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祥+++唐剛
【摘要】:在水稻種植方面,抗病技術的運用非常重要。基于這種認識,本文對水稻種植中的抗病技術進行了簡單分析,具體對選種、育種、種植階段的抗病技術和水稻常見病害的防治問題展開了探討,從而為關注這一話題的人們提供參考。
【關鍵詞】:水稻;種植;抗病技術
【引言】:中國在水稻種植方面擁有悠久的歷史,是水稻的原產國,擁有先進的水稻栽培技術。但就目前來看,水稻種植中的抗病問題一直存在。因此,還應加強對水稻種植中抗病技術的研究,以便更好推動我國水稻種植事業的發展。
1、水稻選種、育種中的抗病技術
在水稻種植中,抗病技術的應用還要從選種和育種階段開始。在水稻選種階段,只有完成合適種子的選取,才能降低水稻在后續種植過程中發生病害的幾率。而不同的地域需要完成不同品種水稻的種植,選取的種子還要符合當地實際情況。具體來講,就是要結合當地的氣候條件、水文特點和地質情況等完成種子的選擇。完成優質種子選取后,則要使用專門藥物進行種子浸泡,以達到提高種子抗病害能力的目的。完成種子浸泡后,還要進行健康種子的選取,以免有不健康種子發生病害,并對其他水稻植株進行感染。采取該種技術,能夠避免種子在成長過程中出現病害。從實踐經驗來看,優質種子在種植過程中發生病害的幾率要低于質量差的種子。此外,除了做好種子的選取,還要在育種過程中加強種子抗病能力。具體來講,就是可以通過雜交等方式提高種子抗病性,以確保水稻種植過程中能夠進行病害的抵抗[1]。在育種過程中,還要結合地區水稻病害特點有針對性的進行育種,從而使水稻對地區常見病害的抵抗能力得到增強。
2、水稻種植中的抗病技術
在水稻種植階段,想要提高水稻抗病能力,還要根據水稻品種差異完成不同種植方案的制定。比如,部分水稻品種容易因穗期光照不足發病,就要結合當地自然條件選擇穗期光照充足的位置進行水稻種植。而一些水稻品種會因為土壤氮含量不足出現抗病能力降低的問題,還要通過施肥增加土壤中氮含量。但是,如果氮肥含量過多,則容易導致水稻產生稻瘟病和紋枯病等病害,因此還要加強氮肥的管理。適當施加有機肥料,則有利于改善水稻土壤生長條件,從而使水稻的抗病能力得到增強。除了加強施肥和光照管理,還要加強農藥使用管理。目前,水稻種植可以使用的農藥能夠被劃分為礦物源農藥、化學合成農藥和生物源農藥等多種。在殺菌和殺蟲燈方面,生物源農藥具有較強生態性,但是防護效果不佳。而其他兩種農藥生態性較差,防護效果相對較好,因此還要結合實際情況考慮綜合化使用。
3、水稻種植中常見病害的防治
在水稻種植中,還要針對常見病害進行抗病技術的運用,從而使病害得到有效防治。就目前來看,稻瘟病、紋枯病、立枯病和病蟲害為多地水稻容易發生的病害,所以還要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進行病害防治。
3.1稻瘟病的防治
稻瘟病為真菌性病害的一種,沒有固定的發病時間和位置,存在較大的防治難度。一旦發生該種病害,將導致水稻嚴重減產,減產量甚至能夠達到20%以上。從實踐經驗來看,病害發生的初期,水稻稻節上將出現黑色斑點,一經發現就要及時處理。而稻瘟病的發生與光照和溫度有關,加強光照和溫度管理能夠進行病害的有效預防。種植時,還應確保水稻生長環境濕度適合,不能出現過濕問題。在種植水稻前,可以使用三環唑1000倍液進行種子浸泡,從而使種子抗病能力得到提高。播種時則要做好稻苗的選擇,并做好施肥工作,確保稻苗擁有較強的抵抗能力。最后,還應對水稻生長情況進行實時觀察,一旦發生病害還要及時利用藥物進行專業治療,以確保病害能夠得到及時控制和防治。
3.2紋枯病的防治
水稻紋枯病也是由真菌引發的病害之一,發生該病害的水稻會在莖稈和葉子上出現斑點。未能及時進行病害防治,水稻就會長出更多的斑點,并且無法正常抽穗或產生秕谷問題,進而導致水稻產量降低。由于該種病害難以在初期發現,所以有較大的危害。而病害產生的原因與施肥和種植密度有著直接的關系,所以在種植水稻過程中還應避免密度過大,以免水稻發生病害[2]。在水稻種植過程中,則要加強施肥管理,確保施肥和追肥工作能夠得到科學開展。一旦發生病害,則要第一時間進行藥劑噴灑,以確保病害能夠得到及時控制和防治。
3.3立枯病的防治
在水稻生長的秧苗期,幼芽和幼根的位置容易出現立枯病。一旦發病,就會對水稻整個秧苗產生危害。而患病的水稻呈黃色,并且較弱,容易出現彎曲問題。受病菌的侵害,秧苗會逐步腐爛。在水稻生長出二葉和三葉時,一旦感染立枯病會出現褐色或白色等枯萎顏色。想要進行立枯病的防治,還要做好水稻種植區域的選擇。具體來講,就是在通透性較好且向陽背風的地區進行水稻種植,并且避免其地形起伏過大,以免種植區的灌水和排水能力受到影響。而水稻適合在堿性土壤中種植,所以還應加強對土壤酸堿性的調和。在進行底肥挑選時,應避免使用尿素。而水稻植株之間應該保持一定的距離,以確保水稻通風性良好。此外,還要加強水稻種植區的灌溉管理,結合不同生長時期對水分的需求進行灌溉,進而使水稻的抗病能力得到提高。
3.4病蟲害的防治
在水稻種植中,也常常發生病蟲害,還要采用多元化的抗病技術。一方面,可以采用農業防治方法進行病蟲害預防,如使用“殺蟲燈”殺死害蟲。另一方面,可以采用生物防治方法,比如在秧苗附近進行能夠吸引和殺害病蟲害的植物。此外,也可以在稻田中進行青蛙和鴨子的飼養,從而利用這些動物進行害蟲的驅趕,以達到提高水稻病蟲害防治效果的目的。
結論
作為我國重要糧食產物,水稻種植還要有效進行病蟲害的防治和處理,以確保水稻的質量和產量。通過分析可以發現,在水稻種植的各個階段,都要采用有針對性的抗病技術加強病害的防治,以確保水稻能夠健康成長,進而獲得較高的產出量。
【參考文獻】:
[1]程丹丹,劉菊紅. 水稻種植中關于抗病技術的創新探討[J]. 北京農業,2015,24:56-57.
[2]劉開泉,梁盛,童仁錕. 抗病技術在水稻種植中的應用探討[J]. 農業與技術,2015,1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