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斌+武育輝

[摘 要] 通過本試驗明確不同肥密處理下,在化肥、生物有機肥共同作用的情況下對土壤養分含量和肥料利用率的影響,結果表明,全氮、全磷、全鉀、有機質、堿解氮、有效磷、速效鉀含量都有明顯提高。
[關鍵詞] 松粳16 生物有機肥
[中圖分類號] S158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3-1650(2017)05-0154-01
1 試驗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基本情況
試驗于黑龍江省肇源農場科技園區進行,土壤有機質含量2.65%、PH值7.5;土壤速效氮含量186.3mg/kg,有效磷14.23mg/kg,速效鉀220.61mg/kg。
1.2 試驗材料
供試品種:松粳16
供試肥料:尿素(N 46%)、磷酸二銨(N 18%、P2O5 64%)、硫酸鉀(K2O 50%)、基施旺生物有機肥(佳木斯三興農業技術服務有限公司)。
1.3 試驗設計
試驗設肥料和密度兩個因素。采用裂區設計,肥料為主處理,密度為副處理。肥料設F0-F3 4個水平,按N:P:K肥2:1:1.5的比例施用,分別為F0不施用任何肥料、F1常規施肥(46%尿素225kg/hm2、64%二銨82.5kg/hm2、50%硫酸鉀150kg/hm2)、F2常規施肥+基施旺300kg/hm2、F3常規施肥+基施旺600kg/hm2;密度設M1(穴距12cm)、M2=(穴距15cm)、M3=(穴距18cm) 3種插秧密度,每穴4-5苗,3次重復。
2 測定項目及方法
2.1 土壤養分含量
水稻收獲后每處理隨機選取 3 個點,取0-20cm 土層,自然晾干,依據不同指標的測定方法將土壤磨細,進行土壤有機質、堿解氮、速效磷、速效鉀等的測定。
土壤有機質:采用重鉻酸鉀容量法-外加熱法測定。
土壤堿解氮:采用堿解擴散法測定。
土壤有效磷:采用鉬銻抗比色法測定。
土壤速效鉀、緩效鉀:采用火焰光度法測定。
3 數據分析
所有數據使用EXCEL進行初步處理后,采用DPS7.05數據處理系統進行統計分析。
4 試驗結果與分析
由表1可見不同肥密處理對土壤養分含量的影響,可以看出密度對土壤養分含量影響不大,各肥料處理對土壤養分含量影響顯著。收獲后土壤中全氮含量F3最高、F2次之,分別比F1高3.59%、6.21%,方差分析表明各肥料處理土壤全氮含量顯著高于對照,有機肥和化肥配合施用處理高于純化肥處理。土壤中全磷含量F3最高、F2次之,分別比F1高3.74%、6.12%,顯著高于F0;土壤中全鉀含量F3最高、F2次之,分別比F1高0.55%、1.05%;F3、F2土壤有機質含量分別比F1高0.58%、1.18%,土壤堿解氮含量分別比F1高1.15%、2.44%,土壤有效磷含量分別比F1高0.82%、1.47%,土壤速效鉀含量分別比F1高0.41%、0.38%,且各肥料處理的土壤養分含量顯著高于不施肥處理(F0),各處理PH差異不顯著。
5 結論
本研究結果表明,不同肥密處理下,化肥、生物有機肥作用下土壤全氮、全磷、全鉀、有機質、堿解氮、有效磷、速效鉀含量分別提高了18.60%-25.58%、22.50%-30.00%、14.02%-15.15%、7.77%-9.05%、2.35%-4.85%、10.92%-12.53%、10.98%-1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