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先祥 李才勇
[摘 要] 華坪縣地處金沙江河谷,是麗江市重要的水稻主產區。在水稻生產的優勢區域內建設高產示范田,通過典型示范和輻射帶動,推進農業新技術、新成果的普及應用,提高技術到田率,提升農民的科技應用和生產管理水平,全面提升我縣水稻品質和產量水平,促進糧食持續穩定發展,達到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目的。
[關鍵詞] 水稻 高產 種植技術
[中圖分類號] S5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2017)05-0041-02
1 華坪縣水稻生產及農業科技工作開展情況
1.1 水稻生產概述
華坪縣幅員面積2156.2平方公里,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最高海拔3198.3米,最低海拔1015米,是麗江市海拔最低、氣溫最高的縣。水稻是我縣的主要糧食作物,常年種植面積5.28萬畝,其生產直接影響到全縣人民的口糧供應,影響到經濟社會的發展。近年來我縣在水稻生產上,采取了品種更新、測土配方施肥、病蟲害聯防聯治等一系列技術措施來提高單產,2016年全縣水稻平均單產505.5公斤,在全市處于較高水平,總產量26664噸,占大春糧食總產量的39.5%。種植區域分布于海拔1015-2000米的范圍,其中海拔1600米以下地區為雜交秈稻區,總面積4.86萬畝,占總面積的92%,平均單產650公斤,是我縣的水稻主產區,90%的種植面積分布于海拔1400米以下的河谷。是我省水稻高產地區。主推水稻品種有Q優2號、內香8156、宜香4106、Y兩優1號和Y兩優8818。海拔1600米以上地區主要是山區少數民族地區,其氣候條件適宜種植粳稻品種,主要種植品種有楚粳28號、云粳優17粳、鄂粳雜1號等。
1.2 農業科技推廣普及及應用情況
1.2.1 水稻良種推廣
以雜交玉米、雜交水稻為主的兩雜新品種推廣,對華坪縣糧食增產發輝了重要作用,雜交水稻種植面積占水稻全縣水稻總面積的91.5%,其中河谷區秈稻以全部種植雜交品種,山區也逐步推廣粳型雜交稻。雜交玉米占全縣玉米種植面積的88%,兩雜種子已成為我縣農作物主要推廣種植品種。
1.2.2 測土配方施肥項目
華坪縣2008年列入農業部測土配方施肥示范縣,項目實施主要圍繞“測土、配方、配肥、供肥、施肥指導”五個環節,開展野外調查、采樣測試、田間試驗、配方設計、配肥加工、示范推廣、宣傳培訓、數據庫建設、耕地地力評價、效果評價、技術研發等十一項工作。2012-2015年已完成大田土樣采集2500個,同時完成了樣品的檢測分析,獲得化驗檢測數據8000多個,實施田間肥料效應正規實驗20組,制定配方10個,發放施肥建議卡30000份,培訓農戶5000人次,累計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40萬畝。建立24了個農戶施肥情況觀測點,同時對芒果、茶葉的配方施肥技術進行了試驗研究和推廣應用,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
1.2.3 農機技術推廣
多年來華坪縣充分利用國家農機補貼政策,爭取農機補貼資金,推廣新型農機具,提高農業生產效率,目前以累計推廣聯合收割機、旋耕機等大型農機具60多臺,微耕機等小型農機具400余臺,基本實現了稻田耕整和稻谷收獲機械化。使用新型農機具進行水稻生產,每畝可節約耕整、收獲費用130元,同時加快了水稻移栽進度,縮短了移栽時間,保證了大面積水稻能夠在最佳節令種植、收獲。
1.2.4 農村實用技術培訓
農村實用技術培訓是一項長期的工作,農業部門充分利用農業項目資金,開展針對農民的實用技術培訓,長期培訓與短期培訓相結合,逐步提高農民的科學種田水平,通過培訓農民已較好地掌握了西瓜嫁接、芒果嫁接等農業先進技術,提高了農民科學水平、用科學的積極性,有力地促進了農業科技的推廣應用。
1.2.5 農作物病蟲害聯防聯治
