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晨
“一帶一路戰略思想”的提出,為中國同周邊國家加強交流,共同發展,拉動內需指明了方向,也為經濟全球化提供了新的戰略支點。近期,本刊記者帶著相關問題走訪了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高級研究員高恒教授,高教授在國際戰略領域曾為國家做出過特殊貢獻,針對一帶一路戰略研究,高教授頗有心得。
首先,高教授向記者介紹了學習習近平主席《一帶一路戰略思想》的點滴體會,他談到:
“一帶一路”戰略思想是我國對外總體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指導我國對外開放的戰略指針,值得我們認真學習和努力貫徹執行。
習主席“一帶一路”戰略思想的指示有著歷史的必然性。這就是:從2008年起西方國家全面陷入經濟政治總危機(美國格林斯潘稱之為“百年不遇”的大危機)。至今,該危機還在深化之中,并且遠未觸及“谷底”。有的人形容它是“L”型危機,看不到隧道的盡頭。
鑒于中國已對外開放幾十年,不可能不受到這種危機的嚴重影響。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我國經濟呈現新常態——穩中有進。產能過剩、民生問題突出,社會呈現矛盾突出狀態。為了扭轉經濟困局,必須加快供給側改革。對外經濟關系中,要把重點放在“一帶一路”沿線的發展中國家身上。事實正在證明,這是英明之舉,是有強大生命力的戰略思想。
習主席“一帶一路”戰略思想是有豐富的基本內容。主要是:在維護絲綢之路及相關地區和平穩定的大前提下,以合作共贏為宗旨,促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及地區經濟共同發展、共同受益,締結人類命運共同體。其重要項目是以當地國家和地區急需的民生經濟項目為主(如發電站、能源等)。當然,海陸空交通設施建設是首先要解決的基礎設施項目,是重中之重,急中之急。當前,我國已在推進“中巴經濟走廊”等多項計劃的實施。有的已初現成效。正在顯現強大生命力。
高教授還重點談到,必須要確保習主席“一帶一路戰略思想”的貫徹執行,必須打造“一帶一路”相關地區和平穩定的安全環境。為此,中國軍隊要認真研究如何為“一帶一路”保駕護航,我們看到,中國海軍在印度洋巡航過程中,多次擊潰海盜,救中外多個國家的商船于危難之中壯了國威和軍威。此外,參與“一帶一路”項目的企業也要加強與中國的保安企業的聯系,我國大型保安企業也要重點研究如何在海外開展業務,提升在海外開展安保工作的的能力和服務水平。中國外事部門也應經常性地與沿線國家展開合作交流,協調當地政府和軍警力量做好中資企業和中國建設項目、人員的安全保障工作。
習主席“一帶一路”戰略思想涉及亞歐及相關廣大地區。該地區內部矛盾叢生,域外的西方國家紛紛介入當地局勢。特別是中亞,中東、地中海等地區,一直是戰后世界熱點地區,戰亂、動蕩不停。而如果不能妥善解決這些問題,那么“一帶一路”戰略就會大打折扣。因此,我們要努力締造和平穩定機制,抵制西方國家的干擾和破壞。當然,反對以美國為首的霸權主義、強權政治及改造國際經濟舊秩序是不容回避的任務。我們要丟掉幻想,準備斗爭,迎接勝利!
“一帶一路”有益于各參與國的利益,有益于全球化。但是在世界上卻不是所有的國家都能很好地理解“一帶一路”普惠天下的內涵,甚至西方一些勢力將其誤讀為對由西方主導下國際經濟舊秩序的挑戰,片面的、狹隘地看待“一帶一路”。對此,中國應當不斷擺事實講道理,耐心地做其工作,使其對“一帶一路”的認知和態度回到正確的軌道上來。當然,我們也不能對一些敵對勢力抱有幻想,時刻警惕其可能對“一帶一路”實施圍堵和拆臺。
高教授直言不諱地說:“堡壘最容易從內部攻破,現在特別要防止敵對勢力對我國要害部門的滲透,當然這些要害部門也包括重要的經濟部門,重要部門在任用使用人才的時候,不能錯誤地認為有海歸背景、外語好在政治上就是過硬的。目前,各個單位的政審工作相對過去有所放松,對干部們的共產主義信念的培養教育也亟待加強”。“一帶一路”戰略是“一盤大棋”,如果我們的堡壘內部經常出現問題,勢必嚴重影響到整體戰略的成功推進。
隨著西方陷入經濟危機,舊的經濟秩序對國際經濟的調整能力走弱,西方世界經濟回暖遙遙無期。而新興經濟體卻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最大動力,為了復蘇全球經濟,世界也不約而同地把目光轉向東方。現在第三世界國家和新興經濟體也確實期待擺脫、打破舊的經濟秩序,以避免遭受長期的經濟掠奪。例如,東方勞動密集型國家在向西方輸出附加價值較低的工業制成品和自然資源的同時,往往造成對當地環境的破壞,而用血汗換回的外匯,卻又時常被西方以剪羊毛的形式榨干,這就是為什么第三世界國家無論怎樣出賣血汗,卻永遠富不了,永遠改變不了在世界經濟格局當中被殘酷剝削和遭受壓迫的命運的原因。而西方世界呢,當它們攫取世界財富的貪婪并沒有換回持久健康的繁榮,紛紛出現重大經濟危機,還產生了難以調和的社會問題之時,也必須反思以前做錯了什么。“一帶一路”是有別于舊經濟秩序中的做法:
“一帶一路”體現出來沿線國家“窮幫窮”、互補共贏的發展模式。中國的產能過剩、貨幣過剩,外匯儲備還隨時面臨美國量化寬松的威脅,在“一帶一路”沿線各國,中國的這些優勢正好找到用武之地。而中亞、俄羅斯、中東各國都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和廣袤的土地,如果不被很好的開發利用,這些資源只能閑置。當中國的資金和技術輸入這些國家后,當地的這些資源就有了盤活的可能,而這些國家用他們豐富的資源交換中國輸出的技術、資金,即可彌補中國資源緊張的短板。
高恒談到,“一帶一路”基礎設施建設要強調因地制宜,強調服務于當地民生,也就是當地老百姓缺什么我們就著重為他們建設什么,這對于“一帶一路”深入人心,對于中國走出去戰略爭取更多的國際支持是十分有幫助的。基礎設施建設方面中國具有世界領先水平,建設能力、經驗都非常強,很容易在“一帶一路”上有所作為。
高教授認為,“一帶一路”沿線有大量的伊斯蘭國家,中國可以借此團結伊斯蘭世界,我國新疆的廣大少數民族群眾也是信仰伊斯蘭教,又是“一帶一路”上國內部分的關鍵節點,我們也可以將新疆作為與伊斯蘭世界打交道的一個重要窗口,通過宣傳新疆的建設成就展現中國。我們在開展“一帶一路”建設時,不僅要布局國際,同時也要謀篇國內。絲綢之路經過我國多個省份,這里的建設也很重要,而帶動國內這些省份的經濟發展,也應當是“一帶一路”戰略的題中之義。
“一帶一路”不僅能夠為中國和沿線各國的經濟帶來利好,也能夠為中國發展與各國政治關系搭建橋梁。此外,我們不僅要重視與沿線各國執政黨發展友好關系,也要重視與各國在野黨加強交流,廣交朋友,充分闡述中國的政治立場和發展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