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妍
摘 要 當前,以五大發展理念指導基層黨建工作,就是要突出解決黨建工作中“難題破解不夠、工作統籌不夠、中心緊抓不夠、職工群眾參與不夠、成果惠民不夠”的問題,全面開創黨建工作新局面,為各項事業發展提供堅強的組織保證。
關鍵詞 五大發展理念 黨建工作
中圖分類號:D05 文獻標識碼:A
“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是關于發展理論的一次重大升華。當前,“以五大發展理念為指導,破解發展難題,厚植發展優勢,推動基層黨建工作可持續發展,為各項事業發展提供堅強的組織保證”是我們政工干部現實而緊迫的政治任務。
1堅持創新發展,突出解決難題破解不夠的問題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近年許多基層黨務工作者與時俱進、勇于開拓,解決了不少發展難題,提高了黨建工作水平。但仍須以創新思維解決好三個問題:一是端正創新的指導思想。創新應當棄形式光鮮之表、務解決問題之本,二是基層黨建動力不足的問題。黨建工作存在責任不明、壓力層層遞減、工作不推不動、責任感和主動性不強等問題。三是基層黨建的老大難問題。比如:如何加強流動黨員管理、如何選好基層支部書記、如何有效開展新形勢下的思想政治工作、如何加強對黨員干部的監督管理、如何培養優秀年輕干部等問題。這都需要我們政工干部創新理念、思維、方法、措施從根本上取得實質性突破,進而開創黨建工作新局面。
2堅持協調發展,突出解決工作統籌不夠的問題
協調是持續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當前,基層黨建不平衡、不協調狀況凸顯。從經濟與黨建的關系看,一些地方重經濟發展、輕黨建工作,發展成就實打實,黨建成果空對空;從基層黨建不同領域看,黨政機關、城市社區、農村基層的工作狀況好于國有企業、中小學校和非公經濟組織、社會組織;從基層黨建同類領域看,上級機關好于基層機關,國有企業好于民營企業;從基層黨建地域情況看,同一地域既有許多工作出色的好典型,也有不少軟弱渙散拖后腿的組織。要解決上述問題,必須堅持協調發展。一要壓實工作責任。通過建立責任明確、措施具體、考核清晰、問責嚴格的黨建工作責任制,真正把黨建作為一項“政績工程”來抓。二要注重統籌協調。發揮黨委總攬全局、協調各方及黨建工作領導小組綜合協調、督辦落實作用,提高基層黨支部書記統籌工作、溝通協調的能力和水平,重大工作統一部署,重要資源統籌使用,考核驗收統一組織,避免政出多門,浪費人力物力。三要切實補齊短板。扎實開展結對共建、結對幫扶活動,通過選派優秀第一書記,讓富濟貧、好帶差、強幫弱,盡快使軟弱渙散黨組織的工作跟上來、好起來。
3堅持綠色發展,突出解決中心緊抓不夠的問題
綠色是永續發展的必要條件和人民對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體現。在基層黨建工作中,有時存在著口號多實干少、制度多管用少、檢查多落實少、投入多收獲少等問題。基層黨建堅持綠色發展,就是要革除“大呼隆號召、空泛化要求、粗放式落實、零星般收獲”的弊端,樹立集約、簡約、節約的理念,始終緊抓中心,抓住要領,以最小的人力和資源消耗獲得最大的效益。要統籌全局突出中心。圍繞增強基層黨組織推動發展、服務群眾、凝聚人心、促進和諧的功能作用,圍繞強化黨組織的政治功能和服務功能,圍繞職工群眾最關心、最希望解決的突出問題,選準主攻方向,突出工作中心。還要著力增強制度保障。立足基層黨組織的關鍵要素,圍繞“組織怎么建、黨員怎么管、學習怎么抓、保障怎么強”等基本問題,建立健全規章制度。堅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執行制度沒有例外,不留“后門”和“天窗”,堅決糾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為。
4堅持開放發展,突出解決職工群眾參與不夠的問題
開放是國家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基層黨建工作要堅持開放發展,必須徹底打破體內循環、自我封閉、自娛自樂的狀況,不斷拓展群眾參與領域,使群眾深度融入基層黨建工作。一方面要健全群眾參與機制。進一步探索建立相關制度,切實保障群眾參與的權利。探索新的工作方式和方法,賦予群眾參與黨內事務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選擇權。根據不同行業、單位的情況,建立健全群眾參與黨內民主協商、黨務公開、黨務監督的各項制度,讓群眾有說話的地方、有參與的條件、有監督的權利。另一方面要全面加強黨務公開。順應廣大黨員和人民群眾日益高漲的民主熱情,凡屬要求公開的事項和黨員、群眾普遍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除依照法律法規需要保密外,能公開的全部公開。按照服務大局、促進發展、依法依規、注重實效的原則,通過會議、活動、報刊、廣播、電視、網絡等多種形式,讓廣大群眾及時參與黨的活動,使廣大群眾耳更聰、心更明、眼更亮。
5堅持共享發展,突出解決成果惠民不夠的問題
共享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用共享發展的要求衡量,基層黨建工作存在著成果惠民不夠的問題。只有讓黨建成果惠及大多數群眾,才能匯集起全社會的磅礴力量,黨才能執好政。要通過參與各種學習活動,加強思想政治工作,讓廣大群眾了解國家大勢、社會走勢,掌握各項方針政策,使他們能夠分清是非,明辨美丑,正確判斷和處理生產生活中的各項事務,共享思想建設成果,讓群眾的眼睛亮起來。通過參與基層民主政治生活,加強群眾的生產經營技能培訓,讓群眾能夠在大眾創業中闖出一片天地,共享組織建設成果。通過參與監督,毫不放松加強黨員干部的作風建設,切實轉變工作作風,真心實意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讓群眾不再受到不良作風的干擾,真正享受到社會的公平正義,心情舒暢,和諧穩定,共享作風建設成果。通過參與涉及基層事務的各項制度建設,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建立以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公平保障體系,努力為群眾的合法權利提供政治、政策和司法保障,讓群眾共享制度建設成果。
參考文獻
[1] 袁宗勇.關于成都司法行政"三次創業"的思考[J].中國司法,20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