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成
摘要:在中國當前的社會發展中,體質問題一直是當前的社會的主要問題。提升學生的體質,增強學生的體質健康一直是學校體育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技工學校的學生是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他們的體質如何關系到國家的未來的發展。目前,技校學生體質的逐漸下降,而出現這種問題的原因歸納有三個,分別是學校、社會與家庭,其中學校體育教學是最主要的因素。本文從技校體育教學的現狀出發,分析技校學生體質下降的因素,提出在體育教學中解決的主要的措施,進一步提高技校學生的的體質健康。
關鍵詞:技校學生 體質下降 干預措施
一、體質健康調查研究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筆者對所在學校的學生為檢測對象,研究對象為2838人,男生2136人,女生750人。對學生身高、體重、肺活量、50米、坐位體前屈,引體向上(男),仰臥起坐(女),1000米跑(男),800米跑(女)。進行數據統計。根據數據結果表明,通過測試換算BMI指數、肺活量、50米跑、坐位體前屈、立定跳遠、引體向上、仰臥起坐)、耐力跑平均得分分別為:93.27、72.68、72、68.18、69.22、42.78、67.74。除BMI以外其他各項合格率分別為 :81.75、91.54、85.66、88.12、88.12、53.08、86.24。整體上來看,所在的學校體質總體水平還算是比較好的,合格率有92.5%,在單向的測試中,男生在肺活量、立定跳遠中的合格率比較少,女生在中長跑中的優秀率比較少,這說明學生體育運動中的耐力、力量、爆發力還是有待提升。
二、技校學生體質健康下降的因素
(一)社會因素。首先是教育制度的結果。應試教育的體制在我國教育領域內全面的實施,為體育教學的實施帶來障礙,應試教育長期統治著各級各類學校,體育教學缺少寬松自由的環境,學生的學習任務繁重,知識技能的學習占用大部分的時間,缺少時間更是沒有精力去進行體育的活動。其次,在人才的選拔中,重視智育輕視體育。受傳統觀念的影響,技工學生在走入社會中,人們在評價技工學生能力的時候,往往注重他的專業技能,注重分數、注重成績的現象依然普遍,對學生的身體健康狀況考慮的非常少,技工學校大部分時間都在考各種各樣的證書,進行各種社會實踐,不斷提高自身的能力,應付日益繁重的就業能力,體育鍛煉變得可有可無,體質也逐漸的下降。最后,體育教學的教育經費不足。一般來說,體育教學氛圍競技體育、學校體育、大眾體育。僅僅從學校的體育教學來看,一般的教育經費你都投入到科學知識的學習中,體育學習的場地、設施、師資力量缺乏,學校也沒有給與高度的重視,對體育教學的投入比較少,體育教學發展缺少嚴重的經費投入。
(二)學校教育的因素。體育教學從小學開始,貫穿于學校教育的始終,這是其他任何一門課程都沒有辦法相比的。技工學校體質健康狀況逐漸下降,學校體育教學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承擔主要的責任。學校體育教學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學校體育教學在觀念存在誤區。時代不斷地進步與發展,學校體育教學的理念也需要逐步的跟上時代的發展。但是,在當前技校體育教學中,教師的教學理念、體育教學的總體觀念、健康第一,增強體質的觀念,都是非常不足的。學校體育教學是面向全體學生,體育教學的主要目標就是將學生培養成適合社會需求的全面發展的人才。其次,學校體育教學的教學模式存在誤區。在體育教學中,教學內容滯后,雖然經過多次的修改,但是表面上的變革,本質上沒有任何的變化,教學內容仍然是球類、武術類、田徑類等,教學的組織形式也比較單一,體育教學是一門注重時間的學科,學生需要在這個時間內充分的活動,但是當前的體育課,要么是取消,要么是隨意活動,學生可來可不來。
(三)家庭因素。家長的體育意識必須改變。家庭教育對學生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學生生于、長于一定的家庭,家長是學生的第一任教師,家長的一言一行,對學生有不可磨滅的影響與作用,家長的鍛煉習慣、衛生習慣、行為習慣、愛好、興趣,對學生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與作用。因此,家長必須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衛生習慣與鍛煉習慣。其次,學生受到家長的過分溺愛與保護。當今技工學校的學生,一般都是獨生子率,嬌生慣養、千嬌萬寵著長大,家長對孩子過分溺愛,不舍得孩子受一點點苦,孩子在家里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不做家務,不去鍛煉,缺少堅強的意志品質、缺少獨立自主的學習意識,體育課程考察的就是學生的意志、耐力、品質,體育課程難免會產生一些輕微的磕磕碰碰,但是學生一旦受到一點傷害,家長馬上就會到學校來找領導,久而久之,體育教師不敢加強體育訓練的強度。
三、學校體育課提升學生體質健康的措施
(一)引導學生樹立終身體育的意識。體育學習應該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循序漸進進行的。在素質教育深入實施的情況下,要將體育教育放在首位,一點點的幫助學生形成體育鍛煉的良好習慣,讓學生具有終身體育的意識。
(二)增加體育教學的課時。在技校教學中,每星期設一次體育課,每次體育課都是兩節課連上90分鐘,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得不到有效連續的鍛煉。增加體育教學的課時,每星期可設兩次或者以上體育課,這樣學生在學校體育鍛煉中就能得到充分和連續的保證,是提升學生體質的保障。因此,需要科學、連續的學校體育教學課時。
(三)開設類型多樣的體育課。技校體育教學中要緊密的結合學生的特點,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性格特點,開設學生喜歡的體育項目:例如健美操、舞蹈、滑冰、定向越野、武術等等。增加新的教學內容,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在體育教學中,需要引導學生進行科學的鍛煉,不斷提升自身的體質,改善自身的身體健康狀況,將有氧鍛煉與無氧鍛煉緊密的結合在一起,引導學生樂于鍛煉、熱愛鍛煉,養成終身鍛煉的良好的習慣,使學生更好地為社會、為祖國服務。
(四)增強課外體育教學。每周兩節課的體育教學的時間為90分鐘,在這個時間內,每個學生很難達到提升自身身體素質的要求。因此,要增加課外的體育活動,組織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引導學生主動地動起來、參與進來,真正的達到增強學生的體質健康的目的。每個學生在一周之內至少要運動三次,保證體育教學的有效性的前提與基礎。要增強體育教學的第二課堂,為提升學生的體質奠定基礎。
總而言之,技校學生的體質逐漸下降已經成為基本的事實,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從實際的情況出發,分析出現這種問題的主要原因,在體育教學中采取干預得措施,提升體育教學的有效性,引導學生形成終身學習的意識,不斷提升學生的體質。
參考文獻:
[1]趙開爾.談技工學校體育課程改革思路浙江海洋學院[J].學報,2003.
[2]牛雪松.論技工學生體質下降趨勢對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啟示[J].山西師大體育學院學報,2005,(01).
[3]李英玲.技工學生體質下降的內外因素與高校體育課程干預措施研究廣州體育學院學報[J].2007,(02).
(作者單位:汕尾市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