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俊



本文通過對中國貿易現狀的闡述,基于“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隨機挑選“一帶一路”37個沿線國家作為研究對象,利用貿易引力模型來測量沿線國家的貿易便利化水平,進而研究對中國出口的影響。研究結果顯示,提高貿易伙伴國的貿易便利化水平將大幅提高我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出口貿易額,通過完善規章制度,提高電子商務成熟度,改善海關環境和基礎設施質量等措施來提高貿易便利化水平。
關于貿易便利化的議題最早是在1996年新加坡部長會議上提出的,到2001年多哈部長級會議,該會議決定在對貿易便利化的談判模式達成了一致的基礎上進行談判。在2004年7月份,明確以“貿易便利化談判模式”作為基礎進而啟動貿易比化談判,同10月份正式啟動此次談判,在2013年結束了這長達13年的談判。
貿易便利化是指國際貿易程序的簡化和協調。在實踐活動過程中,促進貿易便利化的措施大都體現在通過貿易程序和手續的簡化、適用法律和規定的協調、基礎設施的標準化和改善等,為國際貿易活動提供一個簡化的、協調的和可預見的環境。
建立簽訂《貿易便利化協定》是改善全球貿易便利化水平和降低各國的貿易成本,從而帶動全球的GDP增長的迫切要求。
我國出口貿易現狀
從出口規模上看,出口總額增加,增速放緩。自2009年來,我國出口貿易總額位居世界第一,成為世界第一大出口國。雖然貿易出口仍居世界第一位,但是面臨著增速發展不穩定的困局,全球又掀起貿易保護主義的浪潮,我國出口面臨的形勢十分嚴峻,仍需找到一條促進我國貿易增長的新路徑,而貿易便利化符合我國對出口貿易的新要求,能夠很好地衡量各國的貿易便利化水平,采取貿易便利化措施能夠有效的減弱各國的非傳統的貿易保護所帶來的影響。
從出口市場上來看,日趨多元化。近年來,中國出口市場日趨多元化,對發達國家市場的依賴程度不斷降低。中國對歐盟、美國和日本三大經濟體的出口額占比從2008年的46%下降到2016年的36.6%,對新興經濟體的出口發展較快。
貿易便利化水平測算
貿易便利化指標體系的構建。本文選取的貿易便利化水平測算指標是在Wilson等(2003)的基礎上構建的,考慮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便利化水平的特點,結合《全球競爭力報告》選取了海關環境、基礎設施質量、規章制度、電子商務等4個一級指標以及爭端解決效率、非關稅壁壘、海關負擔程序、港口、航空、公路、鐵路基礎設施建設、政府公信度、非常規支付、司法獨立性、政府管制負擔、政策透明度、金融服務可獲得性和可支付性、企業的新技術普及程度以及技術可用性等16個二級指標,共同構建該篇文章的貿易便利化水平指標體系。數據來源于世界經濟論壇上《全球競爭力報告(2016—2017)》(GCR),一級指標和二級指標的取值范圍均為1-7.分值越高,表明該國在這項指標下的貿易便利化水平越高;反之,則越低。
貿易便利化指標的數值處理。本文隨機選取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中37個相關國家的貿易便利化指數值進行分析。收集到16個二級指標數值后,通過簡單算術平均數的方法得到貿易便利化的一級指標,后又通過對一級指標的簡單算術平均方法獲得最終貿易便利化指數TFI。
貿易便利化對中國出口的影響——基于“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實證分析
模型的構建。本文采取貿易引力模型來分析雙邊貿易關系,最早是Tinbergen(1962)和Poyhonen(1963)兩人將引力模型引入到國際貿易領域,從而可進行定量分析,研究雙邊貿易流量。最初的引力模型是:
其中,Exports.是指i國對j國的出口貿易額,GDPi是1國該年的GDP,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該國潛在的貿易需求,DIS是指兩國之間的距離,距離越遠則兩國之間的貿易成本越大,不利于兩國之間的貿易。
本文主要研究貿易便利化對中國出口的影響,所以需將貿易便利化指標代入模型,在此基礎上,本文還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是否加入WTO作為虛擬變量放入模型中,則拓展后的模型是:
