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陶+++徐根苗
摘要:隨著我國對外經濟貿易的增長,創新理念在國人心中不斷深入,知識產權保護意識逐漸引起人們關注,律師與律師事務所成為知識產權法律服務的主要群體,尤其是知識產權戰略正在不斷滲透國內企業之中,市場主體對于知識產權法律服務的依賴性更加凸顯。知識產權法律服務指的是企業商標權、專利權、植物新品種、商業機密以及著作等不同形式的知識產權,知識產權法律服務始終與產品管理、創造、保護以及管理等多個環節緊密銜接。知識產權律師服務在外部環境與自身素質不斷提高的同時,也在衍生出新的模式。
關鍵詞:律師服務 知識產權 新模式
一、我國知識產權律師服務面臨挑戰
(一)外部原因
1.法律法規方面
針對知識產權保護,國家相關部門與地方政府相繼頒布的一系列政策法規為知識產權保護提供了一定的保障,從實踐中總結經驗得知:
1.1我國采取的立法模式為循序漸進,法律法規的頒布前后銜接性較差,大部分立法是為了解決當前事情而定,這就造成國內知識產權法規的規范性、整體性以及統一性較差,銜接不得體,前后矛盾,就使得科學的體系無法建立;
1.2我國執法部門在進行法律制定時,往往是由多個部門建立。不同部門立場不同,各自利益對立,一旦糾纏在一起,執法就會產生沖突,不同法律規章制度的范圍無法得到統一。法律法規中,經常會發生稱謂不同情況,造成執法雜亂,缺乏統一性,這些問題將會導致普通大眾對知識產權體系的認知不足。
2.司法方面
信息時代的來臨加快了知識技術的更新換代,知識產權糾紛由此產生,這就要求國內要加快完善司法制度的腳步,建立更加健全的審判機制。不過現實情況又使得我們不得不陷入沉思,究竟是何種原因導致司法制度不健全,影響司法運行機制。歸納得出以下幾點:
2.1知識產權案件司法者專業能力相對較低
知識產權案件是法律仲裁案的常見案件之一,該案件審判需要司法官具有過硬的專業知識,應對開庭中遇到的多種情況,解決當事人雙方問題。此類型案件司法工作者不僅要求律師專業水平高,而且也對司法者提出更高要求。即便我國法學專業學生多如繁星,不過真正就職于司法機關的人才卻寥若晨星,想要要求更高水平專業學生投入到司法工作中,補充專業人才。這樣的現象就成為阻礙知識產權司法案件公平與否的重要因素。
2.2當前知識產權體制存在漏洞
第一,知識產權案件的管理,從按照案件審理的范圍與相關標準來看,審理知識產權案件時,與行政案件相比,要求司法官要具備更加嚴謹邏輯,案件審判的組織級別不可低于知識產權民事案件審判的級別。通常來說,知識產權民事案件是將中級人民法院管轄作為審判的依據,但是刑事案件與行政案件是將基層法院作為審判依據,這樣就會產生在先的刑事審判與在后的民事審判結果出現不一致的可能,加之民法既判力的影響,這就導致錯案產生的機會加大,導致司法公平受到影響。
第二,我國部分地區司法審判嘗試三審合一的模式,利用此種模式,不但能夠對知識產權案件的審判起到積極作用,還可以為律師與司法人積累經驗創造機會。不過這與我國相關民事以及刑事、行政業務相關要求不符。另外,雙規制的管理制度,為知識產權糾紛的解決提供了兩種可借鑒辦法,與此同時,也帶來了一定的困境。基于此,在知識產權審判工作中,進行調節就成為了基本原則,不過若對于法官的獎懲方式過于關注,就會與調節者中立的立場違背,對于知識產權律師造成實行的震懾力,律師服務無法自由展開,為人民服務。
(二)內部原因
1.知識產權律師原因
1.1知識產權律師數量不足
知識產權保護能夠得以落實的原因在于律師隊伍的擴建與健全。隨著我國加
入世界貿易組織,國內的法律服務市場范圍在不斷擴大,業務數量與之前相比,呈上升趨勢。所以律師的數量增長較快,不過從所占比例方面分析,從事知識產權方面律師所占比例還不能完全滿足社會需求。
1.2知識產權律師專業能力不足
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知識產權人才具備多種能力,不但對相關法律深諳于心,還要能夠與國外同行進行必要交流,技術全面,還要具備一定管理能力,同時對于國際律師法則熟記于心。
第一,知識產權法律服務對律師要求增高。在涉及侵權方面,對其進行認定時,要求參與人能夠配合律師對侵權標識等進行確認,其中可能還會與工程技術、藝術鑒賞以及自然科學、社會熱點等方面專業知識相關聯。不過,現在我國律師大多都只是從事法律專業,不完全具備以上能力。
第二,經濟發展促使知識產權法律服務涉及范圍較為廣泛,計算機軟件高新技術與最新領域的創新對于知識產權保護需求更為迫切,尤其是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后,律師需要掌握涉外知識在不斷增加,不過我國真正涉外能力較強的知識產權律師極少。
二、知識產權律師法律服務改善之策
(一)司法工作完善
第一,加強司法專業人員的崗位培訓力度,增強法律人員服務意識。針對典型案例,為司法人員著重講解,提升司法工作者對非熟悉領域訴訟知識與司法能力掌握,注重不同訴訟制度司法理念的集中體現,虛心學習法律精神與其性質特質,為日后工作效率提升奠定基礎。
第二,可以創建校企人才培養計劃。司法者要求工作人員基本專業知識牢固,法律法規深諳于心,所以,可以從高校相關專業中選取學歷較高、成績優秀,且頭腦靈活者,更好服務于知識產權知識保護工作。培養知識產權司法工作人員(主要是審判人員)在高校設立知識產權研究基地,對積累的審判經驗和實踐中遇到的實際法律適用問題進行研究.
