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 文
山東省韭菜安全生產技術指導意見(中)
大中拱棚是一種簡易實用的保護地栽培設施,常用竹木、鋼材等材料并覆蓋塑料薄膜建成。與日光溫室相比較,大中拱棚建造容易、使用方便、投資較少。大中拱棚能夠提早韭菜市場供應,提高單位面積產量,這在北方地區冬春季韭菜生產方面起著重要作用。
1.產地及設施要求
產地環境符合《無公害農產品 種植業產地環境條件》(NY/T 5010-2016)要求,周圍無高大建筑物或樹木遮陽。因地制宜選擇大中拱棚的棚型結構。
2.品種選擇
選用抗病蟲、耐低溫、休眠期短、分蘗力強、生長速度快、葉片肥厚、直立性好、高產及耐貯運的品種。如雪韭791、平韭四號、平韭六號、漢中冬韭、寒綠王等。
一定要選擇新種子,以保證發芽率。種子質量要符合GB8079中的二級以上要求,種子純度≥92%,凈度≥97%,發芽率≥85%,含水量≥10%。
3.播種育苗
大中拱棚韭菜生產多采用育苗移栽。適宜播期為3月中旬至5月中旬,當地溫穩定于12℃以上,日平均氣溫15~18℃即可播種。詳見露地韭菜安全栽培技術中的“直播或育苗移栽”部分。
4.整地定植
(1)整地。定植前結合深耕,每667平方米施優質有機肥5000~6000千克,磷酸二銨30千克,尿素30千克。深翻、耙細,將土肥調勻,整平,做成2米寬的畦。
(2)定植時間。一般于8~9月定植到大中拱棚內,盡量避開高溫雨季。苗床育苗的,苗高18~20厘米為定植適宜苗齡。穴盤育苗成品苗標準為具有4葉1心,株高15~20厘米,要求葉色濃綠,無病蟲斑,根系發達,根坨成型。
(3)定植密度。苗床育苗的,按行距18~20厘米,穴距8~10厘米,每穴8~10株定植。集約化穴盤育苗的,72孔穴盤育的苗,按行距18~20厘米,穴距8~10厘米定植;105孔穴盤育的苗,按行距18~20厘米,穴距4~5厘米定植。栽培深度以不埋住分蘗節為宜。定植后四周用土壓實,澆透緩苗水,隔4~5天澆第二次水,以促進緩苗。
5.定植后的管理
早春播種韭菜扣棚前不收割,以養根為主。雨季排水防澇,防止爛根死秧。
定植一周后,新葉長出再澆一次緩苗水,促進發根長葉,并及時劃鋤中耕2~3次,然后進行“蹲苗”。從白露開始,根據土壤墑情每7~10天澆1次水,結合澆水追肥1次,每667平方米追氮磷鉀(16-8-18)三元復合肥30千克。

寒露后開始減少澆水次數,防止植株貪青,以促進養分向根部回流。旬平均氣溫降到4℃時澆防凍水,澆防凍水前,當年移栽的韭菜每667平方米撒施充分腐熟有機肥1000千克或餅肥100~200千克,往年移栽的韭菜可每667平方米撒施充分腐熟有機肥3000千克或餅肥200~300千克。
6.扣棚管理
(1)停水控長?!昂丁鼻巴V節菜┓?,以免影響養分向根莖積累。利用干旱強行控制韭菜的貪青徒長,迫使葉部營養加速向鱗莖和根系回流。韭菜經過一段時間的休眠后,每667平方米追施尿素30千克,并澆1次透水。
(2)扣膜時間。休眠期短的雪韭791、雪韭王,葉子枯萎前后均可扣膜,也可提前10天左右(即10月底)先割一刀韭菜,再行扣膜。休眠期較長的獨根紅、漢中冬韭,須待地上部分枯萎以后(即11月上中旬)扣膜生產。
(3)溫濕度管理??叟锍跗谝话悴唤夷し棚L,主要為提升棚內溫度,使棚內溫度白天保持20~24℃、夜間10~12℃。韭菜萌發后白天溫度控制在15~25℃,當氣溫達到25℃以上時要注意放風排濕,控制相對濕度60%~70%,夜間溫度應掌握在10~12℃,最低溫度不能低于5℃。晴天時每天都要進行適時放風,降低棚內濕度。
氣溫降至-10℃左右時,棚內增加二層膜或小拱棚,或大棚外面加草苫覆蓋保溫。立春后去掉棚內二層膜或小拱棚。
7.韭菜收割及割后管理
(1)韭菜收割。大中拱棚韭菜一般在元月初至3月下旬收獲,可收割3~4刀。從封棚后到第一刀收割,正常管理條件下需40~50天,春節前割第2刀,第三刀在3月下旬收割。收割前4~5天,適當揭膜放風,使葉片增厚,葉色加深,以提高韭菜品質。
(2)收割后管理。收割后適當提升棚溫3℃左右,盡快促生新芽。以后每刀韭菜的生長期間,棚內溫度可較前茬提升2℃,但最高不能超過30℃,晝夜溫差應在10~15℃。在第一刀韭菜收割后2~3天,結合澆水追肥一次,每667平方米沖施尿素10千克,鉀肥15千克。每次韭菜收割前20天停止追施氮肥。次年5月上旬~11月期間,一般不收割,主要以養根為主,進入露地韭菜管理模式。
