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海安縣曲塘中學(226661)
謝友軍●
例析高中物理常見連接體模型
江蘇省海安縣曲塘中學(226661)
謝友軍●
連接體問題高中物理的難點,也是高考的熱點.許多學生在遇到連接體問題時不知該如何處理,本文以高中物理幾種常見的連接體模型為例,講述連接體問題處理的方法和技巧.
連接體;模型;高考物理
連接體是通過某種相互作用實現連接的物體,連接體問題涉及多個物體,具有較強的綜合性,是力學中考查的重點內容.由于連接體涉及知識面廣,備受出題者青睞.處理連接體問題常用的方法有整體法和隔離法,每個方法都有自己的適用條件和范圍,下面我將結合具體例題進行分析.
摩擦力連接的連接體分為靜摩擦力和滑動摩擦力兩種,傳送帶是摩擦力連接的一種典型連接體,解題時要先弄清楚屬于靜摩擦力還是滑動摩擦力,再判斷摩擦力的方向,最后根據已知條件選用整體法或者隔離法進行求解.
圖1
例1 如圖1所示,兩塊相同的木板之間夾著四塊質量均為m的相同的木塊,用兩個大小均為F的水平力壓木板,使木塊靜止不動,則第一個木塊對第二個木塊的摩擦力大小為____.
圖2
解析 題中4塊木板通過摩擦力連接,要求第一個木板對第二個木板的摩擦力,可以選取第一個木板為研究對象,受到第二塊木板對它的摩擦力、重力和水平木板對它的摩擦力,由于第二塊木板對它的摩擦力大小方向都不知道,要先求水平木板對它的摩擦力.以4塊木板為整體,可求得左右兩塊水平木板對這個整體的摩擦力大小均為2mg,方向豎直向上.這是對木塊1進行受力分析,如圖2所示,得第二塊木塊對第一個木塊的摩擦力為mg,方向豎直向下,由力的相互作用可知,第一個木塊對第二個木塊的摩擦力大小為mg.
點評 本題若選擇木塊2為研究對象,木塊1和木塊3對木塊2的摩擦力大小和方向均是未知的,無法求解,因此在解題時要注意研究對象的選擇.
輕細繩是高中物理中一個重要的物理模型,該模型的特點是只能產生沿細繩方向的拉力,不能產生對物體的支持力,輕繩上的拉力可以突變,即輕繩突然斷開時,斷開瞬間,輕繩上的拉力就突變為0.
圖3
例2 如圖3所示,一旋轉圓盤在水平面內勻速轉動,甲、乙兩物塊用一根沿半徑方向的細繩連接,兩物塊質量相等,且與圓盤的動摩擦因數相同,當圓盤轉速加快到兩物塊剛好還未發生滑動時,某一時刻細繩突然斷開,則兩物塊的運動情況是( ).
A.兩物塊均沿切線方向滑出圓盤
B.兩物塊均沿半徑方向滑出圓盤
C.兩物塊仍和圓盤一起做勻速圓周運動
D.甲仍隨圓盤做勻速圓周運動,乙滑出圓盤
解析 在繩斷裂之前,兩個物塊做圓周運動的向心力由拉力和摩擦力的合力提供,由題意可知,兩物塊與圓盤之間的摩擦力均達到最大靜摩擦力.設細繩中的拉力為Ft,由于兩物塊都在同一圓盤上,角速度相同.對于甲物塊有:fm-Ft=mω2R1,對于乙物塊有:fm+Ft=mω2R2.繩斷裂后,Ft=0,乙物塊最大靜摩擦力不足以提供圓周運動所需的向心力,將做離心運動,滑出圓盤.而甲物塊所受摩擦力逐漸減小到mω2R1,繼續做圓周運動.正確答案為D.
點評 這道題是通過細繩連接的連接體,當物體在在同一圓盤上做角速度相同的圓周運動時,要注意分析好物體做圓周運動向心力的來源.同時要根據題目條件判斷那個物體先到達最大靜摩擦力的臨界條件.
輕彈簧是高中物理中一種常見的理想化物理模型,在高考中,通常會以輕彈簧為載體,考查力的概念、物體的平衡、牛頓定律及能量轉化與守恒等知識.對學生的綜合能力要求比較高,學生對此類題型應當足夠的重視.
圖4
例3 如圖4所示,輕質彈簧上下端分別連接質量為m的木塊1和質量為M的木塊2,整個系統置于水平光滑木板上,保持靜止.某一時刻將木板沿水平方向突然抽出,求抽出的瞬間,木塊1,2的加速度大小a1,a2.
點評 本題屬于彈簧連接的連接體,是高中物理中常見的一種連接體,處理彈簧連接體時,要抓住彈簧的特點.一是彈簧彈力的大小和方向時刻與彈簧的形變相對應,二是彈簧中的彈力不能發生突變,與細繩中的拉力不同.
在解決連接體問題時,優先考慮使用整體法,可以有效、快速、簡潔地列出關于所求物理量的表達式,進而求解.但是當求解的物理量涉及系統內部的運動時,應當采取隔離法,逐個進行分析討論.學生需要大量的練習來熟練掌握處理連接體問題的方法和技巧,根據已知條件交替使用整體法和隔離法.
G632
B
1008-0333(2017)01-0076-01