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元英
摘 要 隨著農村信息技術課程的普遍推廣,信息技術課程雖然進入了普通中小學校的課堂,但在現實生活中,由于農村信息技術硬件設施的不完善以及缺乏,教學內容操作性大打折扣,學生學時有限,難以全面有效的開展信息技術課程。根據這一現狀,結合現有學校教學硬件,加強學生計算機操作水平能力,使學生可以真正掌握一定的計算機應用能力。
關鍵詞 農村高中 信息技術教育 計算機操作水平
中圖分類號:G633.67 文獻標識碼:A
1農村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現狀
我們所在地區的農村高中開展信息技術課程的軟硬件條件都不完善:每所學校雖配備專職信息技術課程教師,并且建有硬件水平相對較好、網絡信息整體較快的計算機教室。但是在實際的教育教學中卻存在一定問題,最為突出的矛盾是教學課時不能有效保證,基本都是兩周才進行一次信息技術課程。
這樣的教學現狀在短時間內難以改變。原因有以下兩點:
(1)根本原因是信息技術課程并非高考科目,僅作為考察項目列入學生學業水平考核,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學校、教師、學生都無法從心底重視信息技術課程,只是將它作為學生的調節課,或者是自習課,高考評價體系不做改變,這一現狀是難以改變的。
(2)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程的認知已形成固有概念,短時間內難以改變。農村學生由于生活環境的限制,大部分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程的認知僅限于學校的計算機課程教學,部分條件較好的家庭雖然有計算機,也有部分家庭接入互聯網,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引導,計算機沒有很好的發揮其作用,上網玩游戲,聊天,看視頻,娛樂作用遠大于其能夠提供的學習機會。這樣的結果直接導致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的認識,計算機課就是學校提供給他們的免費上網娛樂的機會,計算機課程教學過程中,很多學生并不聽從老師的講解,自行上網瀏覽,更加弱化了教學的效果。
信息技術課程的開設初衷是為了培養學生的計算機及網絡技術應用能力,基礎教育階段及高中階段的信息技術課程教育無疑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目前的教學現狀直接導致學生這一方面能力的缺失。通過與多位畢業生交流后發現,在進入大學階段學習后,由于實際學習的需要,他們需要通過網絡完成課程學習、電子版論文的寫作等辦公應用,高中階段計算機應用能力的缺失直接增加了他們的學習難度,除了要完成規定課業內容的學習以外,他們還需要額外學習計算機應用及通過網絡查找信息的能力,同樣的任務內容,他們往往要花費數倍于其他同學的時間去完成。而這些能力是他們在高中階段原本應當具備的。
2解決辦法與對策
針對教育教學中發現的問題,結合學校的實際,我們應該在實際的教學中,在保證完成規定教學任務的基礎上,應該對學生進行一些針對性的訓練與提高。
(1)計算機輸入能力的訓練與提高。幾位畢業的學生普遍反映,打字輸入能力較差是制約他們完成學習任務的最大瓶頸。無論是在文件的編輯與網絡交流中,文字輸入工作占據非常大的比重,很多學生由于從小未受到嚴格的計算機應用能力訓練,對鍵盤不熟悉,即使使用拼音打字輸入,很多學生仍是“一指禪”,靠單根手指緩慢輸入,完全體現不出計算機高效直觀的特點。因此,在教學中,加強學生基礎計算機輸入能力的訓練,在完成課時教學后規定一定量的文字輸入作業,以期能實現學生語言能力與計算機能力同步提高。鼓勵和引導學生進行五筆輸入法學習,提高文字輸入能力。為防止學生利用微機室上網娛樂,在完成課時教學任務前斷開網絡。
(2)辦公軟件的使用與練習。在計算機應用中,辦公軟件的使用所占比重不小,Word文檔編輯,PPT制作,Excel應用在實際工作中使用頻繁。而學生普遍缺乏這方面的知識,在課時教學中,指導學生進行辦公軟件的學習,引導學生利用計算機完成實際課程的應用,可以在數學老師的幫助下指導學生利用Excel解決實際問題。
(3)信息查詢與獲取能力的培養。很多學習中碰到的難題通過互聯網是可以很輕松解決的,并且網絡上可以提供更形象化的知識講解,有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其他課程知識。但是在教學中,很多學生只是利用互聯網看視頻、聊天,對于一些有助于學習的網站及獲取知識的途徑并不知曉,文獻資料的查詢能力也是作為科學工作者必備的能力。
3 結論與建議
農村高中的信息技術教學與城市高中還是具有較大的差異的,農村地區學生計算機應用基礎較差的現實決定了他們注定在起跑線上落后了一截。但是應當看到國家在這方面所做的努力,不斷加大教育投資力度,改善教育教學設施,縮小城鄉差距。因此,在實際的教學中,除了完成好規定階段的教學任務外,彌補學生所缺失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是信息技術教師的重要任務之一。
文字輸入訓練,辦公軟件使用,網絡查詢能力的提高,這些工作雖然基礎,較為繁瑣,但是在學生的發展過程中具有重要的價值,幫助學生順利成才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
參考文獻
[1] 何引弟,康繼軍.對西部農村高中信息技術課教學現狀的反思與對策[J]。甘肅聯合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S1:6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