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環境問題一直是當今社會的熱點話題,對于環境問題,不僅需要事前的預防,也需要事后的規制。所以,環境污染責任保險是在發生環境問題后一個很好的時候解決措施。通過這一險種的設立,投保人一旦發生里了環境污染問題,就可以由保險公司賠付一定限額內的賠償金。這減輕了企業的負擔,同時也有助于彌補損失。因此,本文在這一險種的基礎上探討其在實施的過程中需要設立的具體制度。
關鍵詞:環境污染責任保險 具體制度 賠付
一、背景
當前環境污染問題嚴重,已經有許多學者就如何解決環境污染問題提出了相關的解決辦法。但是當發生了環境污染問題后,如何解決環境污染帶來的損失也是一大難題。環境污染發生后帶來的是人身、財產的損失和環境的破壞。然而彌補這些損失和修復破壞的環境對于污染者來說是一筆不小的負擔。因此,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就是一個很好的選擇。通過環境污染責任保險這一險種的設置,一方面可以減輕投保人(或受益人)因環境破壞而帶來的巨額賠償,另一方面也可以盡快修復損失,彌補給公民、環境帶來的破壞。雖然目前我國還未出臺這一險種,但是各地已經開始了相關的試點工作,該險種也被寫入了《環境法》法條中。因此,設立這一險種勢在必行,在將來地相關立法工作中也需要對這一險種加以完善。所以,本文在結合具體的試點工作的指導內容和各國的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從對保險公司的制度規制和從對企業的制度規制兩個方面,具體探討了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在設立后的相關具體制度。
二、定義
對于很對人來說,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可能聞所未聞。這一制度在我國一些地方開展了試點工作,但還未全面推向市場。環境污染責任保險,是以企業發生污染事故對第三者造成的損害依法應承擔的賠償責任為標的的保險。當企業在投保這一險種之后,一旦發生了環境污染問題,就可以由保險公司在一定的限額內承擔賠償責任。一方面可以減輕企業的賠付壓力,另一方面,也可以盡快彌補給社會帶來的各種損失。有環境污染帶來的損失往往是巨大的。一條河流污染,將會導致附近居民的基本用水問題無法保障,甚至會因飲用污染水源而引發各種疾病。所以這也是這一險種需要推行的重要原因。
三、對保險公司的規制
(一)環境污染評估機制
對于環境責任保險的評估,需要建立事前評估和事后評估機制,以及追蹤評估機制。
1.事前評估。對于需要投保以及續保的企業,保險公司應當建立現場勘查與評估小組,對投保人可能造成的環境污染程度進行實地考察和評估,劃分相應的風險等級,據此確定保險費用、最高賠付限額以及險種。
2.事后評估。當被保險人出現了實際的環境污染損害之后,保險公司仍然需進行實地的考察,通過對環境污染的真實性、程度、范圍的評估,確定是否賠償以及賠償的數額。
(二)追蹤評估機制
當前環境責任保險的評估制度不健全,單靠事前評估可能會導致評估差異。同時,也不乏有企業為了降低保費會虛報環境污染的情況。再者,企業的發展速度快,在投保期間可能建設了新的環境污染項目。因此,單靠事前的評估是不夠的,保險公司應當建立追蹤評估制度,定期對于被保險人的環境污染情況進行檢查,實時更新被保險人的環境污染情況,防止不必要的賠償金額。
1.專業保險機構和一般保險機構相結合。專業保險機構,主要是指以國家專項基金、稅收以及政府補貼支持的國有性質的保險機構。一般保險機構主要是指市場上存在的由市場杠桿調整的保險機構。筆者建議將專業保險機構與一般保險機構結合。首先,對于環境污染風險高的企業,由專業保險機構來承保,受害人權益的保障性更強。環境污染風險低的企業,由一般的保險公司承保,有助于環境責任保險迅速開拓市場。其次,突發性的環境污染由一般的保險機構承保,而漸進性的環境污染,其影響大、賠償數額大,由專業的保險機構來承保,防止一般保險機構因賠付能力不足導致破產,也能更好地保障受害人的權益。
2.保險費率與企業的環境風險管理水平掛鉤。首先,要對企業的環境污染情況劃分等級,據此來確定保險費率。同時,對于環境污染治理能力強的企業,可以對保險費給予一定的減免,對于環境污染治理能力差的企業,提高保險費率,促使企業改革自己的環境治理能力,通過保險費的負擔,促進企業的轉型升級。
