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廷祥 王傳明 韓忠耀 劉承貴 孫曉惠
摘 要 探索標本實踐在生藥學教學中的作用;方法:對生藥學教學采用藥材標本進課堂、野外采集標本、參觀標本館等方式進行教學探索并對教學效果進行評價;結果:標本實踐可激發學生學習生藥學興趣、培養學生動手能力、提升學生教學質量;結論:以標本實踐為輔助的教學模式應用于生藥學教學有助于提高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
關鍵詞 生藥學 教學 標本實踐
中圖分類號:R93 文獻標識碼:A
隨著人們對中藥材需求量的日益增加,市場上中藥材偽品及混淆品等摻假使雜現象日益嚴重。為了保證中藥材的真實性、安全性、有效性,要求醫藥類專業人才要具備鑒別中草藥真偽優劣的知識和技能。作為高職高專的教育者,改變過去重理論輕實踐的傳統教學方法,培養創新性人才是高校教學的現實所需。生藥學的主要任務是研究生藥的名稱、來源、采制、鑒定、化學成分、品質評價、醫療用途和資源開發等方面的內容。其教學目標是提高藥學專業學生對生藥的真偽優劣鑒定能力,其中標本實踐是提高學生鑒定生藥能力的重要途徑。黔南民族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地處藥材資源豐富的貴州黔南地區,具有進行標本實踐的教學資源。本文對傳統《生藥學》教學方式存在的不足進行改革探索,將標本實踐應用到教學之中,并對標本實踐在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中所產生的影響進行討論。
1開展標本實踐教學探索的必要性
傳統《生藥學》教學存在授課模式單一,實踐可驗證性少,學生對生藥真假偽劣鑒別能力差等缺點。
1.1授課模式單一,教學效果差
目前生藥學課堂教學主要以“灌注式”教學為主,整個課堂教學方法較為單一。教學方式主要靠老師在臺上講、學生在臺下聽的純理論教學。這種模式容易使學生進入學習疲憊狀態,導致上課效果不理想。生藥學教學內容豐富、知識點復雜、實踐操作性強,傳統的理論授課與顯微鑒定難以滿足生藥鑒別技能的培養需要。而標本實踐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教學質量。
1.2驗證性實驗多,鑒別能力差
生藥學傳統的理論與實驗課程比例為2:1,生藥學屬實踐型課程,學生應當將理論聯系實際,用實踐檢驗真理。傳統的理論教學先介紹每味生藥的基本特征,學生在實驗時,通常以目標特征去驗證已知生藥。例如天麻先通過性狀特征(鸚哥嘴或紅小辮、肚臍眼等)、顯微特征(草酸鈣針晶、淀粉粒等)進行理論講述,再通過粉末特征進行驗證。對于未知藥材,學生們對它的鑒定卻無從下手。傳統的驗證性實驗讓學生收獲有限,不利于開動腦筋、擴展思維,培養創造力。而標本實踐有利于讓學生更客觀的了解生藥,提高學生的鑒別能力。
1.3學習思維固化,積極性差
多數學生在生藥學實驗中,按照教材實驗步驟,不經思索,按部就班,草草了事。學生缺乏獨立思考的主動性、探究生藥的積極性以及對實驗結果的質疑性。教師對學生的實驗評價往往憑借實驗報告的內容,忽略了學生的操作技能。學生實驗技能不但得不到提升,反而浪費了許多教學資源。多數學生學習生藥學靠死記硬背各種生藥的鑒別要點,考完就忘,不能學以致用。這不利于學生創造力及科研素質的培養。而標本實踐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好奇心,以便達到藥學專業的培養要求。
2標本實踐在生藥學教學中的應用探索
2.1生藥標本進課堂,邊看標本邊學習
在理論授課之前,將學生進行分組,10人一組,分別發放藥材實物。教師引導學生通過眼看、手摸、鼻聞、口嘗、等簡便的方法對生藥的外觀性狀進行觀察并討論,最后推薦1名同學作為代表對藥材的性狀特征作描述,其他同學可作補充。教師要強調學生觀察藥材的主要特征,尤其是異常突出特征。如黨參的“獅子盤頭”,大黃的“星點”,海馬的“馬頭蛇尾瓦愣身”,廣防己的“車輪紋”,松貝的“懷中抱月”,何首烏的“云錦紋”,黃芪斷面的“菊花心”,蒼術斷面的“朱砂點”等。最后,教師對生藥標本進行歸納總結。這不僅擺脫了抽象的文字描述而且提高了學生的直觀感受。所以在教學中引入有代表性的藥材實物很有必要的。藥材標本進課堂既簡捷又實效,不但既激發學生對藥材的學習興趣,而且引導學生掌握藥材性狀的鑒別要點和鑒別方法。從而實現了由傳統的“被動學習”轉變“主動學習”。
2.2野外采集生藥,制作生藥標本
