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少博
【摘要】 目的 觀察老年直腸癌患者在治療中采用腹腔鏡微創術的臨床治療效果。方法 82例老年直腸癌患者, 采用隨機數字分組法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 每組41例。對照組患者應用傳統手術進行治療, 實驗組患者采用腹腔鏡微創術進行治療, 經過不同的治療, 將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進行觀察和對比。結果 實驗組患者的術中出血量為(174.87±29.48)ml、手術時間為(95.40±22.10)min、腸道功能恢復時間為(15.03±3.09)d、住院時間為(3.58±2.10)d;對照組患者的術中出血量為(275.14±30.78)ml、手術時間為(101.35±22.12)min、腸道功能恢復時間為(20.70±2.15)d、住院時間為(7.80±2.02)d;相較于對照組, 實驗組患者的術中出血量明顯較少, 腸道功能恢復時間、住院時間明顯較短, 對比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t=-14.483、-9.645、-9.273, P<0.05);而兩組手術時間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并發癥總發生率為9.76%, 對照組總發生率為34.15%, 兩組并發癥總發生率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7.1181, P=0.0076<0.05)。結論 在老年直腸癌患者治療中給予腹腔鏡微創術進行治療效果較為明顯, 在臨床上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 腹腔鏡微創術;老年直腸癌患者;療效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13.035
在臨床上老年直腸癌作為一種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疾病, 不但影響老年患者的生命健康, 同時對其生活質量有嚴重的影響, 在臨床上一般采用手術治療方法進行治療, 但是采用常規手術方法治療效果并不理想[1], 伴隨腹腔鏡微創技術的不斷進步, 為其手術治療提供了新的方法[2], 本院在臨床實踐中發現采用腹腔鏡微創術治療效果理想, 本研究對其臨床治療效果進行進一步探究, 對本院收治的82例患者進行分組研究, 現將分析結果和過程進行如下論述。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采用隨機數字分組法對本院在2014年3月~
2016年3月收治的82例老年直腸癌患者進行分組研究, 即對照組和實驗組, 每組41例。對照組中男25例, 女16例, 年齡最大78歲, 最小63歲, 平均年齡(68.18±4.61)歲;最長病程6年, 最短病程1年, 平均病程(4.01±1.01)年;根據Dukes對患者進行分級:11例Ⅰ級、14例Ⅱ級、16例Ⅲ級。實驗組中男27例, 女14例, 年齡最大77歲, 最小62歲, 平均年齡(68.25±4.11)歲;最長病程6年, 最短病程1年, 平均病程為(4.05±1.02)年;根據Dukes對患者進行分級:10例Ⅰ級、14例Ⅱ級、17例Ⅲ級。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將常規手術方法應用于對照組患者中, 以相關手術標準為依據進行手術, 之后進行對癥支持及抗感染治療[3];而實驗組患者的治療方法為采用腹腔鏡微創術進行治療, 具體方法如下:取患者截石位, 且向右傾斜, 人工氣腹完成后, 腹壓要保持12~14 mm Hg(1 mm Hg=0.133 kPa)范圍內, 將Trocar進行安置, 主操作孔選擇患者的右下腹, 如果患者為女性, 在術前要將其子宮吊起, 以完全顯露出腹腔內部, 保證充分的手術術野, 患者乙狀結腸側應用超聲刀進行切開, 將內側髂血管準確尋找, 將1個切口做于直腸到右側腹膜處, 在髂血管左右血管分叉處分離腸系膜動脈, 充分暴露動脈, 動脈血管根部應用血管夾進行夾閉, 之后應用超聲刀進行分離;處理腸系膜下淋巴組織和靜脈, 有效清除結締組織, 完全顯露其右側輸尿管;將患者乙狀結腸左側腹膜小心切開, 直腸腫瘤組織及乙狀結腸用布袋進行捆扎, 有效阻斷腸管, 之后應用超聲刀銳性分離, 將直腸系膜完整性保留[4, 5]。
1. 3 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術中出血量、腸道功能恢復時間、住院時間、手術時間、并發癥發生情況進行觀察和評價。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手術效果對比 實驗組患者的術中出血量為(174.87±29.48)ml、手術時間為(95.40±22.10)min、腸道功能恢復時間為(15.03±3.09)d、住院時間為(3.58±2.10)d;對照組患者的術中出血量為(275.14±30.78)ml、手術時間為(101.35±22.12)min、腸道功能恢復時間為(20.70±2.15)d、住院時間為(7.80±2.02)d;相較于對照組, 實驗組患者的術中出血量明顯較少, 腸道功能恢復時間、住院時間明顯較短, 對比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t=-14.483、-9.645、-9.273, P<0.05), 而兩組手術時間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 2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對比 實驗組患者中2例發生吻合口出血, 2例發生切口感染, 總發生率為9.76%;而對照組患者中4例發生吻合口出血, 1例發生吻合口瘺, 5例發生切口感染, 4例發生粘連性腸梗阻, 總發生率為34.15%, 兩組并發癥總發生率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7.1181, P=0.0076<0.05)。
3 討論
老年直腸癌作為一種惡性腫瘤在臨床上較為常見, 其致病原因與生活史、既往病史、遺傳史有一定的關系[6]。在臨床上一般采用手術治療方法進行治療, 傳統開腹手術及腹腔鏡微創手術是兩種常見的手術方式, 與傳統手術方式相比, 腹腔鏡微創手術的優勢為較短的恢復時間、創傷性小、疼痛感小, 容易被患者接受[7]。從本研究結果中顯示, 采用腹腔鏡微創手術進行治療, 術中出血量明顯較少, 腸道功能恢復時間、住院時間明顯較短, 并發癥發生率明顯較低, 對比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組間手術時間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可見腹腔鏡微創手術治療效果確切。
綜上所述, 在老年直腸癌患者治療中給予腹腔鏡微創術進行治療效果較為明顯, 在臨床上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宋娟, 曾冬竹, 牟文蓮. 腹腔鏡微創術治療老年直腸癌患者的療效. 中國老年學, 2013, 33(16):3998-3999.
[2] 于源, 邢均梅. 腹腔鏡微創術治療老年直腸癌的臨床效果分析(附120例報告).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 2015(31):36-37.
[3] 李文第. 腹腔鏡微創術治療老年直腸癌患者的療效研究. 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 2016, 37(2):232-233.
[4] 趙衛兵, 陳菲, 彭方亮, 等. 不同麻醉方式應用于腹腔鏡手術治療老年直腸癌患者的效果研究. 重慶醫學, 2016, 45(13):1847-1848.
[5] 蔡青, 劉軍, 劉智華, 等. 腹腔鏡直腸癌手術與開腹直腸癌根治術對老年直腸癌患者的近遠期療效與安全性比較. 黑龍江醫藥科學, 2013, 36(6):104.
[6] 沈海龍, 狄長安, 朱江. 腹腔鏡與傳統開腹手術在老年直腸癌根治術中的療效分析. 現代消化及介入診療, 2015(4):414-416.
[7] 胥青. 腹腔鏡下老年直腸癌切除術患者的手術室護理措施分析. 吉林醫學, 2013, 34(24):5027.
[收稿日期:2016-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