性,在園內安裝黑光燈(圖1),誘殺趨光性害蟲的成蟲,對鱗翅目、鞘翅目、雙翅目、半翅目、直翅目等害蟲的成蟲,都有良好的誘殺效果;也可在果園便道堆火,引誘蚱蟬等撲火而死;對于有趨化性的害蟲,可以利用糖醋液、性外激素誘殺等方法消滅害蟲。

圖1 黑光燈誘殺害蟲成蟲
是利用有益生物或其他生物來抑制或消滅有害生物的一種防治方法。最大優點是不污染環境,減少了農藥使用次數,降低了農藥污染,農業生態環境大為改善,并且降低了防治成本,對無公害果品的生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自然界天敵資源非常豐富,這些天敵對控制病蟲害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如捕食性生物,包括草蛉(圖2)、步行蟲(圖3)、瓢蟲(圖4)、畸螯螨、鈍綏螨、蜘蛛、蛙、蟾蜍以及許多食蟲益鳥等(圖5);寄生性生物,包括寄生蜂、寄生蠅等;病原微生物,包括蘇云金桿菌、白僵菌等。

圖2草蛉

圖3步行蟲

圖4瓢蟲

圖5啄木鳥
化學防治見效快、效率高、受區域限制較小,特別是對大面積、突發性病蟲害,可在短期內迅速得到有效控制;但長期使用一種藥劑,易導致病蟲的抗藥性增加,害蟲的再次猖獗和次要害蟲的上升,以及農藥殘留污染環境、人、畜和食品等。盡管化學防治存在諸多弊端,但因其方法簡單、效果好、便于機械化作業,目前仍是果樹病蟲害最有效的控制手段,對于病蟲害發生面積大、蔓延快、使用其他方法難以控制,危害程度嚴重,并對生產構成重大威脅的情況下,采用化學防治,會收到良好的效果。在應用時,應遵循以下幾點:
5.1 對癥下藥
“癥”指的是病原物和害蟲。每種藥劑只對某些特定類群的病原物或害蟲有效,即使廣譜藥劑如波爾多液,也只適用于絕大多數真菌病害,而對白粉病菌效果不佳,因此,在確定病蟲的基礎上,科學用藥,才能有效控制病蟲危害,節省不必要的開支。根據病蟲預測預報或歷年發生規律,按照“防重于治”的原則,在病蟲害發生之前,噴保護性藥劑,可有效地預防病蟲害的大發生。
5.2 適時用藥,保證質量
對各種病蟲害需研究確定其藥劑的防治指標,再根據當時的預測預報,及時施用,過早或過遲,都會造成浪費或損失。根據所用藥劑的殘效期長短、病害流行速度、天氣狀況和果樹生育狀況,決定噴藥次數及間隔期長短。必須注意藥劑與所用器具和方法配合得當,保證所需藥量;藥量不足,防效不佳,且貽誤時機;藥量過多,又造成浪費。噴藥時間要科學選擇,特別在夏季晴天氣溫高,噴藥時間應在上午10時以前、下午4時以后,防止藥液中水分蒸發過快,藥液濃度迅速增高,發生藥害。噴藥時要保證均勻周到,不留死角,力求防治徹底。
5.3 交替用藥
如果長期大面積使用某一類藥劑,會促使病蟲產生抗藥性,導致用藥量被迫逐年增大,防效不斷降低,形成惡性循環。因此,在選擇農藥時,為了延長高效、特效藥劑的使用年限,維持它們的持久威力,在同一地塊內,不要連續多年、多次、單一使用這些藥劑,而宜選用不同的有效藥劑輪換使用,或選用殺菌機制不同的2~3種藥劑混合使用。如殺蟲劑中的擬除蟲菊酯、氨基甲酸酯、生物農藥等幾類農藥可以交替使用;反之,像波爾多液這類一般性殺菌劑,它的殺菌機制在于銅離子凝固病菌原生質,選擇性不強,因而波爾多液尚未發生抗藥性問題,可放心長期多次使用。
5.4嚴格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選用農藥
生產優質安全果品,應禁止使用劇毒、高毒、高殘留和致畸、致癌、致突變的農藥,提倡使用高效、低毒、低殘留的無公害農藥。在使用農藥時,注意用藥安全,不能產生藥害;降低殘留與污染,避免破壞生態平衡;選擇高效藥劑,保證防治效果,嚴格控制病蟲危害;選用耐雨水沖刷,充分發揮藥效,減少用藥次數;合理選用混配農藥,既要充分發揮不同類型藥劑的作用和特點,又要避免一些負面作用;使用農藥應有長遠和全局觀念,不能只顧眼前和局部利益。
(作者聯系電話:13933912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