一國GDP越高,則該國的進出口貿易越加繁盛、貿易水平越高,對兩國之間的貿易有正向的促進作用,故預計β1的系數為正。
DIS代表兩國之間的距離,距離越遠,則兩國之間所需支付的貿易成本就越大,兩國間的貿易往來就越少,本文推斷兩國之間的距離對兩國間的貿易有抑制作用,所以預計β2的系數為負。
本文預計β2為正,TFI為貿易便利化條件,X、Z、Y、E四個變量分別是海關環境、基礎設施質量、規章制度和電子商務。均預計這些變量對國家間的貿易有著正向的促進作用,一國的貿易越加便利化,則國家之間貿易往來越方便,成本越小。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加入WTO后,將有利于國家之間的貿易往來,提高兩國之間的貿易流量。但關注世界當今的經濟發展趨勢,WTO的作用越來越小,局限之處越來越明顯,從某種角度上說,WTO已經不能夠滿足當今環球的經濟發展的需求了。所以本文預計β4符號為正,但是可能該變量并不顯著。
實證檢驗與結果分析
對最初貿易引力模型的檢驗:本文通過stata13.0軟件對最初的貿易引力模型進行檢驗,數據采用了“一帶一路”沿線37個國家的測量數據,包括Export、GDP、DIS等變量。(見下表2)
上表可得出以下方程:
LnExport=28.92627+1.36gdp-2.23dis
該結果符合本文對結果及符號的預測,并且兩國之間的距離所帶來的影響大于該國的生產總值帶來的影響。從上表可看出,兩個解釋變量在1%的水平非常顯著,R2系數達71.62%,說明該模型的擬合度高達71.62%,比較接近1。可以認為該方程總體是非常顯著的。
對拓展的貿易引力模型的回歸:將貿易便利化指數TFI和是否加入WTO這一虛擬變量加入模型中,結果顯示拓展后的模型的擬合度上升到75.51%,在1%的水平下,變量GDP和變量DIS十分顯著,在10%的水平下,變量TFI是顯著的,但變量WTO并未通過顯著性檢驗,可能是由于WTO這一組織不能滿足當今世界經濟的發展需求,這也符合前一節對該變量的預測,故在以下的回歸中應剔除這一變量。(詳情見下表3)
加入各一級指標后的模型回歸:為了避免拓展后的模型中具有多重共線性的問題,這次回歸除了剔除不顯著變量WTO外,還將變量TFI剔除,將組成TFI的各一級指標分別代入方程進行OLS回歸,也能夠更加直接了解各一級指標對兩國之間的貿易的直接影響。
經過OLS回歸后,規章制度z和電子商務e兩個變量在10%的水平下均顯著,但海關環境x和基礎設施質量y兩個變量均未通過顯著性檢驗,從數學模型的角度上解釋,究其原因:可能是兩個變量項下的各二級指標得分較為平均,所以其顯著性不大;可能是由于這兩個一級指標項下的二級指標存在變量的遺漏,導致兩個一級指標不顯著。盡管如此,這四個一級指標所組成的變量TFI在10%的水平下仍是顯著的。還可以看出,這四個一級指標中電子商務對兩國之間的貿易流量的影響最大,當然,還可以通過計算模型2中的VIF值來判斷模型中是否存在多重共線性,通過stata13.0軟件可知VIF值為1.16,遠遠小于10,由此可判斷該模型中基本不存在多重共線性的問題。
結論與政策建議
結論。通過對37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貿易便利化水平的測算以及各變量的實證分析,可以看出,貿易伙伴國的GDP對兩國之間的貿易往來有著正向的促進作用,距離對國際間的貿易往來負向相關,貿易便利化指標對此表現出正向的影響作用,其中,影響最大的示貿易便利化指標的改變,由此可見,提高貿易便利化水平即提高一國的海關環境、基礎設施質量、規章制度和電子商務的水平,就能很大程度上促進兩國之間的貿易往來,兩國間的距離在該模型中是最大的抑制因素,則縮短兩國間的距離即提高兩國之間的運輸效率也能將這種抑制作用最小化,從而提高國家間的貿易流量。
政策建議。提高電子商務成熟度。通過企業最新技術的可用性、新技術的普及程度等二級指標來衡量一國的電子商務成熟度,通過提升這些指標的水平,達到提高貿易便利化的水平,從而推進兩國之間的貿易往來;加大規章制度的建設。通過提高政府公信度、司法獨立性、使得規章制度這一級指標水平上升,對兩國間的貿易流量有著正向的促進作用;努力營造一個良好的海關環境以及加大基礎設施的建設力度。從政治經濟學的角度出發,一個良好的海關環境和高質量的基礎設施平臺,能夠促進兩國間的貿易往來。減少商品流通的時間成本、減少交易成本,提高爭端解決效率、降低非關稅壁壘及簡化海關程序等措施能夠減少商品的流通成本,優化資源的配置,縮短兩國間貿易往來的周期,擴大兩國間的進出口貿易額以及提高貿易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