日光溫室韭菜生產具有上市早、品質優、效益好、管理方便等特點,近年來栽培面積呈逐年增加趨勢。日光溫室頭刀韭菜在元旦、春節前后上市,彌補了露地韭菜供應空當,日光溫室冬春季節韭菜供應期達4個月,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顯著。
1.種植區域選擇
產地環境符合《無公害農產品種植業產地環境條件》(NY/T 5010-2016)要求,日光溫室蔬菜種植區域均可發展日光溫室韭菜生產。
2.品種選擇
選擇分蘗力強、生長迅速、耐寒、優質豐產、不休眠或休眠期短的品種,如平韭四號、平韭五號、神宙818雪韭、791雪韭等。種子質量要求同上。
3.播種育苗
日光溫室韭菜栽培廣泛采用育苗移栽,適宜播期為3月中旬至5月中旬。因苗床育苗移栽勞動力投入較大,為省工省力,有條件的地區可選擇集約化穴盤育苗。
(1)苗床育苗。參考露地韭菜安全栽培技術中“直播或育苗移栽”部分。
(2)基質集約化穴盤育苗。①基質配制和消毒?;|可選用草炭∶蛭石∶珍珠巖(按體積比)=3∶1∶1或4∶2∶1配制。每立方米加入1~1.5千克速效水溶性肥料、200克多菌靈(或100克多菌靈、100克甲基硫菌靈)。加水翻拌,使基質含水量達60%,判斷標準為手抓成團,落地即散,拌勻后覆蓋薄膜待用。②基質裝盤。播種前根據計劃每穴播種粒數和需育苗子的大小選擇穴盤,一般選用72孔或105孔黑色PS標準穴盤,使用前40%福爾馬林100倍液浸泡30分鐘。將拌好的基質裝入穴盤中,裝盤時,以基質恰好填滿穴盤的空穴為宜,稍加鎮壓,抹平。③播種。將種子放在700~1000倍液的甲基硫菌靈中浸泡10分鐘左右撈出,洗凈后均勻平鋪在塑料盤中,上面覆蓋塑料薄膜,置于催芽架上,在25~28℃條件下催芽。將催好芽的種子在72孔的播7~10粒,105孔的播3~5粒,播深1厘米,播后覆蓋基質,淋透水,覆蓋塑料薄膜。④播后管理。播種出苗溫度白天保持在20~25℃,夜間保持在15~18℃。出苗后,及時揭掉薄膜,空氣相對濕度保持在60%~70%,如果濕度過高,可用排風機排濕。當光照強、氣溫高時,可于上午11時至下午3時用遮陽網遮陽。出苗后出現第一片葉時開始追肥,用500~1000毫克/千克水溶性肥料進行葉面噴施,根據基質濕度情況2天左右噴1次。
4.整地定植
(1)整地。每667平方米用雞糞等充分腐熟有機肥4000~4500千克、過磷酸鈣100千克、磷酸二銨20~30千克,翻耕整地,做成1.2~1.5米寬的平畦。
(2)定植。①定植時間。苗床育苗一般在苗高18~20厘米為定植適宜苗齡。穴盤育苗成品苗標準為具有4葉1心,株高15~20厘米,葉色濃綠,無病蟲斑,根系發達,根坨成型。定植時期一般于8~9月定植到日光溫室內,盡量避開高溫雨季。②定植密度。定植時苗床育苗畦育的苗,按行距18~20厘米,穴距8~10厘米,每穴8~10株定植。72孔穴盤育的苗,按行距18~20厘米,穴距8~10厘米定植;105孔穴盤育的苗,按行距18~20厘米,穴距4~5厘米定植。定植深度以不埋沒葉鞘為度,深約3厘米,過深生長不旺,過淺“跳根”過快。定植后四周用土壓實,澆透緩苗水。
5.定植后管理(同大中拱棚)
6.扣棚管理
(1)停水控長。10月中旬后停止澆水,利用干旱強行控制韭菜的貪青徒長,迫使葉部營養加速向鱗莖和根系回流。韭菜經過一段時間的休眠后,澆1次透水,并每667平方米追施尿素30~40千克。
(2)扣膜時間。休眠期短的雪韭791、雪韭王,葉子枯萎前后均可扣膜,也可提前10天左右(即10月底)先割一刀韭菜,再行扣膜。休眠期較長的獨根紅、漢中冬韭,須待地上部枯萎以后(即11月上中旬)扣膜生產。
(3)扣棚后溫濕度管理。選擇無滴膜扣棚,保持白天20~24℃,夜里12~14℃。株高10厘米以上時,保持白天16~20℃,超過24℃放風降溫排濕,控制相對濕度60%~70%,夜間8~12℃。冬季最冷時日光溫室內氣溫不低于5℃。晴天時每天都要進行適時放風,降低棚內濕度,減少病害的發生。
7.收割及割后管理
(1)收割。從封棚后到第一刀收割,正常管理條件下需40~50天。待韭菜長至25厘米左右時,根據市場需要收割上市。收割前4~5天,適當揭膜放風,以提高韭菜品質。一般年前收割2刀,年后收割2刀。
(2)收割后的管理。在第一刀韭菜收割后2~3天,結合澆水追肥一次,每667平方米沖施尿素10千克,鉀肥15千克。每次韭菜收割前20天停止追施氮肥。次年5月上旬~11月期間,一般不收割,主要以養根為主,進入露地韭菜管理模式。
(未完待續)
(山東省農業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