華坪縣農業局動員全體農業科技人員,積極行動,組織農戶按照統一時間、統一藥劑、統一配藥、統一噴藥、統一檢查的五統一方法,組織大規模的病蟲害防治工作,同時在病蟲害較嚴重的地區組織聯防隊,調配噴藥機械,開展統防統治,有效地控制了病蟲危害。在搞好噴藥防治的同時,積極推廣殺蟲燈等物理殺蟲方法,降低蟲口密度,減輕病蟲危害。
2 總體布局、實施內容及進度安排
2.1 總體布局。鯉魚河流域片實施8500畝示范片,包括拉畢、梭羅、楠木、德茂等四個村委會實施。新莊河流域片實施7060畝示范片,包括新莊、天星、和愛、折里、榮將等五個村委會實施。在兩個示范片建立兩個百畝核心區兩個千畝展示區。
2.2 實施內容
2.2.1 主導品種。根據高產創建的總體要求,結合華坪縣萬畝水稻示范區生產、生態特點與優勢,確定鯉魚河片區以“Q優2號、豐優香占、宜香4106”等為主導品種;新莊河流域片區以“Q優2號、內香8518、德優4727” 等為主導品種。通過統一供種方式,萬畝示范區良種覆蓋率達到100%。
2.2.2 主推技術。
(1)培育適齡壯秧
可采用薄膜育秧或濕潤稀植薄膜育秧:采取160cm開廂,廂寬130cm,廂溝深25cm、寬30cm,平整廂面后將消毒浸種后的種子撒于廂面,每畝移栽田用種1.0kg,將其種子播于30m2的廂面上,然后覆蓋細糞或草木灰,澆水浸透廂面后拱架覆膜,保持廂面潮濕。二葉一心時每30m2育秧田施尿素1.0kg,稱“斷奶肥”,同時用70%敵克松可濕性粉劑1∶800倍液噴霧防治立枯病、青枯病;四葉時每30m2育秧田施尿素1.0kg,同時采用旱育旱管和及早防治病蟲害;移栽前3-4天,每30m2育秧田施尿素1.0kg,稱“送嫁肥”,要求每苗帶3.0個以上分蘗。
(2)定量基本苗
①百畝核心區產量設計:期納鎮計劃畝產800㎏,畝有效穗達18-20萬穗,穗總粒160-180粒以上,結實率85%以上,千粒重29克,最高莖蘗數30-35萬苗,成穗率65%以上。②千畝展示區產量設計:計劃畝產750㎏,畝有效穗達18-20萬穗,穗總粒150-170粒以上,結實率80%以上,千粒重29克,最高莖蘗數30-35萬苗,成穗率65%以上。③萬畝示范區產量設計:計劃畝產700㎏,畝有效穗達18-20萬穗,穗總粒140-160粒以上,結實率85%以上,千粒重29克,最高莖蘗數30-35萬苗,成穗率65%以上。
(3)實施精確定量栽培施肥技術
①百畝核心區精確定量施肥技術。在畝施足1000kg有機肥的基礎上,合理配施化肥(N:P:K=1:0.5:0.8),鯉魚河片區:每畝施用化肥尿素29.7kg(折N13.7kg),普通過磷酸鈣50kg(折P2O5 8kg),硫酸鉀肥20kg(折K2O 10kg);新莊河片區:每畝施用化肥尿素27.6kg(折N12.7kg),普通過磷酸鈣50kg(折P2O5 8kg),硫酸鉀肥20kg(折K2O 10kg)硫酸鋅肥2kg,促穗、增粒、增產。②千畝展示區和萬畝示范片精確定量施肥技術。在畝施足1000kg有機肥的基礎上,合理配施化肥(N﹕P﹕K=1﹕0.5﹕0.8),鯉魚河片區:每畝施用化肥尿素27.6kg(折N12.7kg),普通過磷酸鈣50kg(折P2O5 8kg),硫酸鉀肥20kg(折K2O 10kg);新莊河片區:每畝施用化肥尿素24.5kg(折N11.3kg),普通過磷酸鈣50kg(折P2O5 8kg),硫酸鉀肥20kg(折K2O 10kg)硫酸鋅肥2kg,促穗、增粒、增產。
(4)實施精確定量灌溉技術。全面推廣節水灌溉技術,推廣“清水淺插、薄水分蘗、苗夠擱田、追肥淺灌、寸水孕穗、濕潤壯籽、干濕交替”的管理技術。我縣各稻區從移栽后至莖蘗數達到預期有效穗數的80%前,淺水(2-3cm水層)管理,干濕交替,做到以水護苗,促進秧苗早發新根和早長有效分蘗,提高有效穗數。莖蘗數達預期有效穗數的80%時撤水分次曬田,達到田面不陷腳程度,控制無效分蘗,直到莖蘗數開始下降、水稻葉片退綠、葉挺稈壯、基部變圓變硬、主莖開始撥節時灌淺水結合施肥,后期淺水管理,干濕交替,收割前10天撒水晾田。
(5)加強病蟲害防控
主要病害有白葉枯病、稻瘟病、稻曲病、紋枯病、條紋葉枯病、螟蟲、飛虱、葉蟬、粘蟲。①防治白葉枯病可采用72%農用鏈霉素20-30g兌水60kg噴霧防治。②防治稻瘟病可采用45%三環唑可濕性粉劑100-120g兌水60kg噴霧防治。③防治稻曲病可采用20%井崗霉素可濕性粉劑40g兌水60kg噴霧防治,水稻小苞期和大苞期各施藥一次,同時可防治水稻紋枯病。④防治條紋葉枯病可采取拔除病株后用藥防治飛虱。⑤飛虱、葉蟬、粘蟲可采用80%敵敵喂乳油6-8ml或10%蚍蟲啉20-30g兌水60kg噴霧防治。⑥防治螟蟲采用20%殺蟲雙0.25-0.35kg拌細土30kg撒施,還可兼治葉蟬。要求以村為單位組織聯防,秧田期聯防2-3次,大田聯防2-3次,確保樣板達到高產優質目標。