四、對企業的規制
(一)環境信息公開制度
首先,建立信息公開制度,將企業過去的環境污染情況公開,作為保險公司確認是否予以投保,以及如何確定保險費率和最高限額的依據。同時,由于環境責任保險賠償的數額較大,通過信息公開,可以使保險公司對投保人是否虛假投保的情況作出判斷。如果企業出現了騙保的情況,可以將其寫入社會誠信檔案,從而對企業進行強有力的道德約束。
同時,對于政府來說,可以根據企業的投保情況,予以政策上的扶持與獎勵,并且對于誠信等級低的企業,也應當加大整改力度。最后,在企業發生環境污染后的罰款上,可以根據誠信檔案,加重或減輕處罰。
(二)環境污染損害的賠償順序
由于環境污染損害的賠償數額大,對于造成污染的企業和保險公司而言都是一筆不小的款項,企業很有可能支付不了巨大的賠款,所以確立賠償的順位尤為重要。筆者認為,保險公司在扣除調查勘驗費、鑒定及相關合理費用之后可以按照下列順序賠付:
1.受害人的人身損害賠償及精神損害賠償;
2.受害人的財產損失;
3.污染物清理費;
4.環境污染的修復費用;
5.其他相關費用。
(三)企業技術創新抵償制度
對于保險公司賠付后企業仍然無力償付的部分,一般由政府代為賠付,但是企業必須改進自己的技術,降低環境污染風險等級,來抵償應支付的賠款。江蘇某法院就曾判決污染企業如果在一年內進行有效的技術改造,改造費用在賠償款內抵扣。該做法重點在引導企業通過自身改造避免再次污染,從根源上解決環境污染問題。
(四)淘汰機制
雖然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可以防止企業破產,但是設立該保險的最終的目的仍然是為了環境的改善,清潔生產,因此需要建立淘汰機制。即使對于重污染企業應當投保,但是對于一些國家不支持發展的企業,應當通過淘汰機制逐漸引導其退出市場。
(五)完善激勵機制
針對目前企業投保積極性不高的情況,通過完善激勵機制,提高企業的投保積極性。
1.信貸支持。將投保企業的投保信息納入銀行等金融機構的貸款考評項目中,對于投保企業,提高其信用等級,通過這種信貸支持的方式促進企業投保。同時,銀行等金融機構也可以通過信貸結構的調整,更多地支持綠色企業,并逐步減少和退出對高污染企業的信貸投放。
2.稅收減免。對于投保企業,可以在企業所得稅上采取稅收返還的鼓勵政策,提高企業投保積極性,減輕其稅收負擔。
五、結語
當前我國的環境情況不容樂觀,環境污染責任保險的推廣勢在必行。目前,許多地方已經開展了環境污染責任保險的試點工作,并且積累了一定的實踐經驗。但是,環境污染責任保險推行的仍處于開端階段,我國的立法不夠完善,相關的經驗仍然不足,并且試點中也出現了各種問題,投保人以及保險公司的積極性不高,因此出臺《環境污染責任保險法》是現階段的首要任務。本文在現有的相關立法的基礎上,結合各國現有的實踐經驗,旨在為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實施中需要推行的相關制度進行了探討。但是,不難發現,要在我國全面推行環境污染責任保險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參考文獻:
[1]王朝梁.論我國環境責任保險制度的依法構建[J].中國政法大學學報,2012,(02).
[2]杜光秋.我國環境責任保險制度的構建研究——由首例環境責任保險獲賠案引發的思考[J].西南交通大學學報,2009,(04).
[3]周珂,劉紅林.論我國環境侵權責任保險制度的構建[J].政法論壇,2003,(05).
[4]吳紹凱.我國環境責任保險制度的分析及展望[J].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研究生學報,2008,(01).
[5]楊逍.環境保險法律制度研究[D].重慶大學,2006.
[6]陽露昭.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基本法律問題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1.
[7]趙華偉.環境責任保險法律問題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07.
(作者簡介:王璐瑤,南昌大學法學院,本科在讀,研究方向: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