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萌
摘 要: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要想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就必須提升人事管理水平。隨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全面改革,其人事管理方面也亟待優化。在本文中,筆者結合工作實際,從當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人事管理的發展趨向入手,提出優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人事管理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人事管理 改革 策略
隨著社區居民對初級衛生保健的需求不斷提升,我國很多城市都構建了大量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有效地推動了我國社區衛生服務事業的發展。威海經濟技術開發區現有兩處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服務社區居民做出了大量卓越貢獻,贏得群眾好評。然而,在實際工作中,筆者發現,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其對衛生服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要想得到長遠發展,必須加快人事管理制度的改革,提高其人事管理水平。
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人事管理的發展趨向
(一)構建起人力資源管理模式
事實上,人事管理模式與人力資源管理模式有很大區別。傳統人事管理的重點是管理“事”,以事務性的工作為主,如考勤、檔案等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的重點是管理“人”,其將人作為一種非常重要的資源,其重點如何調動人的積極性,充分發揮人的潛能。傳統的人事管理模式強調職工服從各項制度,并沒有充分尊重職工,而人力資源管理則強調從職工的角度出發,滿足職工的需求而提高職工的積極性。要想構建起人力資源管理模式,首先應轉變思想,樹立起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內的職工往往要深入到社區,工作具有流動性。針對此,社區服務中心應積極構建起人力資源管理模式,轉變管理理念,從職工的角度出發,最大限度地開發人力資源。
(二)建立起平等的民事主體地位
在以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多以行政依附體而自居,在當前形勢下,其應建立起平等的民事主體地位。以筆者所在的威海經濟技術開發區為例,皇冠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社會事務管理局下屬事業單位,其管理基本是機關事業單位的體制。鳳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雖然是民辦非企業單位,其人員大多是從鄉鎮衛生院和皇冠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抽調,完全是事業單位的管理模式。在我國,很多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都采用黨政機關的辦法來開展人事管理工作,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很多管理人員,甚至是技術人員都向行政職位靠攏,不利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科學化發展。在我國市場經濟體制改革不斷健全的過程中,這種管理上的問題與現實經濟社會的反差越來越大。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應當加快轉變,將政事分離,使之程度具有獨立性的法人機構。只有這樣,其才能夠以平等的民事主體地位參與到市場競爭中,不斷提升自身的服務水平。
(三)促使職工轉變為“社會人”
長期以來,職工養成了“單位人”的觀念,職工的很多事務都是由單位負責的,導致單位成本支出巨大,職工與單位之間的依附關系十分密切,很多人都認為進了單位就是國家的人了。作為政府創辦的衛生機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的很多職工也有這樣的觀念,為了減輕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壓力,提升人事管理水平,應積極轉變職工的思想,使之由單位人轉變為社會人,打破以往只進不出的局面。相關部門應依據公平與競爭的原則,構建起新的管理體制,使得職工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之間的依附關系轉變為勞動力交換關系。這樣能夠使得雙方的關系向良性動態的方向發展。
(四)職工身份管理面轉變為崗位管理
當前的人事管理中,職工與干部之間的身份劃分明確,不同身份的人員采用不同的管理制度。顯然,這種狀況不利于單位內部構建起有效的競爭機制,導致人浮于事,員工的工作積極性不高。針對此,必須消除這種身份上的隔閡,構建起統一化的管理制度,因事設崗,加強崗位方面的管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應積極推行全員聘用制,實現一崗一酬,促使聘用制度更加科學。
二、優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人事管理的策略
(一)加快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管理體制改革
隨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各項改革工作的全面推進,管理體制方面的改革也不斷深入。在政府主辦的基礎上,應倡導各種社會力量參與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發展中,進一步拓展資金來源,政府、企業與個人等主體可以按照一定的出資比例,共同創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因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具有強烈的公共屬性,無法轉讓、出租及拍賣,因此,在進行體制改革的過程中,首先應確保其公共衛生與基本衛生服務職能能夠得到充分的發揮。在具體改革過程中,可以引入如下幾種體制:一是托管制。引入國有民營的托管制度,政府部門的主要工作職能為監督職能,其以合同委托的方式,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資產與業務轉移給被委托人管理。二是引入股份合作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職工可以入股,使得其自身的利益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發展緊密聯系的在一起,全面提高其工作積極性,一改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工作效率。除此之外,部分公有資產也能夠以量化折股的方式派給職工。除了職工參股與之外,其他醫院、企業與個人也可以參股。
(二)構建起聘用制
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人事管理中,聘用制的構建具有極強的意義。在聘用制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能夠與職工簽訂聘用合同,明確雙方的權利與義務,打破以往的“終身制”。在全面推行聘用制的過程中,可以從如下方面入手:一是完善崗位管理制度。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內部的工作崗位應進行科學的設置,只有基于此,才能夠進一步推行聘用制。在科學設置崗位的基礎上針對不一樣的崗位而采用不同的管理辦法,針對行政領導類崗位,應采用聘任、任命、選舉等多種方式;技術崗位應從做需要的技術專長出發,強化崗位要求,采用職務聘任制度。所有技術崗位都要求任職者具備一定的從業資格。二是采用雙向選擇的方式,優化上崗模式。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應針對實際工作的需要,因崗設人,嚴格控制人員總數,及時精簡不必要的崗位與部門。職工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應雙向選擇,實行優勝劣汰,提高職工的危機意識與競爭意識。三是實行聘用合同的規范化管理。聘用合同應做到規范化,相關內容、條款等應符合國家要求。衛生行政部門應對聘用合同加大監管力度,嚴格落實各項政策法規,維護職工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雙方面的合法利益。四是完善考核制度。在推行聘用制度后應進一步完善考核制度,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應根據不同崗位的職責劃分狀況而對相關職工進行考核。在考核的過程中應做到科學化,將定量指標與定性指標有效結合起來,確保考核結果客觀、公正。
(三)進一步推行人事代理制度
人事代理是借助市場而實現人力資源的配置,其采用契約管理的方式,能夠有效地降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壓力,提升人事管理水平。針對現有職工,仍可以采用以往的人事管理辦法,對于后續新進職工則推行人事代理制度。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用人單位,職工的轉正定級、職稱等事務則由被委托單位承擔。
(四)優化內部分配機制
人事管理方面的變動應與分配機制有效地對接起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應在嚴格執行國家薪資制度的基礎上,確定不同職工的內部分配辦法,將工資與績效有效地對接起來,實現按崗位、按任務、按業績分配。除此之外,生產要素如技術等也能夠作為分配的依據。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可以引入年薪制等,拉開分配檔次,借助薪資制度激勵職工。
三、結束語
在提高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人事管理水平的過程中,應從多方面入手,妥善處理好改革、穩定與發展之間的關系。在優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人事管理時,會涉及到管理體制、機構編制、工資分配與社會保障等,相關行政部門應做好配合工作,共同推進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錢東福,尹愛田,謝顯訓.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人事制度改革的發展趨勢與戰略思考[J]. 中國全科醫學,2005,09:770-772.
[2]翟龍妹,張安. 上海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藥事管理現狀及對策分析[J].上海醫藥,2015,10: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