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榮榮 賈文毓
摘 要 地名是人類為了方便識別不同地域而約定俗成的一種語言符號,是人類長期社會活動的產物。采用數理統計法、文獻法、歸納法對湖北省咸寧市的1066個行政村名進行研究,主要是從地名語源類型受自然地理環境影響及其內在聯系來進行分析,探究其規律,進一步挖掘作為全人類共同財富的地名文化的深厚內涵和獨特魅力。
關鍵詞 咸寧市 行政村名 語源類型 自然地理環境
中圖分類號:K901 文獻標識碼:A
地名是一種特定的空間標記,更是歷史文化變遷的見證。地名可以說是一部濃縮的歷史,從地名中可以看出一個民族歷史文化演進、變遷的軌跡。
我國的地名文化在全國文化建設中占有重要位置,有很高的文化價值、歷史價值、經濟價值、社會價值。從古至今我國流傳下來的地名,都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每個獨特的地名都展現著不同時代、不同地域人們受自身文化和地理環境的影響,以及他們對生活美好的憧憬、希冀。有的地名歷千年不便,有的則多次更改,每個地名的背后都有一段小故事。此外,地名的由來、命名的原則、寓意都蘊含著歷史的傳承和傳統文化的精髓。該文通過對咸寧市行政村名的分析、研究進一步驗證地名文化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主要是研究自然地理環境對地名文化的影響。
1研究地區概況
咸寧市隸屬湖北省,又名“桂花城”,咸寧稱謂起源于宋真宗景德四年,取《易﹒乾彖》中“萬國咸寧”之義,易名咸寧,寓全都安寧之意。咸寧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境內各縣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從西周時期開始歷經各朝各代,不斷積累沉淀,形成當今社會中有深厚影響力的藝術文化、名人文化。現在隨著人們對當地自然山水的保護與開發,咸寧市正朝著“城中有山、山中有水、水繞城轉”的山水園林城市邁進。
咸寧地處湖北省的東南部,是湖北的“南大門”,位于東經113€?2′~114€?8′,北緯29€?2′~30€?9′,與湖南、江西接壤,處于長江中游南岸,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降水充足。咸寧市轄嘉魚縣、通城縣、崇陽縣、通山縣、赤壁市、咸安區四縣一市一區,共設12個鄉、51個鎮、6個辦事處,下轄1049個村民委員會、10145個村民小組,屬于少數民族聚居區。
2語源類型統計結果
該文統計的河北省咸寧市行政村名共1066個,按語源類型將地名分類,主要是分為自然類地名和人文類地名和其他類。因為每個行政村名可能有多種方式組成,所以進行地名分類時會出現重復統計的結果。自然類的地名類型可分為地形、水文、方位、動物、植物、顏色等13類,共計780個;人文類的地名類型可分為姓氏、工程、數字、意愿、經濟、等18類,共計266個;其他類的地名類型共計99個。因人文類、其他類數量較少,本文不對其進行分析,研究對象只有自然類地名類型,咸寧市的行政村名類別及數量如圖1。
由圖1可得咸寧市自然類行政村名細分包括地形、水文、方位、動物、植物、顏色、巖石、氣象、土壤、礦藏、天文、聲音、季節等13類。其中地形、水文、動植物和方位占絕大多數,地形類的行政村名占有30.64%,共計239個;水文類行政村名占有19.10%,共計149個;動植物類行政村名占有16.41%,共計128個;方位類行政村名占有15.13%,共計118個。其他與行政村名有關的類別,相對來說所占比例比較少。
3咸寧市行政村名與自然地理環境
3.1地形與行政村名
