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慶+++張耀+++吳靖碌
摘要:信息化戰爭是新世紀社會步入信息時代的必要產物,是社會生產力發展后的必然結果。信息化戰爭屬于一類戰爭形態,交戰兩國利用本屬信息化部隊為主要戰力,在電子信息空間平臺聯系各個軍種進行一體化的戰爭。信息化平臺大量的運用具有信息技術,網絡通訊技術,并聯系各個部門分配相應的作戰方法,侵入干擾竊取敵方指揮部指令訊號,開展一場沒有硝煙的激烈斗爭。
關鍵詞:信息化戰爭 網絡通訊技術 竊取
在外軍現代化戰術體系中,所能見到的高頻詞匯有信息化戰爭、心理戰爭以及偽裝戰爭等。戰術用語的變更標志著不同時代的戰爭形態的改變。
一、新型戰術系統
(一)信息化網絡戰
信息化戰爭是新世紀社會步入信息時代的必要產物,是社會生產力發展后的必然結果。信息化戰爭屬于一類戰爭形態,交戰兩國利用本屬信息化部隊為主要戰力,在電子信息空間平臺聯系各個軍種進行一體化的戰爭。信息化平臺大量的運用具有信息技術,網絡通訊技術,并聯系各個部門分配相應的作戰方法,侵入干擾竊取敵方指揮部指令訊號,開展一場沒有硝煙的激烈斗爭。
網絡信息戰,眾所周知的是網絡干擾、情報竊取等特工作戰單位的作戰行動。首先不得不說的就是美軍,美軍重視網絡信息技術的研究與開發,其網絡系統能起到的的破壞性不可同日而比。美軍出擊的幾次局部戰爭和武裝沖突中,網絡攻擊逐漸成為一種新型的直接攻擊手段,直接參與指揮作戰,成為現代信息化戰爭的新興主力軍。
病毒植入技術:計算機軟件所研發出的病毒具有極好的隱蔽性、超強的自我復制能力、超長的潛伏周期,是現在最廣泛應用于網絡攻擊的武器,成為各國軍隊現階段網絡進攻的最主要戰術手段。美軍研制出的“蠕蟲病毒”、“邏輯病毒”可以入侵絕大多數計算機系統。美國某記者爆料,伊拉克戰爭爆發前夕,美軍在伊軍采購的應用于伊拉克防空的新型電腦打印機芯片里植入了計算機病毒,伊拉克戰爭爆發后,控制端指令激活了病毒,病毒通過打印機進入伊拉克軍方防空系統后發起進攻,導致防空系統直接崩潰。這是計算機病毒首次成功應用于直接作戰行動,是現階段作戰方式重要改型的開端。
僵尸網絡:“僵尸網絡”是指在敵方計算機中植入特殊的惡意程序,使得遠程控制的控制者可以直接向敵方計算機發送操作指令的攻擊性網絡系統。2008年俄羅斯與格魯吉亞發生的武裝沖突事件,俄軍在越過格魯吉亞邊境時,為避免大量人員傷亡,展開了全面的“蜂群”式網絡阻癱攻擊行動。網絡攻擊行動導致格方重要網絡信息系統以及社會公用設施全部癱瘓,社會恐慌加劇,格魯吉亞居民怨聲載道。
“震網”病毒:這種病毒可以侵入網絡硬件系統。隨著網絡病毒技術的發展,網絡攻擊不僅能夠擾亂、削弱、破壞敵方網絡的軟件系統,悄聲無息的對敵方的硬件系統造成無法修復的損傷,從而決勝千里之外。2010年7月伊朗布什爾核電站的部分離心機遭到了網絡攻擊。據專家分析,這是以色列研制的“震網”病毒發動的網絡攻擊行動。
(二)心理戰
心理戰是現階段非殺傷性進攻手段之一,它與作戰行動密不可分,相輔相成。降低敵人的士氣,摧毀敵人意志,使得恐懼、驚慌、動搖、悲觀、疑慮等陰暗情緒爆發,從而造成敵軍的混亂、瓦解或失誤。
破滅敵方信心。一戰期間,作戰雙方利用傳單向對方士兵夸大了其國內的天災與人禍導致士兵人心禍禍、無心作戰。二戰期間,蘇軍、美軍的傳單傳播德軍的慘重傷亡和饑餓問題。這些宣傳在敵軍中制造出了各種消極情緒,使德國喪失信心、無心作戰。
鼓勵、恐嚇敵軍投降。一戰期間,法軍傳單鼓勵德軍逃跑,大力宣傳如何優待逃兵。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軍將罐頭與勸降傳單一同投放給日軍,表示這就是美軍俘虜的口糧,誘惑了食不果腹的日軍士兵。
