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良
“你,是平凡的,平凡得不能再平凡,因為,你只是一名普通的護士長;
你,又是不平凡的,在面臨生死考驗時,你總是無畏地戰斗在臨床一線……”
這是海軍總醫院原護士蘇巖寫的一首詩,這首詩中所描寫的就是我們這篇文章的主人公——王文珍。
“讓我們共同用無私的奉獻、真誠的服務,塑造紅十字的完美形象,讓南丁格爾精神代代相傳。”這是南丁格爾獎章獲得者、海軍總醫院護理部總護士長王文珍在海軍總醫院“南丁格爾”志愿服務隊成立時向全院護理人員提出的倡議。
全球護士將在今年5月12日迎來第106個護士節,王文珍在海軍總醫院一干就是40余年,用自己的生命幫助患者得到最好的服務和治療,深受廣大患者的尊敬和愛戴!
待病人如親人
從事醫護工作39年來,王文珍被群眾譽為“身邊的‘提燈女神”,她像南丁格爾那樣,用心燈照亮了無數需要幫助的生命。
1981年6月,王文珍護校畢業后被分配到海軍總醫院消化內科當護士;1986年,醫院成立急診科,王文珍被選調進來。從走進海軍總醫院消化內科做護士的那一刻起,她就默默地立下了誓言:要讓每一名患者都得到最及時的救治!
剛做護士不久,王文珍看到一位不能自理的老人,沒有親屬陪床,就主動承擔了陪護老人的工作。幫老人翻身、洗尿布、擦洗身子、導尿。當病人家屬得知這一狀況后,不住地表示感謝,而她卻微笑著答道:這都是我們應該做的事。
多年前,急診科收治了一名有艾滋病史的患者。他因知道自己得了艾滋病,絕望地跳樓,送到醫院時已生命垂危,而且呼吸道有大量分泌物。
當時,許多醫護人員對這位有艾滋病史的患者心存恐懼,王文珍卻主動承擔其護理工作。她在為病人吸痰時,被病人的嘔吐物噴了她一臉,但搶救必須爭分奪秒,她來不及抹去臉上的嘔吐物,繼續為病人吸痰。經過緊急處置,病人終于恢復了意識。
在急診觀察室的20多天時間里,她為病人洗頭洗臉、剪指甲、刮胡子、換洗衣服,讓病人感受到家庭的溫暖。病人截癱后排便功能出現障礙,為減輕其痛苦,王文珍就戴上手套為他掏大便。病人出院時泣不成聲地對王文珍說:“自從得了艾滋病,連許多親友都有意疏遠我,而您卻一直照顧我,您比我的親姐姐還要親,真想叫您一聲姐姐!”
災難面前,用生命守護生命
2003年,非典,一場沒有硝煙的戰斗。
海軍總醫院是北京地區最早收治非典患者的醫療單位之一。非典發生后,王文珍第一個請戰:“不管這種病有多大的傳染性,只要病人來了,我是黨員,我先上!”王文珍把危險留給了自己。
一天,醫院收治了一位重癥非典女患者,這位女患者已傳染了3人,被隔離后不配合治療,情緒非常低落,幾次執意要輕生。
不管患者怎樣發脾氣,使性子,王文珍都不離不棄。每天,給病人喂水、喂飯、倒大小便,和病人拉家常。“你最想誰?”王文珍問她。“最想9歲的女兒。”病人說。“我也有一個女兒,孩子怎么能沒有母親啊,你的病一定能治好,孩子在等你回家呢!”后來,病人被王文珍的真誠所打動,開始積極配合治療。
病人康復出院時,緊緊拉著王文珍的手。“護士長,要是沒有您,我肯定挺不到今天,也活不到出院。我聽得出你的聲音,可是我卻認不出你,如果我們在大街上相遇,請你一定一定要喊我一聲。”
病人隔離期間,不能留下家屬陪護,于是,很多病人不能適應,為解除病人的緊張、恐懼及孤獨感,安心住院,用心配合治療,她就帶動全科同志,耐心地向病人解釋病情,主動與病人溝通,做好病人的心理護理。在非典病房,122個日夜,王文珍3次放棄輪換。她說:“除非我病倒,否則我決不離開。”
殘奧會上‘芭蕾女孩李月的故事家喻戶曉。2008年5月15日,在坍塌的樓板中,王文珍和醫療隊員們奮不顧身鉆進廢墟,利用手電筒、刀片和線鋸,為被埋67個小時之久的李月實施了震后第一例現場截肢手術,并帶領護理小組精心為她進行術后護理。
那年夏天,在殘奧會上,“芭蕾女孩”李月翩翩起舞,王文珍看著電視流淚了。
2010年,李月專程來到海軍總醫院,把自己的著作《我心永舞》送給王文珍,王文珍把親手織的紅色毛衣送給了小李月,這次見面雖然短暫,但“芭蕾女孩”與王文珍的情緣將一直延續……
這位普通而又平凡的人,用實際行動踐行了她內心的誓言,她用一顆赤誠之心,對待成千上萬的患者,她用獨有的人格守護著美麗,她甘愿為他人無私奉獻的精神,感染著我們每一個人,大災大難面前,王文珍用自己的生命換取更多人的生命,她的細膩體貼,撫慰了無數患者的心靈,她用生命踐行著真善美!
