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珠玉
摘 要 皮亞杰認為:數學開始于對物體的動作,真正理解數意味著兒童通過自己的活動發現或能動地建立關系。構建初步的數概念是以幼兒對物體的探究所獲得的感性認識為基礎,作為數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教師在教學中應積極創設生活情境,讓幼兒通過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實踐應用等主體活動去親近數學、體驗數學、“再創造”數學和應用數學,真正成為數學活動的主人。
關鍵詞 生活情境 數學學習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有效的數學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幼兒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我們要把關注幼兒數學學習的方法、過程、轉變幼兒的學習方式,作為實施數學課程的重要內容,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努力提高數學教學的效率,為實現這一目標,我努力給幼兒營造一個適宜的情境,提供充分的參與數學活動的時間和空間,使幼兒在認真聽講的同時,有更多的機會去親自探索,去操作實踐 ,去與同伴交流和分享探索的結果及成功的快樂,從而真正實現數學學習方式的轉變。
《綱要》指出:“教育活動內容的組織應充分考慮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認識規律,各領域的內容都有機聯系,互相滲透,注重綜合性,趣味性,活動性,于教育于生活、游戲之中。”這無疑指明數學活動要充分發揮幼兒教師的聰明才智,充分挖掘與幼兒密切聯系的生活資源, 創設生活的情境,為幼兒的發展提供更廣闊的空間。
1生成生活情境中進行數學活動的理念
《綱要》中提出:“幼兒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幼兒是數學學習的主人”。讓幼兒自主學習,要激發幼兒自主探究的興趣和濃厚的求知欲。在數學活動中,根據教學內容,創設適宜的生活情境,在這種情境下動手操作,鞏固已有的數概念,獲得新的經驗,從而動腦筋,去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如:在學習《學習10以內的數》時,我將孩子帶到幼兒園的菜地上,利用周邊中現成,幼兒又喜聞樂見的教育資源,領略蘊含其中的數的神奇。數一數菜地里種的蘿卜有幾顆;低頭撥弄著爬行的螞蟻,、兩只、三只、四只……;拿著背簍收集記錄落在地上的樹葉,一片、兩片、三片……。孩子在真實有趣的生活環境中展開數數活動,數概念在一次次點數的過程獲得潛移默化的發展,其效果尤勝于在班級集體教學活動。更為重要的是生活中進行數學活動其趣味溢于言表。
2利用生活情境下各種數學資源
幼兒可以在生活情境里盡情地探索生活的一切奧秘。因此,作為教師如何挖掘和運用組織,實施豐富多彩的數學活動,挖掘生活中的教育資源就成為一個必須考慮的現實問題。就例如牛奶盒子、茶葉罐、鞋盒、書籍等隨處可以見的生活用品為數學活動提供了多樣的、開放的材料,在有效擺弄這些材料過程中,幼兒不僅可獲得豐富的數、形、量經驗,同時通過各種大小、材質不一材料相互結合使用活動,既認識了各種材料,相應的獲得感知的發展。
3創新生活情境下數學活動
學習數學的唯一正確方法是實現再創造,也就是由幼兒本人把要學的東西自己去發現或創造出來,教師的任務是引導和幫助幼兒去進行這種再創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現成的知識灌輸給幼兒。因此,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幼兒主動應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研究,探索新問題,完善具有個性特征的認知建構,并發展幼兒探索和創新的意識,教學時,教師應精心設計練習內容,挖掘提煉創新素材,引導幼兒打破常規思考問題,進而發展幼兒的思維能力,幫助幼兒建立多種聯系,使幼兒多角度思考問題。
“只有在社會與兒童之間找到平衡點時,幼兒對活動才有真正意義上的興趣。”幼兒生活雖然規模相對偏小,當內容依舊廣泛、活動種類齊全。因此,努力開發,創造性營造適合幼兒的數學活動情境,對于幼兒數概念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要充分利用幼兒的學習特點,帶領他們走出幼兒園,參觀村附近組織、機構和場地,如郵局、小吃店、超市等,讓幼兒用眼睛了解身邊充滿數學的環境,了解數學無在不在,感受數學帶來的快樂。例如生活是一本百科全書,如果能讓家長充分發揮其教育價值,能夠使幼兒獲益匪淺。首先,開展家長微課堂,讓家長走進幼兒園活動。可根據家長的特長,有目標、有計劃邀請一些家長組織開展一些數學活動。相信家長們在走進幼兒園活動的那一刻,雖然教授內容簡單,但這過程幼兒對于這種爸爸媽媽來上數學活動感到十分新奇和有趣,為幼兒數、量形、時間概念發展提供了廣泛的平臺。
4在一日生活中進行數學活動
數學活動必須從學習已有的經驗開始,在一日活動的各個環節,教師要創設條件,設置疑點,不失時機地引導幼兒聯系已有的知識經驗,讓幼兒看到事物的多棉性,從不同角度思考,培養幼兒多向思維能力。如在大班的幼兒有了一定的數群概念,例如:在一次談話環節,幾名幼兒對掛在墻上的掛圖內容十分感興趣。于是我抓住機會實施數學教育契機。在談話中,我采用一圖寓多解,多題求一解的方法。在看圖算題中,選用一幅圖畫包含許多算式的內容。幼兒看到掛圖上的6只雞,從種類看是母雞5只,公雞1只;從顏色看是花雞4只,白雞2只;從動態看是吃米的3只,不吃米的3只。然后運用已學過的交換律,幼兒很快便能讀出算式。在整體過程中,幼兒始終處于主動探索,積極思考,尋找答案,縮短運算時間的有效思考氛圍里。瑞士著名心理學家、數學家皮亞杰曾經說過:作為教師,我們教兒童。既然我們教兒童,那我們就要了解兒童怎樣思維、兒童怎樣學習……數學活動是教與學的雙邊活動,在幼兒園數學教學中,教師只有把握住兒童學習的心理,才能激發幼兒創造思維的火花,為幼兒插手創造的翅膀。
總之,生活情境下數學學習的目的是為了幼兒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優化幼兒的學習過程,培養幼兒潛在的創新能力,所以我們在數學教學中,一定要努力構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打造數學課改的新輝煌,讓數學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參考文獻
[1] 袁愛玲.幼兒園教育活動生態現狀剖析[J].學前教育研究,20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