咸寧市處于長江中游南岸,幕阜山北麓,地勢南高北低。西北部為江漢湖積沖積平原區;中部為低山丘陵區;南部為侵蝕構造山地。相對來說,咸寧市的山地所占比例比較大,地形在自然類行政村名中占的比重最多,占有31%。地形類的亞類主要有山、嶺、坪、垅、灣等20多類。由右圖可以看出與山有關的地名所占比重最大為35%。其次是與嶺有關的地名所占比重為18%。咸安區有山地108萬畝,占總面積的48%,山地資源豐富,所以在地形中山、嶺所占的比例是最大的。這樣的地形地貌特征,對當地人們的生產生活產生很大影響,其地名文化發展也受影響頗深。如:咸安區金雞山村,就是因為境內有金雞山而得名;崇陽市佛嶺村,是因為其境內有佛嶺而得名。
3.2水文與行政村名
咸寧市的溫泉眾多,全市有大小泉眼18244處,有“中國溫泉之鄉”之稱;境內有富水、陸水、金水、黃蓋湖四大水系,湖泊面積30公頃以上大小湖泊19個,主要湖泊有西梁湖、斧頭湖、黃蓋湖、大巖湖和密泉湖等;河流有246條,長江自西南向東北流經咸寧流向武漢。咸寧市水文類行政村名有149個,在自然類行政村名中占19%,將水文類細分亞類可分為泉、湖、溪、水、灣、河等12類。由右圖可看出與泉有關的地名占比重為22%;其次是與湖有關的地名所占比重為16%。很明顯行政村名是受當地泉水、湖泊眾多的影響。如:咸安區溫泉村,是因為境內多溫泉而得名;嘉魚縣畔湖村,因位于三湖連江水庫旁而得畔湖之名。
3.3動植物與行政村名
咸寧市處于亞熱帶季風氣候,生物資源相對來說比較豐富,主要生長常綠闊葉林,樹種資源種類豐富,全市森林覆蓋率為52%。此外咸寧市的飼養產業也比較發(下轉第188頁)(上接第186頁)達。咸寧市動植物類行政村名有128個,在自然類行政村名中所占比重是16%。植物的亞類可分為花、樹、林等共計47個。明顯可見是受當地亞熱帶季風氣候控制下的植被類型的影響,如:通城縣的楓樹村,以其境內的楓樹而得名。其動物類行政村名的亞類可分為馬、羊、雞等,共計81個。動物類的行政村名以家養的家禽或是家畜為主,可見地名受當養殖產業的影響。
3.4方位與行政村名
咸寧市方位類行政村名共計118個,在自然類行政村名中占15%,亞類可分為下、上、東、西、頭等20多類。其中與東有關的行政村名占方位類總量的25%,比重是最大的;其次是與下有關的行政村名所占比重為23%;與西有關的行政村名所占比重為12%;與上有關的行政村名所占比重為11%。方位一般表現為地理環境中一個地方與另一個地方或者是與一個較為顯著的地理事物之間在位置上的聯系;如:嘉魚縣東湖村,因位于斧頭湖的東側而得名;方位的另一種表現為一個地方在整個地理環境中的位置。如:通山縣嶺下村,是因為位于朦朧嶺的下面而得名。
4結語
通過對湖北省咸寧市1066個行政村名進行統計分類,然后基于咸寧市的自然地理要素對咸寧市行政村名進行分類。咸寧市自然類行政村名近乎是人文類行政村名的3倍,可見自然地理要素對地名的影響更大一些。在對地名的分析過程中,從行政村名可以看出一些當地的地理要素,再進一步探究當地自然環境地理要素,發現地名與當地的地理環境有很高的契合度,可見行政村名深受自然地理環境的影響。
通過此次對咸寧市行政村名語源類型的分析比較、歸納總結,更進一步說明地理環境與地名的密切聯系。一個地方的自然地理環境會對當地的行政村名產生很大的影響,相反一個地方的行政村名又能夠很好的反映當地的地理環境。
參考文獻
[1] 崔乃夫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地名大詞典[D].北京:商務印書館,2002.
[2] 馬珊,賈文毓.福建省鄉鎮地名的語源類型及空間分布[J].山西師范大學學報,2014.
[3] 賈文毓,李引.中國地名辭源[Z].北京:華夏出版社,2005.
[4] 湖北編委會編.文化湖北[M].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14.
[5] 周積明.湖北文化史[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