海軍史上第一人
2009年10月27日,在人民大會堂。當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親自把第四十二屆南丁格爾獎章掛到王文珍胸前的那一刻,她激動不已。這是一名護士所能獲得的最高褒獎,也成為中國海軍歷史上獲此殊榮的第一人。
2010年,海軍總醫院醫療隊隨和平方舟執行“和諧使命-2010”醫療服務任務,在孟加拉國吉大港期間得知一名患有先天性心臟病的產婦杰娜特·福圖斯臨近分娩。王文珍等護理人員隨婦產科醫生赴孟海軍帕騰加醫院為杰娜特實施剖腹產手術,并為其進行及時護理。杰娜特順利產下一名女嬰,為表達對中國軍醫的感激之情,孩子的父親為女兒取名為“中國”。2013年,當和平方舟執行“和諧使命-2013”任務再次來到孟加拉時,杰娜特帶著3歲的小“中國”專程趕來,尋找王文珍。當得知,王文珍沒有來時,杰娜特非常遺憾,“真希望再次見到天使·王!”
2011年,海軍總醫院在全軍率先成立“南丁格爾”志愿服務隊,面向邊疆海島、社區醫院、孤寡老人、殘疾兒童以及各類困難群體,無償提供護理技術指導、健康宣教和優質服務。同時,海軍總醫院志愿服務隊隨和平方舟醫院船走出國門,執行“和諧使命”系列醫療服務、赴菲人道主義醫療救援等重大任務,為世界各國民眾提供醫療服務,贏得廣泛贊譽。
對家庭和自己有太多的愧疚
海軍總醫院政委楊明建說,王文珍用生命踐行使命,把全部的精力、真誠的大愛獻給了她鐘愛的護理事業,卻對家庭和親人留下了太多的愧疚。
王文珍當了16年的急診科護士長,16個春節都在急診值班室度過。女兒10歲前,王文珍上夜班,經常將女兒一個人反鎖在家里;女兒中考時,王文珍又在非典病房4個多月,無暇顧及....
丈夫為了照顧她和女兒,不得已放棄待遇優厚的工作,隨軍當起“家庭主夫”....
母親病危時,王文珍因為執行緊急任務,未能見到最后一面。慶功那天,她獨自一人,淚流滿面....
2005年春節前,王文珍查出腹膜后腫瘤。醫學統計顯示,該腫瘤90%是惡性的。考慮到春節前后急診工作量大,不少護士都在探親休假,她毅然選擇堅守工作崗位,直到3月下旬才住院動手術。術后一個月,她又不顧醫生反對,回到工作崗位。
以后的工作一如既往
斗轉星移,寒來暑往,在從事護理工作的三十九個春秋,現任海軍總醫院護理總部護士長的王文珍說:“未來的路任重道遠,唯有懷著一顆感恩的心,不斷進取,不斷發奮,更加熱情地對待工作,更加用心地照顧好病人,才是我們最應該做的,不管是作為一名普通的護士還是護士長,我將帶領我們科室,一如既往的工作,為廣大官兵、群眾提供護理技術指導、健康宣教和優質服務。”
“一定要讓每一名患者都得到最及時的救治!”王文珍用生命踐行著她的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