邰蔚
截至2017年3月底,全國32所高校成功申請“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本科新專業,加上之前第一批高校,目前共計35所大學獲批開設大數據專業。“大數據專業”一時成為熱詞。專業的設立,無疑是產業對人才需求的直接體現,而大數據專業熱度空前的背后,是大數據在全球的蓬勃發展。大數據近年來為何發展如此迅猛,它的發展前景如何?將會帶來多大的經濟增長?又會有多大的人才缺口?等等,帶著諸多問題,本刊記者日前專訪了合肥大數據人才培養的領軍人物——合肥圓融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吳邦紅。
吳邦紅介紹,近年來,大數據產業發展勢頭迅猛,對生產、流通、分配、消費等各個環節及社會生產、經濟運行、政府治理方式等都產生了深遠影響,促進大數據產業發展成為一項國家乃至全球戰略。分析機構Wikibon日前發布了最新的2017年大數據全球預測,報告指出,2016年全球大數據硬件、軟件和服務整體市場增長22%,達到281億美元,這促使大數據成為更具吸引力的領域之一。上升到國家戰略的大數據產業,在全國落地開花,與此同時,合肥相關產業不甘落后蓬勃發展。日前,合肥獲批,成為繼上海之后、國家正式批準建設的第二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科學中心的批準建設,為合肥大數據產業騰飛夯實基礎。
吳邦紅認為,未來3-5年,中國需要180萬數據人才,但目前只有約30萬人。以合肥新站高新區為例,2016年底,合肥國際大數據保稅港項目順利簽約新站區。項目總投資30億元,運營三年后,預計年產值達到10億元人民幣,引進20000名以上高端人才。而高新區、蜀山區等高新產業密集區域,對數據分析人才的需求如雨后春筍般涌漲。然而,人才的培養并非一朝一夕,35所高校開設大數據專業,也并不意味著大數據人才緊缺的問題能夠得到根本性的解決。另一方面,從企業招聘人才需具備實戰經驗上看,大數據人才培養的重任又轉移到高校和職業培訓上。可以說,大數據分析人才的培養,受到校企雙方青睞。以合肥圓融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為代表的新一代大數據人才培養基地正成為企業尋才的寶地、高校人才再造的可靠選擇。專注高端人才培養與高端人才輸送,圓融科技的人才培養模式也得到各大高校和企業的支持。
按照《合肥市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2016-2020)》,2017年合肥計劃建設全市統一的市級大數據平臺,2020年將建成市級大數據交易平臺,大數據發展為千億元產業。據了解,合肥還計劃引進5家以上國內乃至全球有影響力的大數據龍頭企業,重點培育20家大數據云服務與終端產品制造企業,全市大數據及相關產業營業收入超過300億元,從事云計算、數據處理、數據安全和行業綜合解決方案的企業達到150家,基本形成大數據產業鏈。2017年或將是合肥大數據產業騰飛年!
據本刊記者了解,圓融科技高端人才培養,打通高校和企業人才需求屏障,培養人才職業技能及直接上手能力。同時,積極與企事業單位、高校老師開展溝通,提供實效甚至公益學習,傳播大數據技能。聯合安徽大數據行業,定期開展沙龍交流,實時追蹤市場需求,打通整個人才培養與需求環節,共同推進大數據人才的有效發揮。培養的目的在于如何讓人才迅速掌握技能適應時代需求。當然,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人才的培養并非朝夕,如何跟隨產業變化,培養滿足技術和企業發展需要的大數據人才,這也是圓融科技正在努力思考并積極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