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明
【摘要】:我國的林業到目前為止依然處在較低層次的發展階段,而相反的社會的快速發展導致人們對森林資源的需求不斷增大,在這種此消彼長的情況下,兩者之間的矛盾逐漸加深,為了緩解兩者之間的關系,我國必須大力發展林業生態建設,這不僅可以促進林業產業的良性發展,更關健的是可以滿足日后不斷增大的資源需求,本文主要分析探討的是林業產業的發展與林業生態建設之間的相關性。
【關鍵詞】:林業生態;協調發展;措施
【引言】:林業在作為一個生態經濟循環系統的同時,也是生態建設當中的重要主體。在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黨中央明確指出林業在生態建設中居首要地位,在生態文明建設的必要環節,必經之路。在當代林業社會化生產的過程中,想要切實保證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的穩健增長,達到二者的統一。就一定要保證把林業發展與生態建設結合起來綜合考慮。
1林業生態與林業產業發展現狀
1.1粗放式發展
林木主要生長在我國山區、丘陵地帶,山區也是森林資源的主要分布地區。但由于山區地形崎嶇、交通不便,經濟發展形式單一,經濟發展水平不高。而林木資源作為生產生活需要的必要資源,在市場經濟發展中占據著重要地位。山區林木資源豐富,但當地交通通達度與經濟發達度均不高,當地居民文化程度又普遍較低,森林保護意識不強,在林業發展中不注重保護生態平衡,容易造成當地環境的破壞。山區林業發展主要為粗放式經濟發展模式,甚至不顧自然環境保護的要求大肆砍伐樹木換取經濟利益,長此以往,導致土地生產力嚴重下降且生態被嚴重破壞,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災害頻繁爆發。
1.2思想體制落后
我國山區由于地理特點和自然資源分布的特點,主要發展礦業和林木業。由于經濟管理體制不完善,林業經濟發展水平始終難以提高。從市場角度來說,林業產業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但在實際中,由于山區林木培植不注重借鑒科學方法,林木成活率低、成品品質不高,影響其市場效益。山區居民在林木種植上經驗不足,導致生產力下降,當地政府及林業管理部門沒有制定和落實相關管理措施,造成林業發展畸形,使林業生態保護缺失。山區林業產業的發展需要在綜合體制管理下,實現科學、集約化的管理模式,轉變林木培植和銷售理念。
2林業產業發展與林業生態建設之間的關系
2.1林業產業與林業生態建設之間是相互矛盾,相互制約的關系
人們在從事林業產業活動過程中的不同利益取向與勞動者自身利益關系不同造成了這種相互矛盾和制約的關系。在“產業”這一經濟名詞的框架內,勞動者最直接的目的就是在最短的時間內,將經濟效益最大化。在達到這個目的的過程中,勞動者在投入勞動要素的同時,會產生經濟和生態效益,這里的經濟效益也就滿足了勞動者最直接的目的,這是直觀的,可以被勞動者所切身感受到的。但是生態效益是一個積累的過程。勞動者極有可能為了可以在短期內可獲得的經濟利益去忽視需要日積月累才能帶來影響的生態效益。因此,林業產業與林業生態建設是相互矛盾,相互制約的。
2.2林業產業與林業生態相互促進,相互依存
森林,就是林業產業發展的林業生態建設統一結合的基礎。林業產業發展的前提是森林資源。我國也將恢復森林植被,增加森林數量,提高森林質量放在了林業生態建設的首位。因此,林業產業與林業建設是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關系。森林是多種動植物的棲息場所,被譽為“基因庫”;樹木起著涵養,保持水土的作用,因此森林又被稱為“綠色水庫”;森林能夠凈化空氣,調節氣候,防止污染,被稱為“環境衛士”。正是森林的多種功能,作用和地位決定了林業生態建設對于林業產業發展的基礎性作用。
3實現林業產業發展與林業生態建設之間相協調
林業產業發展與林業生態建設之間既是互相矛盾與制約的關系,又是相互依存與促進的關系,而要想實現林業產業與林業生態環境互相協調發展,就必須要采取相應的措施。
3.1制定完善的規章制度
林業生態建設離不開相關的規章制度,因此采取的措施首先就是要制定完善的規章制度,例如林業生態保護制度,砍伐管理制度,防火消防制度等,要將林業的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嚴格遵守規章制度,同時還要與市場經濟緊密的結合起來,通過人大代表會議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通過政府部門的監管達到生態建設的目的。
3.2提高工作人員的職業素質
首先要提升的就是林業生態建設管理負責人的生態環保意識和管理意識,只有他們起到了帶頭作用,才能帶領林業生建設的其他工作人員一起進行生態建設,其次要提升的就是工作人員的責任意識,明白生態建設工作的重要性,對此可開設相關的知識培訓班或者定期對工作人員進行宣傳教育。
3.3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尊重科學發展觀的指導思想,要求在經濟發展中保持科學的態度、嚴謹的思想,在爭取經濟利益的同時,重視社會效益與環境效益。林業產業的發展是山區林農主要的經濟來源,但人們砍伐樹木,流入市場再進行木材加工,雖然滿足了基本的生產生活需求,但也耗損了森林資源,影響了生態平衡。而林業生態就是指利用合理的林木培植方法,擴大林木種植率,滿足木材加工與使用,實現經濟與環境統一。促使林業產業與林業生態協調發展,主要就是遵循科學發展觀,提高森林利用率的同時,保證正常的生態需求,以人工種植的方式為森林資源的消耗做補充,實現經濟循環。
3.4加強培養森林經營人才
任何事物,都要以人為本,擁有良好的人才隊伍,才可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當下,實現科學森林經營是林業工作者的重要任務。要用科學發展觀來統籌森林經營工作,所以要加強培養森林經營人才隊伍的建設,也只有在科技教育和人才素質不斷提高的基礎上,才能實現這項長期且艱苦的工作。
結語
綜上所述,林業產業與林業生態建設是密切相關的,兩者間既相互制約,也相互依存,只有將林業生態建設搞好,才能促進林業產業的健康發展,因此,我們需要正確認識兩者之間的關系,做到協調發展,只有這樣,才能使我國的林業產業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同時使生態環境得到改善。
【參考文獻】:
[1]周玉洪.試論林業產業的發展與林業生態建設的關系[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09:47-48.
[2]郭子旗.淺談林業產業的發展與林業生態建設的協調發展[J].中國林業產業,20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