分化瓦解。二戰中,蘇軍的宣傳尤其重視分化瓦解敵方陣營的國際關系。例如,用傳單宣傳“資本家發士兵拼搏的國難財”,提出 “你們打仗為了什么”等問題,使德軍士兵對戰爭的正確性產生懷疑。
使敵思鄉厭戰。在馬島戰爭中,每到夜晚,英軍陣地就響起阿根廷歌曲,女播音員的聲音纏綿悱惻嫵媚溫柔:“親愛的,歸鄉吧,回家觀賞愜意的足球賽。”這種心理戰使阿根廷軍官兵斗志松懈,無心作戰。
使敵畏懼驚慌。在馬島戰爭中,英軍通過傳單與報刊大力宣傳廓爾喀步兵營的英勇戰績,報刊特意刊登了這些尼泊爾士兵手持鋒利的尼泊爾彎刀的照片,以加劇阿軍的恐懼感。當廓爾喀步兵營向阿根廷軍隊真諦發起攻擊時,阿軍全部聞風而逃。
(三)偽裝戰術
現代迷彩偽裝技術的發展,使偽裝涂料的研制突飛猛進,種類多樣化,用途廣泛,性能優良都是偽裝涂料的優點。如瑞典公司研制的C5-350自干型醇酸偽裝涂料可以將多種偽裝色覆蓋到偽裝材料表層,而結構型吸收材料則直接作用于目標外殼的結構材料。現階段美國、俄國、以及歐洲的一些國軍隊的飛機、坦克、艦艇等都直接使用了微波吸收材料。
突出多譜性。高新技術的運用,新增添了偽裝材料的多譜性應用。外軍研制開發的新型復合材料,如聚氯已稀制成的偽裝網,這種偽裝網的兩面涂有不同的顏色涂層,可以適應不同環境下的特定要求;新型合成纖維偽裝遮障系統,在瞬息多變的戰場上,可以滿足任意地形和大部分偽裝要求,能解決紫外線、可見光和絕大部分雷達的偵察。
力求多樣化。多樣化發展成為減少被發現概率,保證偽裝器材的優良性能,蒙蔽敵方偵察系統的重要保證。“內裝式”偽裝遮障系統的研究是國外戰術研究的主要課題,與此同時,加速發展內裝式熱紅外偽裝技術,開發能與裝備完全融為一體的偽裝系統和撤收自如的通用或專用變形遮障系統。如在目標內部安裝抑制器和熱消耗器,在燃料中混入特殊的添加劑,使得裝備本身的熱輻射降至最低限度,從而減少被發現的幾率。
參考文獻:
[1]Omer A M.Green energies and the environment. 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 2008,12(7):1789-1821.
[2]Wang Z,Lin B,Zhu Y.Modeling and measurement study on an intermittent heating system of a residence in Cambridgeshire. Building and Environment.2015,92:380-386.
[3]Min T,Zhang T.Study on the Climate Adaptability of Architectural Interface Opening in Suzhou's Regional Residences. Procedia Engineering.2016,169:108-116.
[4]Djamila H.Indoor thermal comfort predictions: Selected issues and trends. 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2017,74:569-580.
[5]田連生,侯春年.高技術與軍事偽裝[M].國防大學出版社,1993.
[6]張攀雄,舒玉勝.現代偵查與偽裝[M].星球地圖出版社,2008.
(作者簡介:陳小慶,石家莊陸軍指揮學院在讀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