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梅
摘 要:大學生擁有誠信品質對高校教育成果的實現和社會的健康發展均具有重要意義。家庭因素、學校因素、社會因素以及大學生自身因素都是大學生誠信缺失的影響因素,通過引導大學生自律、改進教學效果、建立信用檔案、建立信用評價體系等方式能夠有效提高大學生誠信水平。
關鍵詞:大學生;誠信教育;成因;對策
一、大學生誠信缺失的成因
1.家庭教育因素
家庭是學生成長的第一環境,而家長則是學生學習的榜樣,是學生的第一位老師,家庭教育對學生的影響程度不言而喻。但是不少家長僅僅重視子女文化知識水平的培養,卻漸漸忽略了對子女誠信、善良、團結等優秀品德的培養。自身尚且不具備優秀品質的家長,更難以引導子女形成誠信的優秀品質。
2.學校教育因素
學校以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學生為教育目標,但在實際的教育過程中很難做到讓學生全面發展,大多數高校還是重智輕德。在學生的品德教育上往往也是走形式,直接向學生灌輸大道理,缺乏感情投入,難以讓學生真正學習到優秀品質。
3.社會環境的因素
隨著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以及市場管理制度的不完善,不少人形成了急功近利的心理。這些人為了追求自身的利益,不顧誠信問題,進行了一系列欺瞞消費者的行為,造成了不良的社會影響。例如虛假廣告、假冒偽劣產品等,這些影響不僅僅局限于市場經濟,還逐漸擴散到其他領域,不誠信現象泛濫,社會影響惡劣,這對大學生良好的品質形成也產生了一定的負面影響。
4.大學生自身因素
當代的大學生大多從社會現象的感性認知出發來理解社會,這往往會加入自己的主觀感情色彩,局限于自己關注到的現象[1]。同時,市場經濟的發展使得大學生的個性意識得到增強,這導致大學生形成了以自我為中心的觀念,不考慮他人感受,不考慮社會責任和社會價值。
二、加強大學生誠信教育的途徑和方法
1.引導大學生自律
家庭、校園與社會都是培養大學生形成誠信品質的因素。培養大學生的誠信品質,首先,要引導大學生了解誠信的意義與作用,幫助大學生樹立誠信意識;其次,要引導大學生利用自我批評反省自身,養成勇于承認錯誤、勇于擔當的品質,以此來保證大學生行為上的誠信;最后,要幫助大學生提高辨別能力,分辨是非對錯,自覺抵制不誠信的行為和現象。
2.改進課堂教學,增強教育感染力
一是重新審視誠信教育的內容。雖然大學生的誠信教育是為了使大學生傳承優秀品質,但是也要注意添加現代元素。
二是要改進課堂的教學方法,改變以往“灌輸式”的教育方式,讓教育工作者成為引導型、對話型、交流型的教育工作者。對于較為抽象的內容,可以通過引入案例、角色扮演等多種方法,讓學生真切感受到誠信道德的重要性。
三是將誠信教育融入教學任務當中,真正實現學生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注重學生精神世界的建設,培育大學生道德責任心、誠信、善良等品質。
3.建立大學生信用檔案
建立大學生信用檔案,可以有效督促大學生時刻以誠信要求自己。檔案的內容應該詳細且貼近大學生活,應該包括大學生誠信承諾書、個人基本情況、品行說明、學習成績、健康狀況、經濟狀況、誠信與不誠信行為記錄等內容[2]。檔案會隨大學生度過四年的大學生活,也隨大學生走向社會。學校教育者可以通過檔案對學生進行監控與管理,及時提醒學生不要做出違反誠信準則的事情。學生可以對自己的在校表現做出承諾,由同學、教師進行監督,簽訂承諾書并存入信用檔案。通過此舉,可以讓學生從被動監督轉化為自我監督,潛移默化地形成誠實守信的觀念和意識。
4.建立大學生信用評價體系
設置科學、合理的規章制度和獎懲制度,作為學生進行綜合測評、保研、評定獎學金等的重要依據。現在已經有不少高校正在試行“信用檔案”,通過大學生在校表現,對比學生最初的誠信承諾,進行誠信評定,并且與學生在校經歷掛鉤,使之成為大學生素質拓展的重要內容。
參考文獻:
[1]李新倉,盧 聰.大學生誠信缺失與教育引導策略研究[J].創新與創業教育,2016(1):52-54.
[2]張祥永,李孫巧.大學生誠信檔案建設路徑研究[J].山西檔案,2016(1):13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