生藥學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學科,所以野外采集生藥是一項重要內容。學校四面環山,自然植被良好,野生中藥材資源十分豐富,優越的地理環境為學生提供了便捷的野外實習場所。學校周邊生長著許多常見的生藥,如半夏Pinelliaternata、重樓Rhizomaparidi、麥冬Ophiopogonjaponicus?、黃精Polygonatumsibiricum、白芨Rhizomabletillae等名貴生藥。在野外標本實踐之前,將學生分為10人每組,要求每組采20種不同的生藥標本。教師引導學生根據不同種類生藥采集不同的藥用部位,如木本植物采集它的枝葉、草本植物采集它的全草、藤本植物采集它的莖枝等。教師要強調學生在采集過程中注意生藥標本的完整性,并對各生藥的識別特征進行介紹,如天南星科植物的識別要點:佛焰苞。最后,教師對學生所采集的標本作詳細介紹,包括植物形態、性狀特征、藥理作用等多方面進行講解,并傳授學生制作生藥標本。制作生藥標本是生藥標本實踐的重要途徑,制作方法如下:將采集的標本放置在干凈的紙張中、將根、莖、葉鋪平,盡量保持生藥的完整。在生藥干燥期間、勤換紙張、避免出現植物葉片變色等現象發生。植物基本干燥后,最后用針線及膠水將生藥標(下轉第37頁)(上接第32頁)本固定在白紙板上。
教師通過野外標本對學生進行實地講解,仔細回答學生的各種問題,從而實現了課本知識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式。學生通過標本制作,能更好的掌握生藥的性狀特征。總之,野外采集生藥,制作生藥標本的教學方式是利用自然資源對學生進行教學,讓學生帶著問題到大自然中尋找答案。這不僅鞏固了課本的理論知識,而且充分調動了學生對生藥學的學習積極性。
2.3參觀生藥標本館,鞏固生藥知識
生藥標本館作為中醫藥科普教育基地。學校生藥標本館陳列著多種標本,包括浸制標本、臘葉標本、生藥標本等。浸制標本,可觀察到原新鮮植物的形態、顏色等固有特征。臘葉標本,可觀察帶花或果的整株植株或部分植株(帶花、果實的小枝,入藥部位)的形態特征。生藥標本,可觀察動植物、礦物的整體或藥用部位的形態特征。參觀生藥標本館的教學方式從以下幾方面進行:首先,將學生分為15人一組,共3組分別輪流安排到浸制標本室、臘葉標本室、生藥標本室進行觀察。其次,每間標本室安排一位老師對每味生藥標本進行詳細講解,并針對學生的疑問作一一解答。再次,每次觀察生藥標本館要求學生記錄不得少于30種標本。記錄內容包括生藥名稱、性狀特征、藥用部位等。最后,進行標本考核。考核方法為:考場每次只能進一位學生,學生對老師指定的10種生藥標本進行辨認,共計10分,納入實驗成績。通過參觀生藥學標本館,可系統的學習、掌握及鞏固生藥知識。提高了學生對生藥的辨認度。學生近距離的觀看動植物標本,激發了他們探索大自然生藥資源的好奇心,培養他們的思考和實踐精神。
3結語
生藥學是藥學專業的主干課程。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注重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更應提高學生在實際過程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生藥學主要講授生藥的來源鑒定、性狀鑒定、理化鑒定、顯微鑒定時等知識,學生對枯燥的理論難以產生學習興趣。多數學生對許多生藥早有耳聞,但未見過實物,就算見了實物也很難辨認。所以通過標本認識生藥,激發學生動手采集標本的興趣,提高了學習的效率。根據現有的教學資源條件,要培養實踐型藥學人才可以從這兩方面進行教學改革。首先,教師必須提高自己專業知識水平,提高教學質量,讓教學內容與時俱進。教師通過標本進課堂、野外采集生藥、制作生藥標本、參觀生藥標本館等教學方式進行教學。其次,學生要積極參與教學改革中來,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利用好生藥標本,學習透徹各生藥知識,掌握其鑒別要點,以達到培養應用型醫藥人才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張來賓,呂潔麗,荊云,等.生藥學理論教學內容與方法略議[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3,11(6):67-69.
[2] 楊建文,易學東,葉鳳,等.《藥用植物學與生藥學》課程教改初探[J]綜合醫學,2013(3):352-353.
[3] 鄭巖,王紅霞,陳隨清.藥材實物進課堂提高《中藥鑒定學》教學效果評價[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3,11(6)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