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百香
隨著時代的進步以及科技的發展,21世紀的信息時代到來,媒介形態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在當今社會中,人們對媒介融合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從而能滿足現代人日常的文化交流的需求。近年來,世界各項主流媒體機構在融合的道路上進行了諸多的探討,并且獲得了相應的成就。通過本文的討論,筆者主要講述了媒介融合的發展和探索,介紹了我國主流媒體媒介融合的實踐,最后對架構媒介融合機制的核心要素進行了分析。
隨著社會發展,人們逐漸步入了全媒體時代,這一階段的受眾碎片化,準確說是信息的碎片化,因為傳輸渠道豐富,還有很多渠道出現,網民可以用只言片語、短信、彩信報的形勢獲取信息。因此,媒介融合也逐漸受到關注。媒介融合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國著名的大學教授伊契爾·索勒·普爾提出,他認為在當今社會的發展中,各媒體呈現出多功能一體化的趨勢,在長期的發展中,電視、報刊的發展會使原本涇渭分明的傳播形式趨于模糊。
媒介融合的發展和探索
在過去中,WEB1.0時代的到來,更是促進了媒介融合的進一步發展,信息技術也慢慢成為了推進融合的主要動力。在科技不斷的發展中,網絡化促使各媒體之間形成了一個成熟的集約式生產模式,這是媒介融合歷程上的一個較大的轉折,它促使了媒介融合從技術融合達到了內容融合。在經過長期的發展后,美國的新聞學會研究中心主任安德烈·納奇森將“媒介融合”重新定義為“印刷的、音頻的、視頻的、互動性數字媒體之間的戰略的、操控的文化的聯盟”。在媒介的發展史上,媒介融合作為新聞傳播業的主要發展趨勢,其進步與發展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因此任何試圖用現狀言語對其進行描述都是不正確的。其具有三項顯著特征:一是媒體間的合作性,主要指的是新舊媒體之間在技術、內容等方面的合作性;二是逐漸增強的媒體與大眾之間的互動性,互動環節是媒體傳播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因此在進行媒介融合的過程中,該互動性會大大增強;三是媒介融合是在技術的支持下實現的,只有在優越的網絡技術、數字技術的指導下,媒介融合的發展水平才能進一步得到提升,因此科技是媒介融合的關鍵,而媒介融合是科技發展的必然結果。
自2005年以來,我國進入了WEB2.0時代,網絡也逐漸大眾化,科技的發展,直接促進了微博、騰訊等新聞社交媒體的發展,在當今時代中,內容生產從原來的小部分人寫作轉變成了全民寫作,所有人都能親身加入內容的生產過程中,能較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以公民形式的自媒體成為了當代信息傳播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科技不斷的成熟,互聯網的發展也極大的改變了新聞業的傳播模式,公共新聞成為了當今新聞傳播發展的主要形式,人們可以自主地發表觀點,形成輿論或是組織,還會對媒體的決策形成一定的影響。這種“公民新聞”的流行方式,不僅可以提高新聞的真實度,還能鼓勵公民建造自身的媒介,促進人們提高對自身事物發展特點的關注度,使社會和諧發展。
我國主流媒體媒介融合的實踐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我國主流媒體為了提高自身的發展水平,順應時代發展腳步,已經進行了大量的探索與實踐。近年來,科技發展速度出現了新階段,媒體發展也出現了新的挑戰。在我國的主流媒體的媒介融合過程中,主要包含了兩個過程,即:全媒體階段、新聞客戶端階段。