第三,因為人們產權保護意識的提升,筆者認為可以建立知識產權法院。其不但能夠當前工作的基本需求,并且還能夠防止上下級法院在對接中出現的問題,律師與法官之間能夠防止調解中的限制,整體來說,對于建立司法公正性有巨大推動作用。
(二)提升法律風險意識
第一,知識產權中主要涉及人群包括市場主體與內部人員,他們對知識產權法律知識的認識與掌握及其重要。日常工作中要加強對工作人員的知識推廣,提升抵御風險能力;
第二,在現有基礎上,加強市場主體與知識產權律師的聯系,將知識產權法律與整體市場主體知識產權管理相適應,降低知識產權風險帶來不良影響。
第三,知識產權律師應該適應現代市場主體體制與戰略。市場主體內部系統中可以建立與之相適應的知識產權管理機構,相關工作均由知識產權專業人才負責,確保團隊的專業性,企業日常管理工作中要增強聯系,規范商業行為,減少法律摩擦,盡可能降低維權方面成本。
(三)加強律師隊伍建設
第一,制定知識產權律師法律服務人才培養計劃,并不斷提高知識產權律師法律服務的素質,培養出一批高素質綜合性律師。21世紀各行業競爭發展歸根結底為人才競爭,只有不斷加強為社會補給專業人才,才能夠保證律師隊伍的良性循環;第二,充分發揮律師行業組織的作用,系統規劃知識產權律師的培訓,制定行業制度規范,加強對律師知識產權業務的指引。律師是社會服務不可脫離的群體之一,未來社會發展中,律師重要性地位會更加突出;第三,加強與國外知名知識產權律師事務所的交流,努力開拓知識產權律師法律服務人才培養的國際渠道,培養國際知識產權法律服務人才。傳統中國的“閉關鎖國”政策阻斷我國與外國交流,與世界脫軌。新時期發展背景下,加強與國際社會的聯系,促進國內外融合,共同提升知識產權法律服務領域服務質量,是我們公共目標。
三、結語
綜上所述,完善創新模式下知識產權管理工作,一方面可以促進專業人員知識提升與未來發展,加快完善知識產權的法律體系;另一方面,知識產權法律體系的完善又反過來加強和豐富當前模式下知識產權管理工作內容,從而促進知識產權法律服務工作乃至帶動產業的發展,二者良性循環互動共同促進知識產權保護系統的完善與發展。
參考文獻:
[1]黃淑和.進一步加強中央企業法律顧問制度建設----在中央企業法律風險防范機制建設工作會議暨總法律顧問培訓班上的講話(摘要)[J].上海企業,2006,(08).
[2]李秀娟.從專利保護規則看多方參與云計算專利[J].電子知識產權,2011,(12).
[3]從微軟的云計算資源實時拍賣技術到Google的海上服務器艦隊——云計算產業專利競爭風起云涌[J].科技促進發展,2010,(05).
[4]尹鋒林,曹鵬飛.美國云計算專利侵權規則及對我國的借鑒意義[J].電子知識產權,2013,(06).
[5]王獻美等.可擴展分布式關系型云數據庫方案[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S1).
[6]馮曉青,基于技術創新與知識產權戰略實施的知識產權服務體系構建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3,(02).
[7]許春明,單曉光.知識產權制度與經濟發展之關系探析兼論我國知識產權戰略的背景和原則[J].科技與法律,2006,(04).
[8]李鋼.論構建我國科技創新體系的政策思路——以實施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為導向[J].科技與法律,2009,(03).
[9]曾珠.從比較優勢、競爭優勢到知識優勢一日本知識產權戰略對中國的啟示[J].蘭州商學院學報,2009,(01).
(作者單位:[1]陶陶:安徽華人律師事務所;[2]徐根苗:安徽華人(六安)律師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