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鋒
我國高職院校的校企合作、工學結合起步較晚。總體來說,成績和效果不太理想,存在著深度的實質合作問題障礙的一面。高職院校學生的技能水平較弱,難達到頂崗實習的要求,尤其是高職院校財會專業學生的校外的企業實踐實習所涉及的是企業秘密,要求更嚴格。高職院校財會專業大學生的創新的人才培養模式,重點突破如何構建一個高職院校財會專業大學生教育教學的校企合作與工學結合實質性比較強、程度比較高而且具有比較好的實踐性、應用性、長效性的創新的人才培養模式。
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明確要求:“大力推行工學結合,突出實踐能力培養,改革人才培養模式。要積極推行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的學習模式,把工學結合作為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點,帶動專業調整與建設,引導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改革。我國高職院校的校企合作、工學結合起步較晚。總體來說,成績和效果不太理想,存在著深度的實質合作問題障礙的一面。本文以高職院校的財務會計類專業(以下簡稱“高職院校財會專業”)的校企合作的為主線探討人才培養及其模式。
當前我國高職院校財會專業的校企合作主要仍然存在問題
校企合作真實程度缺失。高職院校財會專業的專業技能性強,核算方式方法繁多,有幾十種的核算和管理方式方法,要求學生實際動手能力程度很高,如果不通過真實的業務崗位實踐,就不可能真正掌握這些財務會計核算和管理的專業技能。現在高職院校財會專業建立的校外實習基地多為一些軟件公司,只是介紹軟件操作之類的所謂仿真實習。高職院校財會專業學生到校外進行“頂崗實習”或者“社會綜合實踐”,很多工廠、公司企業都沒有提供真實的主要的或全面的實習崗位,充其量也只是一些次要的核算,如應收帳款或應付帳款的業務等。校企合作的真實程度缺失。
工學結合流于表面形式。高職院校財會專業的法律規范性高。整個財務會計核算與管理過程需要運用涉及的法律法規,規章制度幾十個,會計的日常資金及賬簿的核算與管理是嚴格按照國家的財經法規進行的,財會專業的學生如果沒有經過真實會計核算崗位實習實踐,是無法正確理解和運用這些法律法規,規章制度。當前很多企業雖然接收一些財會專業的學生實習,但企業會計部門大都不愿意安排實習學生接觸真實會計核算崗位實習,常常只讓實習學生做一些零工雜活,所謂的“工學結合”只是流于表面的形式。
頂崗實習實際效率不高。高職院校財會專業的財務會計核算程序復雜,運用與涉及的法律法規,規章制度繁多。當前高職財會專業學生畢業多是到小企業就業,特別是珠江三角地區.長江三角等地區,紡織服裝等行業小企業的眾多的產業集群,一般就只要一個會計人員,需要學生能獨擋一面進行一整套的財務會計核算。而現在財會專業學生很少能到真實的崗位實習,未涉及財經法規及一套完整的財務會計核算和管理。學生很少能接觸到公司企業的實際財務會計核算與管理業務。“頂崗實習”缺乏實質與深度合作,效率不盡人意。
構建高職院校教育教學的校企合作實質性較強程度較高的創新的人才培養模式
高職院校應該著力構建一個財會專業大學生教育教學校企合作與工學結合實質性比較強、程度比較高且具有比較好的實踐性、應用性、長效性的創新的人才培養模式,培養具有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專業技能較好、動手能力較強的到社會就業能夠獨擋一面的大學生。
本文以廣東省珠江三角區域(以下簡稱“珠三角地區”)的眾多的產業集群為依托的高職院校財會專業的校企合作與工學結合作為案例,探討高等職業技術學院財務會計專業的實訓、實習為基礎,以高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為抓手,通過實地調查研究、與企業工廠公司研討、資料分析、案例研究等方法,對高職院校的校企合作協同育人模式進行深入研究和探討,并通過本院校的校內外實驗、實訓、實習實踐操作,總結經驗,創新思維理念,著力構建一個高職院校財會專業教育教學的校企深度合作協同育人的實質性較強、程度較高且具有較好的實踐性、應用性、長效性的創新模式,以期彌補相關專業方面的研究不足、流于表面形式、缺乏實質的模式,促進高職院校的校企合作協同育人向更務實、更深入、更與社會實際融合的方向發展。培養具有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專業技能較好、動手能力較強的到社會就業能夠獨擋一面的大學生。構建真正的校企合作協同育人的高職院校教育教學創新機制和模式,最大程度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激發學生的專業理論知識及專業技能學習興趣以及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具有扎實的專業理論基礎知識、較高的專業技能、較強的動手能力的高職院校大學生。
構建校企合作與工學結合創新的人才培養模式。我們著力研究高職院校財會專業大學生的創新的人才培養模式,突破如何構建一個高職院校財會專業大學生教育教學的校企合作與工學結合實質性比較強、程度比較高而且具有比較好的實踐性、應用性、長效性的創新的人才培養模式。把學生在學校學習理論、實際操作在工商企業訓練有機地結合起來,即高職院校財務會計學生專業理論課程在學校學習,比如“會計基礎摸擬實訓”、“會計實務模擬實訓”、“畢業綜合實踐”、“頂崗實習”等都有組織統一安排在工商企業訓練實際操作。使理論與實踐合一、教學與生產合一,重視學生在校學習與實際工作的一致性,有針對性地采取工學交替、任務驅動、項目導向、課堂與實習地點一體化等,提升學生崗位創新創業能力。
建立“廠中校”。高職院校財會專業的特點就是要求學生要“在學中做一在做中學一全面掌握一先會后做”。本項目研究的需要突破的難點是以廣東省珠三角地區眾多的行業的產業集群為依托,建立高職院校財會專業大學生的校企合作與工學結合作的校外和引進企業到高職院校辦公建立校內實驗、實訓、實習的實踐基地,根據高職院校財會專業實踐的特點以及相關企業公司的生產經營特點,我們具體研究廣東職業院校在廣東省珠三角地區與大中型的紡織服裝等行業及其會計事務所合作對接。珠三角地區我們經多年調查研究及接觸洽談,大中型的紡織服裝等行業及其會計事務所會計核算業務最齊全,每年代理近千家紡織服裝等行業的企業工商企業會計賬務處理,每月都需要數百會計人員,可以安排十幾個甚至更多的學生實習,可以開展較為深度的校企合作;同時還可以引人小型的紡織服裝等行業及其會計事務所到學校內實地辦公。
創新學生實踐教學模式。具體實踐教學實際工作可以是高等職業技術學院在廣東省珠三角地區與大中型的會計事務所合作對接。建立深度的實質性的高職院校財會專業大學生的校企合作協同育人的校外實踐基地和引進企業到高職院校辦公建立校內的實訓場地,以期可以集中統一安排多個學生到真實的企業會計核算崗位實習實踐,高職院校財會專業大學生只有在這些公司企業才能真正地實習實踐到各個財務會計崗位的實際業務,也只有在這些公司企業才能有可能實習實踐:設置會計科目和帳戶、復式記賬、填制和審核會計憑證、登記會計賬簿、進行成本計算、編制財務會計報告等一整套的財務會計核算業務。進一步建立和完善校企合作、形式多樣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高等職業教育體系。
創新教學材體系。將舊的脫離實際的教學內容及舊的教學方式舍棄,采用科學的與實際情況相符合的實踐教法,使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實質深度融合。比如財經專業會計等理論教學要舍棄理論教學以文字表述及“T字型”賬戶教學教材,改為實際應用有規格的賬表的實踐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