2.2.3 技術培訓
⑴縣、鄉技術干部培訓。培訓四次120人次:3月份綜合技術培訓,6月份中期管理技術培訓,7月份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培訓,8月份各類試驗示范樣板良種和精確定量栽培技術觀摩及培訓。
⑵村、組干部及農戶培訓200場次,19000人次。其中3月份會議培訓100場次5000人次;4月移栽技術現場技術培訓指導100場次5000人次;6-7月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及施肥技術現場培訓100場次5000人次;8月各類試驗示范樣板和精確定量栽培技術觀摩及培訓40場次4000人次。
3 項目實施及驗收結果
3.1 示范片概況
華坪縣水稻高產創建分兩片實施,面積為22540畝,涉及2鄉3鎮、19個村委會、123個村民小組、5586戶農戶。第①片在石龍壩鄉德茂壩子6組種植面積186.5畝,涉及農戶95戶;千畝展示區在石龍壩鄉德茂村1-9組,面積1015.5畝,涉及農戶 704 戶,萬畝示范片輻射區輻射帶動中心鎮、石龍壩鄉和興泉鎮的13個村。面積為12529.5畝。主推水稻品種Q優2號,第②片在榮將鎮膏澤村2組和榮將鎮哲理大橋機耕路兩種植面積275.5畝,涉及農戶163戶,千畝展示區在榮將鎮膏澤村1-5組,面積1014畝,涉及農戶 648 戶,萬畝示范片輻射區包括榮將鎮和新莊鄉的6個村,面積為10010.5畝。主推主導水稻品種內香8156、Q優2號等品種。項目區水稻全部按照“五統一”的要求種植。
3.2 測產驗收結果
8月11日-13日,縣農業局組織縣級相關技術人員對兩個示范片按百畝核心區、千畝展示片、萬畝示范區三層次進行了理論自測,其中,第1片在石龍壩鄉鯉魚河流域,百畝核心區平均畝產871.9千克,千畝展示區平均畝產791.2千克,萬畝輻射區平均畝產692.1千克;第2片在榮將鎮新莊河流域,百畝核心區平均畝產829.6千克,千畝展示區平均畝產771.4千克,萬畝輻射區平均畝產669.2千克。兩片百畝核心區加權平均畝產850.75千克,兩片千畝展示區加權平均畝產781.3千克,兩片萬畝示范區平均畝產695.65千克。市級專家組根據縣自測情況及操作實際,對第1片石龍壩鄉鯉魚河流域示范片進行了全田機收實測,對第2片榮將鎮新莊河流域進行了理論復測。
根據復測結果及自測情況綜合分析并進行調整,專家組認為,華坪縣2016年水稻高產創建理論測產、實測與自測結果基本吻合,完成了省下達的水稻高產創建示范任務。
4 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分析
4.1 經濟效益分析
水稻高產創建活動的實施百畝核心區平均畝產達到850.75公斤,千畝展示區平均畝產達到781.3公斤,示范區22540畝,平均產量695.65公斤,比項目區前三年平均產量586.5公斤增產109.15公斤。可增加稻谷246.0萬公斤,增幅18.6%,按2.00元/公斤計,直接增加產值492萬元,加上節約增效138.8萬元,最終該項目活動可增加經濟效益630.8萬元1.9萬農戶人均增收332元,帶動全縣12.56萬農民人均增收50.2元。
4.2 社會效益分析
一是增加稻米172.2萬公斤,同時增加飼料原料155.7萬公斤;二是有利于當地農業和農村經濟戰略性調整,有利于農業產業糧經結構比例調整,促進經濟作物種植,增加農民收入;三是有利于土地流轉,有利于提高農業產業化水平。有利于擴大蔬菜、烤煙等經濟作物種植面積有利于提高種植規模效益。
4.3 生態效益分析
該項目活動通過選用抗病性強的主導品種和選用保健栽培主導技術,尤其是全面推廣水稻精確定量栽培技術,每畝可減少病蟲農藥防治1-2次,減少化肥施用量6-8公斤。故有利于減少污染、保護生態環境,使項目活動和生態環境友好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