全媒體階段。全媒體階段是一個動靜結合的、深淺互補的、全時在線的、即時傳輸的、實時終端的、交互聯動的傳播形式,全媒體包含廣泛,不僅僅包含了報紙、廣播、電影、電視衛星通訊等各類傳播工具,還涵蓋了視覺、聽覺、觸覺等人類接收資訊的感官。在全媒體階段中人們可以根據自身的需求,從而選擇適合的媒體管道,從而在保證自身新聞需求的同時,實現媒體受眾的全面覆蓋的最佳效果。全媒體的概念并沒有在學界被正式提出,而是直接體現在媒介的應用層面。在2008年時,我國的新聞傳媒行業的眾多媒體都確定了“全媒體”的相關戰略,在2008年的3月份,煙臺日報首開先河,整合了當地集團的所有記者,并且組建了“全媒體新聞中心”,從此我國的報紙業從傳統的報業升級成為了“全媒體報業”的運作方式,生產方式也發生了極大的改善,將原先單一的印刷報紙分成了多種產品形態,例如:手機電子報紙、數字報紙等。這種做法不僅讓新聞報紙業擴大了受眾范圍,還細化了新聞工作環節,提高了工作者的專業化程度,進一步促使了媒介融合的發展。不僅如此,在2008年奧運會期間,我國的廣播業也實現了中央電視臺所有奧運廣播訊號同步網上直播,并且嘗試了對廣播頻率、門戶網站、有線數字電視、手機廣播電視以及平面媒體的五大媒介終端的融合。不僅提高了新聞資訊的傳播水平,還給我國媒介融合帶來全新的發展時代。
新聞客戶端階段。在2014年6月,我國的“新華社發布”客戶端也正式上線,在這之前,根據數據顯示,我國的互聯網用戶超過了8億人次,成為了世界第一移動互聯網大國,這就直接形成了以智能手機為主要載體獲取信息的新媒體的出現。新華社發布客戶端使新聞傳播出現了新局面,“新主流、新體驗”是其發展的宗旨,將世界各國的最新資訊搬上手機屏幕,形成了全新的掌上新聞的閱讀新體驗。新華社3000多位記者,遍布180多個國家,新聞類型包括了:軍事、政治、娛樂、社會、體育、科技等內容。大大提高了新聞傳播的質量。不僅如此,在2015年6月,我國的“新華社”客戶端新版也正式上線,以藍色的網絡地球為標識,示意著全球新聞及時傳播的主要內涵。改版的客戶端依靠最新科技,使用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全面提高了新華社新聞資源的利用率,新增了多個板塊內容,如:“3D動新聞”,就是以3D造型,對新聞進行具象、詳細的講解。新技術是靜態新聞轉化為動態新聞的關鍵環節。因此在媒介融合的過程中,對新聞客戶端的改良與探索是不可或缺的部分。
建構媒介融合機制的核心要素
在對媒介融合機制的核心要素進行建構時,首先應該保障該運作方式與系統的各個部分可以緊密的相結合,從而促使其能協調發揮出最大的作用。這就表明了媒介融合必須清楚新媒體與舊媒體之間的聯系,并且進一步協調兩者直接的關系。在這個過程中,主要的要素包括了:系統機制、合作機制、創新機制、協調機制。
系統機制。系統機制是一個完整的、具有重大意義的機制,在這個系統中,包含了報紙、廣播、電視、計算機、手機等組成要素,各要素之間又存在著相互關聯相互影響的關系,而系統機制就應該存在于它們之間,對各個部分的發展起著推動的作用,同時促進各方的互補和合作。媒介融合便是個體之間相互關聯相互促進的過程,因此要求系統媒介具有較高的生態整體觀,在工作時對多方進行兼顧,促使它們共同協作完成最終目標。
合作機制。合作機制指的是具有高協同能力的機制,主要指的是主流媒體與互聯網公司的互補與合作,主要的內容包括了技術平臺與信息平臺的合作。合作機制是加快媒介融合的關鍵環節。
創新機制。創新機制是媒介融合的基本環節,在融合的過程中,需要依靠大量先進的技術,這就需要創新機制,對技術以及融合環節進行實時的創新。例如:上海新聞報業集團隸下的澎湃新聞網,它是一家專注于實時政事的新聞平臺。澎湃新聞網對新聞板塊進行創新,并且在2014年8月份推出了全新的兩個新聞模塊,即“上海觀察”、“界面”。并且依靠自身優質的新聞內容,從而招攬了大量的廣告的注入,取得了較多的利潤,獲得了網站發展的根本動力。
協調機制。協調機制主要指的是制度之間的協調方法,主要內容就是對各個因素之間地位與作用關系的協調和規整。協調機制主要有政府部分擔負,政府通過政策的發布、鼓勵對策的實施等方法建立一個開放、規整、包容的媒介市場,保證媒介市場的和諧穩定發展,最終達到促進媒介融合的目標。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漸提高,為了滿足人類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媒介融合是必經之路。各個媒體只有在不斷的對構建媒介融合機制核心要素進行分析和探索,才能加快媒體融合的速度,為文化的傳播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